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服洗后烤干继续穿

  “竹棚精神”支撑巾帼健儿

女排教练袁伟民在辅导梁艳训练。女排教练袁伟民在辅导梁艳训练。

  1979年10月5日上午,中国女排队员正式进入竹棚馆开始训练,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铁榔头”郎平。尽管郴州市体委竭力希望能为女排队员提供好的训练环境,但对于女排队员来说,艰辛的训练生活才刚开始。

  虽然建好了“六块木板训练场地”,但这些木板是从铁路上找来的废弃枕木,木板之间的连接处不严密,队员们倒地救球的动作快而猛,不时有队员在木地板上被刮伤。张士成回忆:郎平的手掌心扎进过小木刺,张蓉芳的大腿被粗油漆粒子划出过血痕,陈招娣的球衣被勾出线丝……

1979年,中国女排队员在郴州训练基地合影。1979年,中国女排队员在郴州训练基地合影。

  当时训练装备的简陋也是现在不可想象的。“当时运动员没有护膝、护腕,我们请当地的裁缝师傅为她们临时定做,还为她们定做布马甲套在球衣外面,减少受伤几 率。”张士成介绍,那时,国际上比赛使用的运动服国内还无法生产,队员的训练服都要从国外购买,所以队员们对训练服也是分外爱惜。

  除了训练艰辛,队员的生活条件也异常艰苦。“第一年集训时,基地还没有洗衣机,女排姑娘们的衣服都是手洗。姑娘们怕辛苦我们,都抢着自己洗,但哪有时间啊!”张式成说,当时女排每天白天训练,晚上上课,她们换下来的训练服由工作人员在炭火边烤干后,马上又换着穿。“当时条件有限,哪有那么多的训练服 啊!”

  然而,对于女排队员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唯一重要的就是训练。张士成记得,当时郎平头部被球打得轻微脑震荡,经过治疗后的第2天就又上了训练场;新队员杨晓君大年三十全天都在训练馆里,“练到哭,但哭了以后再练……”

  “五连冠”铸就辉煌

  郴州开启传奇之路

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夺冠,并从此开启“五连冠”传奇。

  中国女排于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在郴州集训后,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并由此走向了辉煌时期。

  这也是中国体育界的历史性突破,“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当时幽默报道:中国女排迅速崛起于世,是由于她们近年来经常在一个“秘密的核基地”集训备战,它就是中 国南方的一个美丽山城——郴州。

  然而,在这个只有两个竹棚训练馆的基地,唯一拥有的是女排姑娘们一球一球砸出来的“拼搏精神”。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与秘鲁队的决战以3比0获胜。

  1984年,刚刚经历了5名老将退役的中国女排,再次来到郴州进行为期71天的冲击洛杉矶奥运会金牌的集训。结束了那次集训后,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上夺得中国集体项目的第一枚金牌。

  1985年的世界杯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

  1986年,女排再次集训郴州,之后夺得世锦赛冠军,从而创造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的传奇。自此,“女排精神”成为影响几代国人的时代符号。

  由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从2001年开始连续8年在郴州集训,并在2003年重夺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再夺阔别20年之久的奥运冠军。

伫立在郴州女排训练基地的石碑。伫立在郴州女排训练基地的石碑。

  郴州苏仙岭自古有“十八福地”之称,而在女排来到郴州集训之后,这里的确成为了女排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