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省两会召开之际,红网联手新湘评论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上策湖南》。“上策”,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干部群众,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激荡而生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努力奋进的湖南行思。今天推出第二篇“上新篇”,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长沙比亚迪。

  对企业而言,创新突破从哪里来?换道超车向何处去?低谷期如何突围?比亚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耐读的样本。

  而如何培养更多的优势企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正是湖南最为迫切的愿景。希望这组报道能为向前的湖南带来更多向上的力量。

  以前,它曾被坊间戏谑为“不要的”“不用的”。

  现在,它有了新外号:“不易得”。而在英文版本里是,“Build Your Dream”(成就你的梦想)。

  还是那个比亚迪,只是它换了新赛道。这个赛道叫新能源。

  比亚迪自2009年入驻长沙后,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力度之大、进展之速、收获之丰,有目共睹。

  湖南在这个新赛道的发展之快,深耕愿景之强,亦有目共睹。2022年,以长沙比亚迪为代表的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了248.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52个百分点。

  2023年比亚迪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成为中国企业“上新”的杰出代表。作为与比亚迪“联姻”多年的湖南,如何以比亚迪的在湘布局为龙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持续“上新”?如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角斗场”里争得更多主动?

  接手与接棒

  比亚迪收购美的三湘客车,这既是新老企业之间的接手,也是新旧能源汽车产业之间的“接棒”,对湖南具有标志性意义……

  2023年3月22日,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长沙会见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一行。此时,距沈晓明履新湖南省委书记刚满一周。

▲2023年3月22日,沈晓明、毛伟明在长沙会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一行。(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年3月22日,沈晓明、毛伟明在长沙会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一行。(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在会见中,沈晓明对王传福说了四句信息量很大的话。

  第一句,湖南正在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第二句,比亚迪是民营企业中坚持自主创新、绿色发展的典范,与湖南合作基础好、空间足、潜力大。

  第三句,希望比亚迪加大在湘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第四句,湖南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一如既往支持比亚迪在湘发展。

  王传福的回应十分肯定,比亚迪愿与湖南一道,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窗口期”,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在湘产能,深化互利共赢,为助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其实,湖南与王传福以及比亚迪,有着极深的渊源。

  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的王同学或许不会想到,当年岳麓山下的那个青葱少年,如今已经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性人物。

  而2009年比亚迪与湖南的“牵手”,更是成就今日比亚迪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5年,制造空调为主的广东美的集团收购了已有54年历史的三湘客车集团,将其改造为美的客车。

  不过美的没能让三湘客车起死回生,种种原因,美的三湘客车在2008年底全面停产。

  2009年7月,凭借比亚迪F3轿车在全国热卖,此时赚到不少钱的比亚迪公司,收购了美的三湘客车。

  “比亚迪落户雨花经开区,不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时任长沙雨花经开区招商局局长莫伟亲身经历了引进比亚迪的全过程,认为这是一场湖南和比亚迪“你正好要,我恰好有”的双向奔赴。

  当年,为了盘活美的留下的客车厂,延续造车梦,湖南一方面广撒网,给各个厂商寄去挂号信,希望他们能来长沙实地考察,探讨收购合作事宜;另一方面主动去敲门,接连拜访了多家大厂。

  然而,挂号信寄出后,基本石沉大海,走访的企业也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正一筹莫展之际,雨花经开区收到了一封回信,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青睐的比亚迪抛来的橄榄枝。

  其实,早在挂号信寄出去之前,长沙市政府就派人去深圳拜访了比亚迪。

  那是一次高质量的拜访。“国内其他一些地方来招商,就是带着政策来。而长沙市带来了《汽车产业招商报告》,等于给我们做了一个方案,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我们被长沙的诚意所打动。”比亚迪公司湖南总经理易珑说。

  如果这次合作成功,比亚迪将继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拿到乘用车生产资质后,通过接手美的客车拿到客车的“准生证”;而长沙则盘活了停产的客车厂,重燃汽车产业之梦。

  经过三方协商,比亚迪出资6000万元收购美的三湘客车,但美的集团报价9800万,还有3800万元的缺口。

  怎么办?

