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

《新闻联播》犯错 网友“求情”
《新闻联播》犯错 网友“求情”

8日晚,大概是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有史以来犯得最严重的一次错误,不仅主播频频口误“吃螺丝”,甚至在播出到10分钟时惊现整整20秒钟的切播失误,让前后两条新闻“叠加”,两个主播播报两条不同新闻的声音同时出现。
    这一事件直到昨天上午仍被网友们热议,致歉微博更是引来上万网友的关注与转发。不过不少网友都对这个错误表示谅解,“这证明《新闻联播》还真是直播的,既然是直播,难免会出错”。大家还为切错画面的导播员求起情来。[详细]

出错的“联播”更真实

“出错”更亲近观众

在今年的春晚上,王菲演唱《因为爱情》,开口第一句就走音了。但是观众却更宽容,“说明这是真唱了!”

如今央视《新闻联播》播报新闻内容开始平民化,逐渐远离了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变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档新闻节目。尽管错误无疑该尽量避免,但偶尔一个小小的错误、勇于认错的态度以及观众的宽容,或许也能成为《新闻联播》亲近观众的重要一条。[详细]

《新闻联播》出错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日子,不是因为它有了错,而是因为它承认自己也会出错。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或“言为心声”的说法,主流权威媒体的声音,往往具有某种不可替代的仪式感和符号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闻联播》的面孔变化、乃至语言方式的变化,都能成为公共话题,寄寓着民意不尽的想象。不管你爱看或者不爱看,民众对其分析与评判,已经远远超越了“内容本位”的逻辑。

用其间微博上转载最多的评论说,“任何事,只要是人做的,就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今天,《新闻联播》亲口告诉人们:《新闻联播》也有错的时候。这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日子,不是因为它有了错,而是因为它承认自己也会出错。”[详细]

及时致歉折射平民姿态

出错致歉:一种态度与担当

每晚7点都会有一群又一群的人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他们可以说是最忠实的“粉丝”。对于《新闻联播》来说,它所承担的重任不言而喻。

当一向严肃又好无差错的《新闻联播》出现失误时,自然就成了热议话题,可贵的是央视在事后能够及时的坦诚错误,担当起责任。[详细]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有失误,有毛病,有对不住服务对象的事情,就应该这样致歉。

作为央视《新闻联播》确实是一档子很权威、很神圣、很有影响力的节目,大家对其质量要求也很严苛,几乎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难怪主播人员在结束每一次新闻联播时,都要互相安慰几句话,那就是“今天没出现问题”,“总算放松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是央视。但我们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别人可以原谅自己,央视却不可以。这可能是央视具有的特殊地位和肩负的特殊使命所决定的,做到万无一失,也是央视的特质再现。因此,央视会面对公众以微博的方式致歉,对于挽回影响,消除隔膜,稳定情绪,化解矛盾,无疑是一个智慧之举。[详细]

不怕失误,只愿进步

比起“假大空”,一点失误不算什么

其实《新闻联播》遇到的挑战和这些小失误没关系。随着网络普及和地方电视台的转变,《新闻联播》陈旧及呆板的播报形式,正越来越被公众批评,也使相当多的年轻观众远离《新闻联播》。

 直播失误被公众原谅,说明偶一为之的失误并不可怕。认真、谨慎固然是新闻播报的原则,但更贴近大众才是经久不衰的根本。比起直播失误的瑕疵,我们更不能容忍的是某些“假大空”的风格。[详细]

央视《新闻联播》在寻找失去的观众

央视《新闻联播》是国人“观天下”的一个重要窗口。曾几何时,晚七点看《新闻联播》成了无数国人的铁律,然而,近年来这一铁律在不少观众当中已产生晃动。原因是多方面的,借用一句经典的段子:领导人很忙,中国很好,外国很乱。话外音,央视《新闻联播》有点远离百姓生活。

小人物的命运、小家庭的琐事,是《新闻联播》风格的悄然改变,但产生的反响,好似巨石击水,绝对会形成很大涟漪。相信,今后在《新闻联播》中会有越来越多贴近百姓生活、能够引起人民群众感情共鸣的报道。它传递着一种强烈信号:《新闻联播》改革从“小”切入,让节目回归到新闻本源,以此寻找那些失去的观众。[详细]

    《新闻联播》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走近“民声”、走进百姓、走进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或许才是《新闻联播》这次出错能够得到网友“一边倒”理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