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日报》近日报道,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室成瘾科教授、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制定的网瘾标准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认可,填补了“非物质成瘾”领域的空白,确立了一个新病种。简单地说,网瘾将被全球公认为精神病的一种。
“今天,你精神病了吗?”这句话迅速成为一些网友相互戏谑的引用语。记者昨日采访了省会医院网瘾研究相关专家,早在2008年11月8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便通过了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他们表示,新标准出来后,将更有利于对网络成瘾者的规范治疗。但将玩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病”,并不等于可以犯罪免责。
诊断新规
9条诊断标准判断是否网络成瘾
据《长江日报》报道,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刚刚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在第3章关于“网络游戏成瘾”这一章中,首次全盘采纳中国医学教授陶然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由于国际上对于精神疾病的认定非常慎重,DSM-5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近20年来的第一次重大更新。
该诊断标准共有9条: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4、难以停止上网;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
据了解,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室成瘾科教授、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和他的团队,通过8年对5500多个临床病例的治疗和研究,并与当地医生共同研讨分析,最终得出这9条诊断标准。
网友热议
一觉醒来成“精神病”了?
“网瘾被认定为精神病新病种”,该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众多讨论。市民皮先生自嘲说:“没想到一夜醒来,我就成了‘精神病’了。”
网友“心在哪里梦就在那里”认为,应该把如何标准化治疗的方案也推出来才是有用的。当下只要是用电脑、手机、平板的人没几个能逃离这种困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或者合理安排都是亟待解决的。
而网友“赏雪居士”则质疑说:“这一诊断标准好像有些问题:网络和游戏怎么混在一起了?网聊、到处瞎逛也属于上网;而单机游戏照样可以沉迷。另外,我很难理解网瘾的‘耐受性’,不就是停不下来么,难道上网还有刺激程度上的区别?”
湖南行动
首家网瘾治疗中心已接诊患者近百人次
2012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3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城市青少年网民中,12.7%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北京公安部门也曾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记者昨日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目前我省对网络成瘾患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目前国际通用的YOUNG标准。早在2008年,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率先成立了湖南首家酒瘾网瘾治疗中心,专门对包括网瘾患者中的重症患者实施全封闭治疗。目前,该中心已接诊网瘾患者近百人次。
“对于部分重症成瘾患者而言,门诊的开放式治疗已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据该中心主任周旭辉副主任医师表示,全封闭治疗重症网络成瘾患者,在当时填补了我省在戒网瘾专科领域的空白。据介绍,网瘾治疗需要15~20天,从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还很不错。
专家建议
假期更要注意让孩子有节制地上网
有资料称,国外公开报道的网瘾患儿年仅4岁,目前陶然收治的儿童网瘾患者中,年龄最小也才7岁。有专家认为,孩子7岁以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游戏。
对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教授表示,预防网络成瘾更关键的是要让孩子科学上网,告诉他们网络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玩的;要帮助他们控制时间,不要让孩子无限制地呆在网上;可以尝试对孩子实行家庭公约。
“学生们马上就要迎来暑假,如果家长不注意引导,一部分孩子很可能沉迷于网络。”周旭辉建议家长们,在暑期更要注意让孩子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可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如琴棋书画、有氧运动等。
名词解释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