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湖南14个市州市委书记、市长集体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沙画卷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吴桂英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长沙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周海兵

  今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长沙实现路径,推动美丽长沙建设取得新进展。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2天,PM2.5年均浓度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32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长沙的天更蓝、水更净、山更青、景更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新长沙的重要特征,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长沙新画卷。

  坚持从政治上考量,以更高站位扛牢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每次亲临湖南考察,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守护好一江碧水”“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等。省委把生态环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省委书记沈晓明首次来长沙调研,就实地察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并对长沙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强化政治自觉,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深远考量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统筹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以实干实绩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从问题上聚焦,以更实举措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静音保卫战。抓好重点攻坚,对照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目标任务,紧盯PM2.5、空气优良率、重污染天数等关键指标,突出黑臭水体整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管控等薄弱环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突出从严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开展“夏季攻势”“利剑行动”,严格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港口码头污染治理等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依法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让生态保护红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实施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生物安全和多样性保护,深化“一江一湖六河”治理,协同推动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全力建设“无废城市”,高标准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防范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筑牢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坚持从发展上着力,以更稳步伐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应有之义。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好发展与保护、发展和安全等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环境敏感型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培育壮大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先进储能、功率芯片等先进制造业,依托山水洲城、历史文化名城等独特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业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建立排污权、用能权等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变生态“含绿量”为发展“含金量”。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为契机,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争取全省碳汇交易和碳排放交易试点,严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既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也不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

  坚持从机制上入手,以更大合力促进生态环境共治。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没有观察员,都是战斗员。只有全民共治,才能绿色共享。强化治理责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等制度,形成党政齐抓、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强化能力支撑,充实生态环境治理的人才队伍、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增强抓好生态环保、推进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全民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拒吃野生动物、保护身边动植物做起,从绿色低碳出行、节电节水节能做起,从“减塑捡塑”、垃圾分类做起,从“光盘行动”做起,让参与环保、崇尚绿色成为生活时尚。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文明之基,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长沙而努力奋斗。

  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衡阳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衡阳市委书记 刘越高

  衡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衡阳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守护好衡州大地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以持续改善的良好生态环境支撑衡阳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城区PM2.5年均浓度32ug/m3,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浓度;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全省第一、进入全国(339个地级市)前30强。

  提升政治站位,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全面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质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锚定了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政治保障、提供了行动指南。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树牢政治思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不断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到衡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落实“双碳”战略,把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衡阳要重拾历史荣光、开创未来之光,必须创新绿色发展模式,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制造立市、文旅兴城”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用好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字号”招牌,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落实落地,积极推动有色、盐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和技术改造,大力培育5G、人工智能、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宁电入湘”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生态容量,让绿色低碳成为衡阳发展的鲜明底色,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环境治理,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我们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要全面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一江四水”沿线治污治岸治渔;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精准化治气、系统化治水、效能化治土、规范化治废,不断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攻坚战实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让衡州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努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强化民本意识,把共建共治共享贯穿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我们要坚持问需于民,紧扣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问策于民,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持续放大“衡阳群众”“湾村明白人”“屋场恳谈会”等社会治理品牌效应,不断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问效于民,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考核金标尺,持续优化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

  生态兴则衡阳兴,生态美则衡阳美。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衡阳而努力奋斗。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株洲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株洲市委书记 曹慧泉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恢清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本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近年来,株洲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渌江水质提升到Ⅱ类,全市水质综合排名居全省第2;空气综合指数为3.7,较上年同期下降5.1%,改善率居全省第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清水塘片区转型开发得到全国人大《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两次“点赞”,株洲获评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奋进新征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实现“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心怀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国之大者、市之大计,以美丽株洲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协同推进降污减碳扩绿增长,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株洲。