  长沙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决定,由市政府和雨花区各自想办法帮助承担一半,促成双方达成了协议。

  有时,机遇的“保鲜期”很短,如果犹豫不决,很可能错失良机。“看准了就抓紧干”,不仅仅是汗水,更需要决心和定力。

  幸好,长沙用远见卓识和雷厉风行,把这件事干成了,才有了后来比亚迪与湖南的故事。

  然而,项目投产后,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有人表示不理解:“占地大、税收并不明显,这是笔亏本的买卖。”

  “看项目,要看长远和未来,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看中的企业,长沙支持他们,没得错!”时任分管招商的长沙市领导说。

  确实,有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有人看到的是时代的桅杆和未来的蓝海。

  比亚迪入湘,对湖南汽车产业而言,某种程度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既是新老企业之间的接手,也是新旧能源汽车产业之间的“接棒”。

  就在比亚迪与美的集团正式签约的一个月前,大洋彼岸,特斯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也就在这一年,中国开始进入“新能源元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开始释放。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此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是偶然也是必然,湖南和比亚迪都踩中了时代的节拍,携手站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青睐与背书

  巴菲特和盖茨双双出席比亚迪K9在长沙的下线仪式,打响了进军纯电动客车市场的头炮。这一炮打消了疑虑,打出了信心……

  丰满的理想,往往需经过骨感现实的锤炼,才能开花结果。

  从深圳到长沙,比亚迪首先要克服“水土不服”。

  时任比亚迪湖南地区负责人、长沙比亚迪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晓州回忆,那时刚到长沙,起步困难,人员、车间、办公场地等,都从零开始,很多事情需要去跑、去协调。

  比亚迪一边克服初入长沙的人生地不熟,一边紧锣密鼓开始研发电动客车。

  落户长沙仅1年后,2010年9月30日,全球首款商业性纯电动大巴比亚迪K9在雨花经开区顺利下线,长沙随之成为比亚迪电动客车的全球制造中心。

  这一天,对于比亚迪和长沙来说,都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

  当日,投资比亚迪的“股神”巴菲特、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大咖亲赴长沙,参加K9下线的剪彩仪式。

  K9是比亚迪进军纯电动客车市场的头炮。比亚迪憋了一股劲,一定要把这一炮打响。

  为此,比亚迪研发团队为K9搭载了多项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车载动力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铁电池,汽车行驶中完全无污染;车顶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可在车辆行驶中提供辅助续航动力;底盘配置的优质悬架,让车辆运行过程中噪声很小。

  一斑知豹,比亚迪被誉为民营企业中坚持自主创新、绿色发展的典范,并非没有理由。

  K9下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界的胃口吊得很足,可第一笔订单却颇为曲折。

  周晓州表示,第一笔订单,是100辆(K9电动公交车)。订单是接下了,但何时交货上路,公司内部,公司与客户之间都在迟疑。

  大家一讨论,摆出了一堆问题,如担心技术漏洞、配套不行、电池衰减,反正就是不肯让它上路。就这样一直拖延,最后这批车延迟到4年后即2013年底,才交出去60辆。

  周晓州说:“后来大家也不争了,实践出真知嘛。在桌上算来算去心里总归没底,把车投放到路上,弄个100辆先跑起来再说。路上一跑,发现没有任何问题,包括维修率,比燃油车低得多,公交公司的顾虑终于消除,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说千道万,不如一干。没干之前,总想着有种种困难,干了之后才发现,有些设想的困难可能根本不存在。搞经济、干实业需要的是实干家,看准了就得抓紧干。

  公交公司不仅没了顾虑,好像还发现了宝贝,K9充满电后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专业充电设施快充,半个小时就可充满50%的电量。与非电动公交车相比,K9电动公交车1年大约可节省运行成本17万元,一台普通大巴的油耗和排污量相当于30辆私家车。

  K9下线时,巴菲特曾预言,比亚迪的技术进步不仅将造福长沙,而且能够造福中国、造福世界。

 ▲在伦敦试运营的比亚迪K9。(图源:“比亚迪汽车”微信公众号) ▲在伦敦试运营的比亚迪K9。(图源:“比亚迪汽车”微信公众号)

