《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内页。 徐志雄 摄《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内页。 徐志雄 摄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8月27日讯(记者 钟联明 通讯员 徐志雄)日前,郴州市在一次档案资源普查时,意外在民间发现一本清同治年间的书院经济专志。经查证,该专志为湖南现存最早的书院经济专志,记载了酃县(今炎陵县)梅岗书院接受11位乡贤捐资办学的账目等内容。

  这本名为《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的专志,是刊刻于清同治七年(1868)的官刻本,用棉纸刻印而成,共248页。里面详细记载了梅岗书院接受11位乡贤捐资办学的账目,以及同治七年酃县县丞、教谕、训导、千总和本地举人、廪生、监生的联名廪文等多篇文献资料。

  梅岗书院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由时任知县麦连倡议,武举朱光贤与文举贾元贞等牵头建成。因院南有梅峰,故名梅岗书院,是专供酃县客家子弟读书的书院。《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宽22厘米、长33厘米,书中字大如清代的小铜钱,十分精美,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情况。

  郴州北湖区史志办副主任李万忠说,书中记载的梅岗书院捐制学田有三种方式,除了直接捐钱和捐学田,还有一种是捐谷,就是稻田本身不捐出去,但是其所得租谷或租金,除去缴纳朝廷赋税,剩下的全部捐给书院。

  发现该本专志的郴州北湖区档案局副局长何文联介绍,由于清代印书费用较大,像《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这种书印数很少,一般为10本左右。能够抵住百余年来鼠咬虫蛀、水火侵蚀而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它对于研究晚清时期湖南县州一级的书院经济来源,以及教育机制、乡村设置等,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关链接]

  梅岗书院

  梅岗书院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位于酃县(今炎陵县)县城东门外桃花园(今炎陵一中内)。书院设山长、总理、监理、分理、首事各一名,教习和其他工作人员数名。当年有生徒48名。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书院改为梅岗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又改名为私立普育高级小学校。1943至1951年,书院作为酃县初级中学第二舍。1952至1973年,因酃县初级中学(今炎陵一中)逐年扩建,梅岗书院的房舍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