  坚持生态优先,绘就美丽株洲青山绿水新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株洲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全力以赴打好“春雷行动”“夏季攻势”“秋季攻坚”“冬季特护”行动四大战役,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决筑牢生态屏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强化重点污染源靶向治理,力争今年市区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以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推进为抓手,大力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巩固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湘江株洲段和洣水整体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渌江水质力争保持Ⅱ类。扎实做好清水塘搬迁改造“后半篇文章”,全力推进清水塘片区EOD试点,提升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确保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1%、95%以上。打好重点问题歼灭战。突出抓整改、抓排查、抓长效,严格按照“一单五制”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和中央、省级层面交办的问题和我市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在实现问题动态清零的同时做好举一反三、整章建制工作,以重点问题的扎实整改带动生态环境水平的整体提升。打好生态修复持久战。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栖息地修复,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进一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大力植树造林,建立林业资源管护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国省市公益林管护率达到100%。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坚持发挥优势,培育制造名城绿色发展新动能。绿色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作为一座制造业城市,株洲有基础有条件在促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走在前列。我们要坚持“两手抓、双促进”,向绿色转型要出路、要动力,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实现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大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等低碳产业培育力度,对服饰、陶瓷、花炮等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力度,提高绿色产业比重。聚焦13条优势产业链,重点支持和引导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先进硬质材料等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加快构建“以大带小、以点带线”推动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在确保生态系统功能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将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作为生产投入品,通过运营实现生态资源的转化与应用,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同时,抓好智慧绿色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风光”资源和抽水蓄能项目投产见效,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坚持共建共享,创造幸福株洲生态宜居新生活。幸福株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好生态环境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让我们的城市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构建生态治理格局。坚持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在城市,结合“三微”“六位”工作,统筹规划公园、绿道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建设绿色低碳社区,让群众能够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在农村,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培植乡土文化元素,让乡村美得有灵魂、绿得有特色。培育生态文明风尚。加大宣传教育、普及推广、示范引领力度,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自觉形成珍惜资源、垃圾分类等良好习惯,形成绿色环保新风尚。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城市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把我们共同热爱的株洲建设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宜居!

  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湘潭

  湘潭市委书记 刘志仁

  湘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贺波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好污染防治这场硬仗,着力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强力解决港口码头、医废中心建设等老大难问题,大力推进绿盾行动和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推行全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蓝天碧水净土成为湘潭新常态,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现代化新湘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系全局,任重道远,行则将至。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携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让绿色生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充沛的动能、建设现代化新湘潭最厚重的底色。

  以更高站位扛牢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我们要深刻领悟、对标笃行,始终牢记习近平考察湖南期间“要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扛牢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上,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更实举措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抓手,推进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和控制,强化流域系统治理,改善提升土壤环境质量,让莲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国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集中力量整治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餐饮油烟等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健全常态长效机制。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促进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以更大决心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紧扣“双碳”目标,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业,不断增强湘潭绿色发展的持续力和竞争力。要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路径,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加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更强合力共建绿色美丽家园。人人享有绿色,需要人人共护绿色。建设美丽湘潭,尤需全民齐心协力。要坚持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切实强化党政主要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高质量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创建节约型机关,深入推进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全市人民争当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要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规范健康发展,完善多元参与的环保治理机制,汇聚起上下联动、多方发力、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同守护伟人故里的绿水青山,齐心共建美丽湘潭,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邵阳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邵阳市委书记 严华

  邵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华学健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绿色是邵阳最亮的底色,生态是邵阳最大的优势。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色转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2年,市区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5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居全国339个地级市第24位。当前,邵阳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我们要心系“国之大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合力,全力守护邵阳好山好水好生态,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邵阳篇章。

  以更高站位扛牢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同时,这也是我们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应有之义,是建设现代化新邵阳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全力抓好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邵阳落地见效,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以更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邵阳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要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蓝天保卫战相关措施要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和控制,消除重污染天气,推动空气质量优良率、改善率持续提升。要抓好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不达标水体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入河排污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断面水环境质量。巩固“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果,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城区截污管网建设力度,加快乡镇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要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重点行业土壤污染整治,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涉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整治,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土壤环境总体安全。要抓好突出问题整改,紧盯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重点问题,已完成整改的要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正在推进的,要按照既定整改方案和时限要求,严格标准,如期交账,确保实现“污染消除、生态修复、群众满意”。

