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各种乱象

90后儿子读大学仍饭来张口 爸爸地铺陪读

“洗衣服什么的,我一点也不会。”小张说,父亲的举动在他看来并无不可。自己上学以来从没住过校,从小家人就告诉他,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其他的事从来没做过。“我爸说,还呆上一个星期就回去了,到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张放下手中的筷子,表情有些不安。张爸爸说,儿子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实在放心不下,“等儿子适应了学校生活后我再回去。”

 大学开学了。在位于长沙市星沙的长沙师范学校,一位大一新生的家长睡在儿子床前的地板上,一住就是一星期,每天给孩子洗衣服、搞卫生,忙得不可开交。寝室其他同学觉得“怪怪的”。[详细]

小学生教师节提两袋Gucci送老师

教师节,家长纠结着送不送礼、送多少,老师也纠结着收还是不收:都焦虑啊。

9月10日中午12:09,网友@穆沁颖发微博称:在早上送女儿上学,看见一个小学生提着两个Gucci送老师,把我给吓尿了……[详细]

山东一新生嫌校门太破报到当天要退学复读

“说不来,偏劝我来,你看大门这么破,心都凉了,还上什么大学!我要回去复读!”9日上午不到9点,山东师范大学老校区的迎新广场上,一位小姑娘对着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哭着嚷道,身边还有两位迎新志愿者,看上去手足无措。

“我丫头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次没考好,一直想复读,可是家里劝她还是继续上吧,到了大学可以再考研嘛,就因为这个,心情一直没理顺,总带着情绪。”父亲说。[详细]

错的又岂止是这些孩子!

大学新生为校门“哭”折射成长之痛

是升学,还是复读,这是一个问题;不过当他们最终走出了“升学、还是复读”这个两难选择,他们也就在人生征途上跨出了一大步。显然,我们的这位 安徽女孩,这个暑假一直还没有解好“升学,还是复读”这个难题,而是把这个难题一直带到了大学报到处,所以才有哭“校门太破”之举。我们不妨说,女孩之哭,实际上是她成长之痛的一个缩影。

另一方面,女孩“哭”校门太破,让我们在心痛她的成长之余,也看到中国社会成长之痛。我没有看到山东师大旧校区校门图片,倒是见识过中国很多大 学大门的气派与排场。我们的北大清华自不必说,连很多二本大学大门也威水得很。我的理解是,名牌大学能够吸引社会资本来投资造大楼,二流大学没那么多钱造 楼,那就先把大门造得富丽堂皇些,至少不失门面。于是乎,这位女孩见到山东师大大门没有想象中的气派,也许就很是失望吧。[详细]

女生因校门破欲退学 功利教育结的果

大学新生因校门太破欲退学,这其实是功利教育结的果。当下不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在教育着孩子们,外在的形式美和豪华“排场”的光鲜是多么地重要。

如今,社会的各种功利化思潮已渗透至校园,不论大学,中小学,幼儿园都是如此。“以门取校”是学校教育结的果,是社会教育之过,更是家长教育不小心结的果。

家庭和社会教育如此热衷功利做派,学校教育视角更是自上而下更多的是尊重领导,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去取悦和顾及学生的内需和感受。在如此的教育洗礼下,难怪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有“豪门”的学校,越来越多的女生要嫁入“豪门”。

其实,不论是“破”校门,还是豪华校门,它只是一种符号。大学校门“破”旧不是重点,正如一个老师所说,“一个校门,代表不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精神风貌”。 相反,校门破点没关系,只要有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学生们才能受用终生。要接受批评的,不是这位“以门取校”的女生,而是我们的功利性教育。[详细]

有教育公平,就不会有“送礼节”争议

“教师节成了送礼节”,这个沉重而纠结的话题所反映的,绝非整个教师群体职业道德和声望所遭遇的质疑,而是在教育公平严重扭曲的特殊环境下,社会乱象的校园缩影。

学校不是乌托邦,不是世外桃源,学校中发生的一切,其实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是校园带坏了社会,而是社会污染着校园。从这个角度说,全民 热议“教师节送礼”有其必然性。但民众对于教师群体有更高的道德期待,同样“事出有因”。陶行知就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如果老师不能成为整个社 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引领者,这样的教育是令人担忧的。

这个沉重而纠结的话题所反映的,绝非整个教师群体职业道德和声望所遭遇的质疑,而是在教育公平严重扭曲的特殊环境下,社会乱象的校园缩影。在众声喧哗中,舆论除了聚焦教师“是否该收礼”,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落在亟须关注的领域,这不仅是媒体的职责,更应是政府的担当。

教师节,是一个表达感念和谢意的日子,更应该是一个关注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日子。教育公平,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教师待遇尤其是对非重 点学校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公平关照更是其题中之义。如果真的有一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谁还会热议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呢?[详细]

开学本是个开心的时候,不要让各种议论,各种谩骂来影响那些纯净的孩子,他们的举动无非都是家长、学校或社会的影响促成的。议论他们之前,我们更应该反省。 转发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