  诚如斯言,比亚迪K9凭借着先进技术和稳定性能,不仅在国内攻城略地,在深圳、北京、杭州、广州、南京、武汉等城市大规模投入运营,还获得欧盟整车认证(WVTA认证),拿下进入欧盟国家的“入场券”和无限制自由销售权,是全球首款集欧美等多个发达国家认证于一身的纯电动巴士。

  而K9的大卖,也为比亚迪的滚动发展提供了大量粮草。

  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的足迹遍布欧洲20多个国家的70余座城市,还占据美国80%以上的纯电动客车市场份额和英国50%以上的纯电动客车市场份额。

  “如果不提前做,等到这些新技术广泛应用时再来创业,黄花菜都凉了。”湖南省人大代表、高诺集团董事长毛铁表示,当时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时也不被看好,如今已经成为行业的王者,给了我们十分深远的启示。

  难题与考题

  在无领航员可跟随、无路径可依赖、无规则可遵循的“无人区”跋涉,考验着企业的生存法则……

  与只要有足够的投入就能实现单点突破的产业不同,造汽车必须在成本、安全性、稳定性、迭代速度等各方面达到绝妙平衡,考验的是整个工业体系的稳定性和创新力。

  所以,强大的汽车工业被誉为现代化工业强国的重要标志。

  在传统燃油车已被西方把玩百年的背景下,我们要想通过实现“造车梦”加速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换道新能源无疑是最佳选择。

  中国如此,湖南亦是如此。

  入湘14年,人们看到的是一路高歌猛进的比亚迪,但背后的坎坷和坚持却鲜为人知。

  作为见证者,在雨花经开区连续当了12年招商局局长的莫伟表示,比亚迪落户长沙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间走走停停,经常这段时间效益好,大量招人,过段时间又停了,招来的人又解散了。”

  在比亚迪处于低谷时,甚至有人怀疑会不会和之前的美的三湘一样。

  实际上,有一段时间,比亚迪在深圳的母公司过得并不好。2010年到2019年,虽然比亚迪累计推出20个车系,176款不同的新能源车型,但发展并没有大进展。

  王传福回忆,那10年基本处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尤其是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的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上的突破,尤其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问世,打开了新的发展格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要打破旧的樊篱;新,要面对未知的风险。

  也许前路是无领航员可跟随,无路径可依赖,无规则可遵循的“无人区”。如何登上新的客船,平稳驶向远方,考验企业的生存法则。

  过去这些年里,不管比亚迪的效益是好还是坏,电动车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也不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了多少届,湖南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思路一直没有变,对比亚迪的支持始终如一。

  莫伟表示,在比亚迪最困难的时候,湖南各级各部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当时,财政并不充裕的长沙市,依然在采购比亚迪电动公交车的事项中给予了全力支持。

  2017年,在全国新能源客车整体销量同比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长沙比亚迪却逆势增长,全年销量1.43万辆,位居全国新能源大客车销量第一。

  长沙成了比亚迪的福地,比亚迪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长沙的看好。双向奔赴,才能养出高质量发展的“活鱼”。

  2023年6月14日,沈晓明、毛伟明赴上汽大众长沙分公司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调研中,沈晓明表示,希望上汽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在湘产业布局,带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湖南,助力湖南汽车产业补链强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目前,湖南有18家整车生产企业,其中13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

  而这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仍不断加大在湘产业布局。

  比如,14年来,比亚迪持续加大在湘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把大量新车型生产、新技术应用放在长沙,长沙比亚迪已成为比亚迪在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战略型基地。

  比如,2023年11月13日,索恩格电动系统全球新能源项目投产暨研发中心正式在长沙启用。目前中国每三台新车,就有一台搭载索恩格的电机。

  再比如,上汽大众ID。系列首款高端纯电轿车将于2024年4月在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批量生产;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湘潭基地已落成;广汽埃安第三智造中心,定位为中部地区超大型综合汽车生产基地的埃安长沙工厂也已开工建设。