  以更实举措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邵阳生态资源丰富,既要珍惜爱护,又要抓好治理,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加快推进雪峰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外来物种管控,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快南山国家公园命名设立,加力推进西部生态圈建设。要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持续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严格执行邵阳市资江保护条例、邵水保护条例,推进资江、邵水流域系统治理,打造资江“百里滨水走廊”,确保水清、岸绿、河美;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造林绿化、生态廊道增绿扩量步伐,实现森林资源扩面增量和提质增效。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规范补偿机制建立、补偿机制实施、补偿效果评估、市场参与路径等关键流程,促进绿色发展和均衡发展。要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和省“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实施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支持能源供销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以更强合力共建共享绿色美丽邵阳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在于全民参与。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要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行动,抓好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工作,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蔚然成风、绿色文化落地生根,凝聚起全市人民共建美丽邵阳的强大合力。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共谋共建共享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邵阳,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邵阳力量。

  守护好一江碧水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岳阳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岳阳市委书记 曹普华

  岳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挚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也是岳阳的底色。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视察并作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5年来,我们牢记嘱托、知恩奋进,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统揽,用最严攻势倒逼污染防治,用最严举措构筑生态屏障,用最严法治保障环境改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市GDP由2018年的3411.0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710.67亿元,年均增长6.8%,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由89%提升到94%,长江岳阳段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3%,上榜“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今天的岳阳,良好生态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绿水青山映照出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好模样。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前,岳阳正处于建设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我们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同守护好一江碧水、一湖清波,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岳阳。

  以更高站位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全面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以更高标准抓好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这既是刚性任务,也是底线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发展观,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高质高效完成各类环保突出问题整改,更好统筹治理与修复、岸上与岸下、城市与农村、一域与全域,以控车、控排、控尘为重点,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岳阳的“气质”更优良;以东湖、黄盖湖、冶湖、华容河、汨罗江、新墙河等为重点,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让岳阳的“水质”更清澈;以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为重点,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让岳阳的“土质”更纯净。

  以更高水平凝聚社会共建合力。保护生态环境,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必须广泛凝聚全社会共识,把各方力量紧密团结起来。各级党委、政府要当好指导者,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更好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各级职能部门要当好引导者,全面抓好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各行业企业要当好行动者,主动担负起治污节能降碳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和应用绿色发展的新举措、新技术,努力提升行业影响力、竞争力;广大市民要当好贡献者,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形成生态环保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污染防治没有退路,保护环境才能赢得未来。新的征程上,让我们携起手来,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多岳阳力量!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常德

  ——纪念第52个世界环境日

  常德市委书记 曹志强

  常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周振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伟大实践。

  近年来,常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纳入省考核的7个县市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46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1.3%,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沅澧两水干流水质均稳定在Ⅱ类及以上,西洞庭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生态质量指数达70.13,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一类”,生态环境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资源环境负荷压力仍处于高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常德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地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全局中谋划推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新时代10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坚定信心决心,正视困难挑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常德。

  一、要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新担当。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五周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快建设美丽湖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都是常德的金字招牌。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牢牢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不断提升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的质量和成色,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开创绿色低碳发展新局面。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严守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快清洁能源和无害化原料替代。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强资源能耗的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逐步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用产业“含绿量、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三、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新突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一个一个打好“歼灭战”,把整改成效写在群众家门口,努力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要紧盯“十四五”规划目标,聚焦PM2.5、空气优良率、重污染天气、地表水水质优良率等关键因子,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主线,从严从实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八大标志性战役,奋力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胜利。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深入研究本辖区、本领域、本行业的污染成因、污染结构和污染特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长效治理,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努力让常德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四、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新风貌。“桃花源里的城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历经千百年造就的,是一代代常德人辛勤建设出来的,一定要传承好、守护好、发展好。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广泛开展美丽常德建设实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出行等“绿色细胞工程”行动,引导全市人民争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捍卫者。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让秀美山水永驻沅澧大地。要坚持用最严密的法律、最严格的制度护航生态环境,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形成企业依法排污、自觉治污的良好风尚。

