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衡阳>三农平台>正文

田园牧歌远去,农产品工业化带来危机

来源:新闻晚报2013年6月30日09:45【评论0条】字号:T|T

  记者 张钰芸 报道 制图 任萍

  我国是有着6000多年种植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如今却频频身陷食品安全危机,生产出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似乎成为了一种奢望。

  当传统农耕社会经历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工业化进程,却带来食品安全的“枷锁”。当原本扎根于土地的农民走进城市,从生产者变成消费者,谁来给我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当老百姓疯狂焦虑还有什么能吃,对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避之不及时,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原材料却在食品种植、生产过程中如此必不可少,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代。

  究竟怎样种植的农产品才是我们放心的食品?究竟如何发展的农业才是对环境好,对市场好,对身体好的产业?面对当下困境,有人怀念田园牧歌,在郊区包下一块自留田;有人怒骂生产者道德沦丧,痛批政府缺位。撇开负面情绪,我们该以何种正能量直面危机?无论是怎样的解决之道,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才是传承千年的农耕道德。

  【现实】注意 镉大米毒生姜出没

  山东潍坊姜农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防虫害,“毒生姜”产出已有多年。

  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多批大米镉超标,万吨“镉米”让人闻之色变。

  山东青州盛产大白菜,商贩为长途保鲜喷洒甲醛溶液,“甲醛白菜”一夜成名。

  江西南昌数家禽蛋加工厂用工业硫酸铜腌制皮蛋,“毒皮蛋”流向全国各地……

  当化工行业中的种种原料,和雨露滋养的农产品畸形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绝不是农业现代化的进步,而是食品安全的危机。

  为什么淳朴的农民会分种两块土地?为什么如今的农业不是挥下锄头而是洒落农药?为什么我们吃不到安全的农产品?

  记者走进田头和农民对话。

  农产品价格低 不拼产量吃什么?

  气温适宜,偶尔天落小雨,是蔬菜最爱的生长环境。最近两个月以来,本地“马大嫂们”对于菜价很满意,冬瓜、卷心是“一元区”,青菜、鸡毛菜、黄瓜、番茄、米苋、菠菜等没一样超过3元/斤。但对于菜农们来说,他们的日子不太好过。

  “一年里面的2、3、4月蔬菜最好卖,因为冬天播种少、生长慢,供应紧张。然后就是夏天的台风季,价格也会短暂的往上涨一涨。春秋两季亏得多,最近价格一直在跌。 ”老朱是在上海市郊种菜的农民,尽管背靠大市场,应该不愁销路,但他依旧翻耕过大白菜、卷心菜、青菜。什么叫翻耕?卷心菜的收购价只有几分钱时,雇人收割亏得更多,只能开着农机碾过一棵棵饱满的卷心菜,让它们混入泥土之中成为肥料。

  老朱说,农业看天吃饭,老天爷心情好让你赚个块儿八毛,心情不好时白干一整年还亏钱。“别看小菜场里的蔬菜都要几块钱一斤,从我这儿出去时,只要几毛几分。 ”如果遇上病虫害和坏天气,还会血本无归。事实上,在其郊区种菜的十来年中,三分之一的年景在亏损,而他还是当地有名的生产大户。那些规模较小的种植户面对“菜贱伤农”的市场行情时,则更像飘零的小舟。 “但是怎么办呢?农民总得守着地。 ”

  距离上海市中心只有1个小时车程的郊区菜农尚是如此光景,远离大型消费区的农业主产区更艰难。 “毒生姜”产自山东潍坊,当地作为全国重要的生姜生产大市,种植面积约占全国8个生姜主产区的18%。然而近年来姜农多有抱怨,生姜种植的效益越来越差,因为“生姜太容易生病了”,而这也是导致“神农丹”流行的主因。

  多年种植生姜的西波浪泉村农民赵振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生姜种植三四年后,老姜田很容易出病害,线虫病、姜瘟等一出现,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产。 “一亩地刚开始种时产姜能达9000斤至一万斤,接下来产量逐年减少。就算1块钱一斤,除去成本4000多元,姜每年就种一季,一亩地一年也就赚2000元。 ”

  收益越来越少,使得一些人试图通过使用违禁农药来提高种植效益。潍坊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王林武分析说,个别老百姓偷用“神农丹”农药主要是为了治疗线虫病,“老百姓选择‘神农丹’一是因为其价格低,二是‘效果’好,对产量的提高较有帮助。 ”

  “不提高产量,农民吃什么? ”农享网CEO徐亚峰是陕西人,家里就种着5、6亩的苹果树,上大学以前都会干农活。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波动极大的农产品价格使得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农产品价格的无规则无秩序,使得农户利益始终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得不到等值的价值回报,农户只能尽可能地提高产量,以数量换取收入。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农药,以及能够增加产量的化肥,成为了大量撒入农田中的“神丹妙药”。

  工业污染难防 多年沉疴一朝爆发

  “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土壤尤其是耕地,是确保农作物生长和安全的基本要素,然而万吨“镉大米”流入广东的新闻却牵出了土壤污染这个沉重的话题。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有机物污染为三大原因,而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污染的土地种不出人们想要的“安全”。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

  新华社报道称,2009年到2012年,中国已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的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员估算,全国范围内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比例在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

  官方数据显示,湖南全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8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目前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 (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各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数据是笼统的,但它们更是恐怖的。这意味着,无论是大米,玉米、青菜、萝卜,还是苹果、橘子,甚至是吃了青草的奶牛挤出来的牛奶,都可能重金属超标。

