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许久的咖啡之翼,最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融资额高达1亿元,这对于哀鸿遍野的市场来说,着实是好消息。

  近些年来,随着咖啡文化的进一步渗透,中国消费者饮用咖啡,从起初为获得尝新体验,到社交场景需求的满足,再到对产品品质的追逐,国内咖啡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多元化的咖啡消费需求也使得不同类型的咖啡业态百花齐放。相比于大众目光汇聚的咖啡门店,关于智能咖啡机的讨论却寥寥。事实上,智能咖啡机市场才是最被低估的市场,毕竟做咖啡这件事,机器比人更靠谱。

  1、抗风险能力才是硬实力

  智能咖啡机主要解决消费者即时性消费要求,将品质美味与迅速便捷的制作方式相结合,2分钟就能让顾客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现磨咖啡。其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设备即员工”,无人、无店铺。因此,相比于咖啡门店,自主咖啡机模式的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大大缩减。

  此外,智能咖啡机对于空间面积要求不高,点位摆放灵活,可实现零接触经营。疫情下,相比于动辄受到疫情波及,或闭店或停业的门店来说,智能咖啡机业态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智能咖啡机作为国外成熟消费地区最主力的咖啡消费业态之一,约占咖啡市场总额的25%,其商业模式已经被发达国家被多次验证过。据数据显示,美国每40个人拥有一台智能售货机,日本每23个人拥有一台智能售货机,而中国4500个人才有一台自动贩卖设备。其中,智能咖啡设备约占自主售货机总量的17%,可以预见的是,目前渗透率还较低的中国的智能咖啡机市场,未来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正如被低估的智能咖啡机市场,已经成立22年的咖啡之翼,也是一家被严重低估的企业。

  回顾咖啡之翼过去的22年,也是咖啡市场快速变化和发展的22年。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将第三空间概念带入,次年,咖啡之翼就开出第一家线下店,并很快在长沙打开了知名度。彼时的长沙,小资青年们一下班后,就会不约而同来到咖啡之翼。那时的咖啡之翼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小资集散地,一群人的精神城堡”;

  2013年起,咖啡市场高速发展,截至201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9.54%。而此时的咖啡之翼也开始规模化复制之路,开展特许授权,以每年开出50-70家门店的速度快速奔跑;

  2017、2018以来,咖啡新零售兴起,“自提+外卖、线上+线下”融合,大大拓宽咖啡消费场景。也是从2017年起,咖啡之翼转型新零售,推出了城市智能零售咖啡机‘自由翼’品牌、迷你门店‘小小翼’品牌,更在2019年,重金收购头部智能咖啡机运营商“莱杯咖啡”,此后,便一直专注于智能咖啡机赛道。

  经历了22年咖啡市场风风雨雨,如今,已经是中国智能咖啡机赛道最大品牌的咖啡之翼,抗风险能力无疑是其最硬的实力。而咖啡之翼的灵魂人物,创始人尹峰,作为持续创业者,其心无旁骛的企业家精神,对风险的掌控能力,也是本轮投资方重金加注咖啡之翼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做一杯离你最近的好咖啡

  从80年代,雀巢的速溶咖啡进入中国,90年代,星巴克社交咖啡流行开来,再到瑞幸、连咖啡为代表的“O2O咖啡”出现,后来智能咖啡机风靡,如今,以Manner、三顿半等为代表的国潮精品咖啡受到热捧。中国咖啡市场历经50年,终于完成初级市场教育工作,突破白领圈层,开始走向大众化。

  随着咖啡的逐步流行,大多数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对咖啡产生了依赖,咖啡也因此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场景中。

  场景实验室的创始人吴声认为“人即场景”。而作为无人设备,智能咖啡机最大的优势在于点位密度,即离人更近的消费场景。

  想象一下在办公区,当你工作累了,或者口渴了,起身在座位旁边的智能咖啡机上,用手机扫一扫下单支付,只需2分钟,一杯口感醇厚,冒着香气的现磨咖啡就到手了。

  事实上,企事业单位场景,正是咖啡之翼智能咖啡设备点位布局的最重要三大场景之一,在整体点位中占比达35-40%。

  在企事业单位场景外,院校也是咖啡之翼智能咖啡机布局的重要场景,其占比达30-40%。对于喜爱尝鲜且消费能力有限的院校学生群体来说,花5-10元,在学校智能咖啡机上下单一杯丝绒拿铁,一入口,满杯奶香细腻醇滑。

  作为学生群体的首杯咖啡,这次美好的消费体验,或将是其未来形成咖啡消费的起点。咖啡之翼认为,位于院校的智能咖啡机作为天然的流量入口,也是一个获取成长型用户的全新场景。

  此外,飞机场和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也是咖啡之翼布局的主要场景之一,其占比为15-20%。对比这三种主要场景,咖啡之翼认为各有优劣势,院校虽然有寒暑假,但整体收益稳定;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户数量虽不多,但胜在复购很高;交通枢纽虽然复购低,但用户量很大。

  经过无数次实验,咖啡之翼已经总结出了成熟的单机盈利模型。在这套单机盈利模型下,只要点位场景选对了,不同城市的差异甚至都可以忽略。

  正是因为有对点位场景的深刻理解,所以自2017年进军智能咖啡机领域以来,咖啡之翼一路快速奔跑,如今已经在中部、西部等147个二线及以下城市,以直营、售卖、联营等多种方式布局7000个点位,成为自主咖啡机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3、增量市场里的实力品牌

  目前,咖啡之翼主发力的下沉市场,也是咖啡最主要的增量市场。伴随“赶时髦的饮品”转变为“日常饮品”,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咖啡摄入频次已达到300杯/年,接近成熟咖啡市场,咖啡市场逐步下沉,主流品牌均已纷纷布局下沉市场。

  目前咖啡市场主要分为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社交咖啡,单价在25元至40元,其次是20元左右的外卖咖啡,再往下是5元左右的速溶咖啡。而5元至15元之间是咖啡空白地带。智能咖啡机则恰好填充了这个空白价格带,且满足了下沉市场速溶咖啡消费者对于咖啡消费升级方面的需求。

  事实上,小镇青年的咖啡消费潜力确实不容忽视。根据营销洞察数据,63% 的小镇青年(18-39岁,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曾在一二线城市生活过,有利于咖啡文化普及。

  咖啡消费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推动,也包含着文化渗透甚至需要代际培养。而自成立之初就深耕下沉市场的咖啡之翼,对于下沉市场和用户,自然也有着更深的理解。咖啡之翼认为,下沉市场用户对于咖啡口味的偏好奶、甜、香大于苦、涩、酸,且更看重性价比。

  因此,咖啡之翼的智能咖啡机提供的即冷即热20多种口味的咖啡饮品,定价均在5-14元,充分满足下沉市场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如今,作为智能咖啡机领域头部品牌,咖啡之翼,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咖啡之翼智能咖啡机数量已增至7000台,门店数量近300家。在咖啡之翼的规划中,未来将通过渠道拓展策略,实现单一业务线100000+线下触点的布局。

  此外咖啡之翼,一直坚持“一纵一横”的品牌战略,横向将业务进行综合拓展,在前端积累用户和规模;纵深进行供应链建设,保证品质和产能和独特性,也逐步建立起了品牌的坚固护城河。

  伴随下沉市场成为咖啡增量市场,已经积攒了足够能量的咖啡之翼,正挥舞翅膀,重新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