  生态兴则常德兴,生态美则常德美。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答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这张历史性答卷,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常德,以美丽常德建设的新成效,为美丽湖南、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张家界新篇章

  张家界市委书记 刘革安

  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洪斌

  2023年6月5日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唯一且正确的选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张家界以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绿色是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努力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张家界,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张家界新篇章。

  绿水驳岸、鱼翔浅底,市民群众和广大游客自由尽情享受“森呼吸”,是张家界生态美的生动写照,也是张家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体现。近年来,张家界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绿色张家界建设,两区两县全部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武陵源区、桑植县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永定区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去年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上精彩亮相,绿色生态张家界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广大游客的“梦回原乡”;出台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机制实施方案,生物多样性观测样方和生物标本馆正加快建设,探索推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建设;水、大气环境质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在今年1至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我市获得第6名的好成绩;今年湖南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绿色卫士下三湘宣传活动走进桑植,全市生态保护意识更加浓厚,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要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在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之一,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大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历史判断和战略布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真正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丽张家界。

  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拿出真招实招硬招,着力打通绿色化、低碳化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实现路径。要坚持全域系统谋划,严格落实刚性约束和生态红线,推动生态环境规划、林业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与“两山”建设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实现“一套机制”管到底。要依托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要创新“零碳旅游”,探索开展零碳景区、零碳旅游路线等试点示范,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森林康养示范区建设,持续壮大张家界“美丽经济”。要大力开发绿色能源,重点引进抽水蓄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社区、绿色金融,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

  要全力以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系统保护。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统筹考虑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以及环境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强化综合治理、协同治理。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推动各项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要全力争取修订《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加强澧水、溇水等流域和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让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利可图”。要建立健全事前预防、过程监督、事后追责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认真开展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巩固问题整改和风险管控成效,坚定不移守护重点领域生态环境安全,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要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生态环境统筹、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打造一支张家界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全面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根基。

  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美好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要秉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理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啃“硬骨头”、消“老大难”,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不断提升群众对环境的幸福指数。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禁塑行动、绿色出行,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理念逐渐成为全市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生态信仰”和“环保自觉”。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张家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伟大馈赠,更是张家界儿女赖以生存栖息的美好家园。我们更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让“生态底色”更加艳丽、“生态名片”更加精美,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张家界新篇章,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强的生态环境保障。

  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益阳

  益阳市委书记 陈竞

  益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熊炜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市33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7.0%,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南洞庭湖3个国控断面历史性首次达到Ⅲ类水质,消失近30年的江豚重现;西部和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运营,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垃圾处理减量控污循环利用全覆盖的地级市之一;下塞湖整治作为湖南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正面典型向中央环保督察办推荐并采用,作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展出。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益阳。

  要坚定不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考量,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实干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理,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广运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切实提高产业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加快推进益阳电厂三期、安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多元供能体系。

  要持续用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开展春风行动、夏季攻势、利剑行动、守护蓝天四大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查十做”措施,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抓好洞庭湖、大通湖、资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创建,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源头治理,确保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桃江县和大通湖区创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益阳高新区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益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要凝心聚力共建共享美丽益阳。

  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建设美丽益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党委政府要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各级职能部门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三管三必须”要求,积极履职尽责,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各行业企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措施,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广大市民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唱响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合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奋力绘写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益阳新画卷。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郴州