  以比亚迪、上汽大众、吉利、北汽以及广汽埃安为代表的汽车龙头企业接连排兵布阵,湖南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拼图日臻成熟。

▲长沙比亚迪汽车总装车间。▲长沙比亚迪汽车总装车间。

  作为长沙引进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目前在湖南已形成乘用车、商用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各类零部件和电子等全产业链布局,在全省建设多个工业园,提供就业岗位约6.5万个。

  2022年,比亚迪在湘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雨花汽车则成为全省首个产值过600亿元整车项目。

  比亚迪给予的启示很多,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的背景下,是一个很好的解剖案例。

  2023年9月17日,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园,本地配套率将有望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加速形成“1+N”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

  来自郴州的省人大代表,湖南金煌实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聪圣十分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郴州临武盛产锂矿,正在打造“电池产业之都”。他表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而制造动力电池的锂矿更是核心的核心,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锂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为强链延链补链作贡献。

  据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统计,目前湖南新能源汽车产能居全国第四,产量居全国第八,已成为国内重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随着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对于落户湖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甚至对于湖南来说,机遇里同样伴随着挑战。

  这是新考题,更是必须答好的考题。

  上半场与下半场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下半场的交界处,从更大视野来看,也是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上下半场的交界处……

  这两年,一些国外的燃油车厂商都在感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在最近的12年里,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有时候甚至达到净利润的三到四倍。

  在比亚迪长沙基地陈列展厅里,几十米的“专利墙”足够吸睛,但墙上的一句话更让人侧目。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八个字在墙上中心位置,周边被一张张专利证书密密围绕。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是比亚迪的核心发展理念。”

  湖南省人大代表、比亚迪公司长沙地区总经理朱斌表示,近几年长沙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对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获得了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称号。

 ▲比亚迪DM-i超级混合动力工厂项目。 ▲比亚迪DM-i超级混合动力工厂项目。

  也正是因为比亚迪主张技术上不能被“卡脖子”,要将整车的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了现在的刀片电池、E平台3.0、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筑起了“护城河”。

  抢抓发展机遇,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既是企业的机遇,更是使命。

  2023年6月19日,在互联网岳麓峰会开幕式上,沈晓明宣布“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瞄准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从此成为这座网红城市的新“名片”。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打造科创高地和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重要战场。

  一年前,湖南出台了《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第一点就是“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并给出真金白银的支持。

  新能源汽车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其实就是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个“牛鼻子”,集中攻坚、向“新”而行的过程,能为持续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郑桢泞表示,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大爆发,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行业演进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行业“奇点时刻”几乎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降临。

  当前,汽车正处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下半场的交界处,未来的汽车很可能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承载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景。对此,企业和政府都要早做准备,切莫错失发展良机。

  与中部其他省份对比,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仍需补齐整体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不高、产业创新生态不优等短板。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目前同样处于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上下半场的交界处。

  2023年11月8日,沈晓明主持召开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座谈会时指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在成果转化上主动作为,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对高校是如此,对企业更是如此。

  比亚迪“上新”,创造了典范。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佳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长林表示,尽管目前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中国队”在全球表现抢眼,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因为别人追赶得很紧,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超越。我们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在难点痛点领域争取新突破,筑牢我们的技术‘护城河’。”罗长林说。

  1932年2月,湖南大学毕业的机械工程师向德,发现汽油价格太贵,利润都被外国油行掠夺去了,于是提出用木炭生产煤气“新能源”代替汽油的设想。

  当年8月11日,向德将煤气发生炉安装在汽车上进行第一次试车,从长沙城内六堆子(今长沙开福区万达广场旁)驶至湘潭下摄司(今湘潭岳塘区半边街附近),获得成功。

  1953年8月,袁隆平从正是乘坐这种当时的“新能源车”抵达怀化,最后成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敢为人先一直是湖湘文化的鲜明气质。面向未来,以长沙比亚迪为代表的创新力量,在奔赴新质生产力的征途中又将给湖南带来怎样的惊喜?

  让我们把一切交给时间。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