  矿山周边、工厂周边、城镇周边、高速路两侧、公园等经济活动和人活动密集的区域,土壤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土壤污染呈现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地膜污染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工业 “三废”。以种出“镉大米”的湖南为例,重金属污染的历史包袱异常沉重。作为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色金属采选开发已有数百年历史,在衡阳常宁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属企业密集地区,许多耕地早已不适合继续耕种。当地环保官员表示,以前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湘江,农民则用这样的水灌溉农田,日积月累,造成了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而此次“镉大米”事件,也许只是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冰山一角。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同样严重。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每年进入土壤的镉总量为66万公斤左右,其中经施用化肥进入的比例高达55%左右。而在我国,农药的使用量高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每年有70亿公斤蔬菜从其84万亩土地中种出,再冠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认证标示销往全国各地,堪称全国最大的“菜篮子”。然而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生产模式,使得当地土壤严重酸化,土传病虫害加重,陷入了农药、化肥越用越多的恶性循环。当地蔬菜基地的农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表示:“寿光的土壤如果不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就根本长不出能卖出去的蔬菜。这里的土壤四季不停地耕作,早已被榨干了肥力。 ”

  爱光鲜喜个大 你有畸形消费观吗?

  吃西瓜不爱吐籽,所以有了无籽瓜和白籽瓜。买猕猴桃喜欢个大饱满的,所以果农用上了膨大剂。挑绿叶菜时不能有虫眼,所以农药越用越多。吃猪肉挑肥拣瘦,所以用了瘦肉精的反而好卖。明明是冬天,却想要吃到夏天才有的番茄黄瓜……

  因为消费者对农副产品的外形、口感和时令等各种各样近乎畸形的要求,使得从漂白、染色、打药等各种我们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手段和工艺被应用到了种植、养殖以及加工过程之中。在我们抱怨乃至于谴责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之际,是否也要扪心自问,你的畸形消费观曾经助推过不安全的生产?

  在大型超市的蔬果生鲜区,包装在塑料盒和保鲜膜中的辣椒、土豆、青菜等个个光鲜亮丽,大小匀称。一家专供超市的蔬菜合作社负责人曾经告诉记者,这类包装蔬菜对“卖相”要求甚高。 “表面不能有斑点,表皮光滑不能坑坑洼洼的,如果是几个一组的包装,土豆番茄等茄果类的大小要一致,青菜菠菜就要做到长短一致,不能有黄叶和虫眼。 ”要做到这些,除了精心挑选,还需要在种植中事先考虑。 “拿土豆来举例子,如果选取优良种子,种植过程中精心施用化肥和农药,那么就可以种出薯形较好的土豆。但是市面上也有一些小贩在销售‘翻新土豆’,他们把卖相不好的陈土豆浸泡在药水中,淡化出芽的痕迹,硫磺熏一熏让表皮泛出新鲜的黄色,对于主看外表的消费者来说,确实吸引力。 ”他坦言,就像化过妆的人,会比较光鲜。

  西瓜膨大剂的事件也一度牵出猕猴桃和草莓,当果实大出一倍的猕猴桃和草莓也能卖高一倍价钱时,农民的选择几乎板上钉钉。而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膨大剂的流行正是出于这样的消费畸形。

  “陕西是世界猕猴桃之乡,有着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我们曾经前往当地寻找原生态的猕猴桃,但在一个村子当中,只有一户农家的后院里,还有两三棵没有使用过膨大剂的猕猴桃树。”农享网的徐亚峰告诉记者,果农们坦言,使用膨大剂并非是他们的本意,而是因为经销商的倒逼,实际上就是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 “收购商到处找大个子的猕猴桃,最高可以卖到10多元/斤,而小猕猴桃根本没有人要。一边是打了膨大剂可以卖好价钱,另一边是辛苦一年收获寥寥,你让农民怎么选? ”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消费者对色彩鲜艳、外形美观的需求过高,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以广告、价格等形式推波助澜之后,“漂亮”就会取代“安全”,成为食品的第一要义。 “种植安全农产品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反而是漂亮的农产品更获得市场青睐,为了满足这样的消费需求,农民就会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以适应需求。 ”徐亚峰担忧,日积月累之下,农产品的“整形美容”将成为惯性,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在走进误区。

  此外,消费者对反季节农产品的狂热需求,也是造成危机不断的原因之一。 “冬天要吃番茄、黄瓜、西瓜、草莓,除了使用大棚营造一个虚拟的小环境之外,以农药、化肥为主的种植手段也不可或缺。 ”业内专家表示,番茄的最佳生长温度是在25℃左右或以上,若低于15℃就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假如要一年四季都有番茄上市,只能使用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2.4滴、番茄灵等,它们不仅可促使番茄快速生长,而且使长出的番茄没有籽。同时,为了使青番茄早日变红,又必须使用催熟剂乙烯利。虽然按照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浓度和剂量是相对安全的,但目前的种植经营者不一定会严格掌握剂量。所以,市场上畸形的番茄和尖屁股番茄并不少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经常在反季节蔬果种植中使用,它的作用非常灵敏,使用量稍多,会产生不利影响,如畸形等。而据测定,反季节蔬菜的营养价值比正常的低30%左右,口味也差很多,常会残留植物激素。 ”

  此外,由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常因施肥过量,又无自然降水加以淋浴,致使土壤中盐分浓度不断上升。尽管标准化施肥、使用有机肥料是防止温室盐分积聚的有效途径,但是农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做到精准使用。当过去顺势而为,天人合一的农业,被人类膨胀的欲望要求“逆天而行”时,化学工业化可以做到,但不保证不留下伤痕。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微博调查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