  郴州市委书记 吴巨培

  郴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阚保勇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郴州时殷殷嘱托我们“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生态是郴州最大的优势,绿色是郴州最鲜明的亮色。近年来,郴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市城区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东江湖水质持续保持Ⅰ类,马家坪电站大坝断面水质历史性消除劣Ⅴ类,绿色矿山、新能源电力建成装机容量及并网规模排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稳定维持68.1%,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获批开展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生态环境总体安全、生态效益稳步提升,市本级生态文明建设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郴州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郴州经验。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国家交给郴州的重大使命任务。目前,郴州已圆满完成首个三年任务,成功探索了“水立方”郴州模式。要继续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紧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坚持“135”总体布局,落实落细新“湘十条”,进一步深化“四水联动”,系统推进“八水共治”,不断探索“水立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擦亮“郴州好水、生活更美”品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突出“减、降、固、控”并举,加快构建“三主三新三现”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努力探索郴州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经验。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郴州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好郴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以赴消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欠账,化解生态安全领域风险隐患,守护好郴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认真抓好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聚焦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提效整改突出环境问题、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等三个重点领域,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春风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守护蓝天”等四大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郴州作为。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坚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筑牢绿色屏障。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抓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和城市生态修复,确保所有生产矿山建成绿色矿山。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源头防控。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推动美丽郴州共建共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郴州样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使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督。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营造生态文明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战,而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我们要持之以恒、持续用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新郴州!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永州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

  永州市委书记 朱洪武

  永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爱林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永州地处湘江源头,绿色是永州最亮的底色,生态是永州最大的优势。近年来,我们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湘江源头,美丽永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2位、全省第1位,水环境治理经验做法获生态环境部真抓实干通报表扬,连续三年保持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成功创建“天然氧吧城市典型示范市”,11个县市区均获评为国家或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九嶷山上白云飞”“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生态盛景映现潇湘大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紧扣“六大战略支点”,落实“重点突破、精准施策、系统治理、严控风险”工作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永州。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永州,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加快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要校准绿色发展方向,加快“五好”园区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开展碳汇经济先行区建设试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不断提高产业含绿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永州,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强化战略统筹,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抓重点、攻难点、塑亮点,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抓好抓实十大生态环保项目,努力打造“一江两岸烟雨潇湘百里生态走廊”。要注重整体推进,坚持水气同治、水陆共治、区域联治、标本兼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治污、降碳、扩绿、增长。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抓实中央、省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聚焦大气臭氧污染、PM2.5和重污染天气开展攻坚行动,突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水质提升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环境满意度。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永州,必须坚持保护优先。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决守护好永州的生灵草木、碧水青山。要突出生态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推进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点防治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要做实自然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生态监测网络和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制度,持续推进“绿盾”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以上,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以上。要深化示范创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和生态廊道建设,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域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永州,必须坚持集成创新。加强探索创新和先试先行,坚持以特色厚植优势、以创新激活动能,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要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强化跨部门、跨地区环境保护协调联动,不断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推动形成一批生态环境治理的永州经验、永州模式、永州品牌。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和差别化电价政策,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依法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要着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智能电量等监控平台,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把大自然的底色妆点到永州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片蓝天,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永州,让永州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奋力建设生态绿色之城

  怀化市委书记 许忠建

  怀化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黎春秋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生态是怀化的最大优势、最靓底色。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绿色转型、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五新四城”战略,吹响了建设生态绿色之城的集结号。2022年,怀化在全国首创森林生态资产评估模式、绿色金融不动产登记产权证制度,在全国地级市首发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前30位,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排名全省第1位,新晃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靖州被命名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部署安排,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心呵护怀化的蓝天、碧水、净土,奋力建设生态绿色之城。

  坚守绿色初心,筑牢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强调“全力以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治理,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为我们奋力建设生态绿色之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坚守绿色初心,筑牢绿色发展理念,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怀化。

  强化绿色担当,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怀化森林覆盖率达71%,活立木蓄积量达9812万立方,水能理论蕴藏量全省最高,风能和太阳能理论资源量居全省前列。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为契机,围绕构建“5+N”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更好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推进全省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和林业碳汇工程试点,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链条,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扛起绿色责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绿水青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守好用好这一宝贵财富,是对先辈负责,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河长制”“田长制”,巩固提升林长制“怀化经验”,强力开展高铁高速、国省干道、重要旅游干线等沿线裸露山体全面复绿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铁腕整治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扎实开展“利剑行动”,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怀化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凝聚绿色共识,汇聚护绿强大合力。奋力建设生态绿色之城,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没有观察员,都是战斗员。我们要强化全民共治,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画好最大“同心圆”,唱响生态保护“大合唱”。要强化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引导全市人民争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捍卫者,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制度约束,加快建立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决打破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怪圈,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可越雷池半步的刚性约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怀化的“颜值”“气质”“内涵”,奋力建设生态绿色之城,为深入实施“五新四城”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娄底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娄底市委书记 邹文辉

  娄底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曾超群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号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之一,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进现代化新娄底建设,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引和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倾注巨大心血,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总书记叮嘱的“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守护好一江碧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担当作为上。

  必须强化共建共享的绿色担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受益人。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位列全省A类地区第一;20个国、省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10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2022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达到93.76%,创历史新高。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共建共享的绿色担当,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特别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胸怀大局,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相关企业要扛牢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不断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广大人民群众要持续提高主人翁意识,既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良好习惯,又积极参与环保监督、及时向政府反映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快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必须激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为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步伐,我们谋划决定、倾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技术(设备)迭代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实行节能减排,有序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大宗固废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到4%、位列全省A类地区第三,成功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城市。下阶段,我们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高举起“材料谷”这面产业大旗,突出硅钢主攻方向,着力打造2000亿元钢铁新材产业链,探索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低碳先进的汽车用钢综合解决方案,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领域先进材料企业对标国家标杆水平,开展节能减煤、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建设能耗标杆企业、绿色企业、绿色园区。严把新引进项目和企业的准入标准和门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全面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积极推动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发电、新化抽水蓄能以及各类风电项目的发展,努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必须守牢人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折不扣完成好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环保督察、省生态环境警示片、人大执法检查等交办的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持续开展“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切实保护好一江碧水,以“四水三库”为主战场,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深入推进锡矿山区域、资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加速落实关闭煤矿涌水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建设、推广任务。同时,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中全面排查梳理和整改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命共同体。唯有和谐共生,方能共同繁荣。让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携起手来,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娄底!

  精心呵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湘西

  —— 写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湘西州委书记 虢正贵

  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 陈华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踊跃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生态,是湘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湘西最美的底色。近年来,湘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一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州连续5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获评国家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在全省2022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市州。如今的湘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山水城相依、人在画中游、万物竞自由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过去的一切努力,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湘西的征程中,保护好大自然遗泽给我们的美丽福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湘西各族人民未竟而需继续肩负的光荣使命。必须牢记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紧紧锚定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这一目标勇毅前行,着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美画卷,奋力谱写湘西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以绿色湘西的生动实践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增色添彩。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红需要中国绿。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湘西,必须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湘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必须把建设生态湘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高效统筹系统治理、绿色转型和生态富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

  持续擦亮现代化新湘西的最美底色。湘西州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整体纳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全国“最绿”的地区之一。保护好湘西的自然与生态,就是保护好湘西的发展与未来。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以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质、生态修复、城乡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完善以“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措施,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织密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推进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让“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自然美景和“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田园风光在湘西州成为最美常态。

  不断放大现代化新湘西的生态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湘西州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是一块蕴藏无限价值的宝藏之地。必须因地制宜做好生态价值转化文章,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经济优势。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计划,加强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做大绿色经济“蛋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守好“粮袋子”,做好“土特产”和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文章,提质发展绿色、生态、富硒农业特色产业,申创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公共品牌,更好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充分发挥生态和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州域1.55万平方公里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大景区,让绿色古色红色相映成画,丰富“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内涵,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游客心中最美最恋的“诗和远方”。

  着力增进现代化新湘西的生态福祉。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持续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一体化,加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高效统一。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持续深化最美集镇、最美村寨、最美农家、最美河库、最美生态公路“五美”创建,着力建设“树光相映发,人在翠微间”的宜居城镇,打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美乡村,让广大群众徜徉在绿的海洋、花的世界。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强化主人翁意识,争当生态湘西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让生态文化浸润每个人的思想,让生态文明之风在湘西大地蔚然成风。

  精心呵护美丽湘西,需要大家共同用汗水浇灌。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为当代计、为万世谋”的使命担当,保护好、建设好我们和子孙后代共同生活的和美家园,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湘西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