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视频>>新浪湖南财经>正文

穿越,那些不止于槟榔味觉的历史

来源:新浪湖南财经2012年12月14日【评论0条】字号:T|T

 

       更多详情请点击官网《    

  有关槟榔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900年左右。古印度诗人马哥在他的诗里,描述了讫哩史那王率领的士兵,饮用棷汁和嚼槟榔子的情景。   

      槟榔进入中国,约在西汉年间。南北朝时流行嚼槟榔。槟榔作为贡品,曾传送宫中。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便出现了槟榔:“留落胥余,仁频并闾”。留落、胥余,是类似棕槟的树名。仁频,就是今天说的槟榔树,并闾,则是棕树。

  槟榔虽是常见之物,但在古代被当作婚嫁随礼。“凡嫁娶,纳槟榔为礼,多至二百盘”(《新唐书》)。“婚聘之资:先以椰子酒,槟榔次之,指环又次之,然后以吉贝布,或量出金银成其礼”(《宋史》)。

  皇帝出巡,槟榔是仪仗之一。《明史》载:“出乘象,则绣女执衣履、刀剑及槟榔盘以从”。     文化事业,也少不了槟榔。“缅国为西南夷,其文字进上者,用金叶写之,次用纸,又次用槟榔叶”(《元史》)。

  古籍中有关槟榔的文字,最早见于汉和帝时杨孚的《异物志》。《本草纲目》、《太平御览。云南记》、《齐民要术》等亦有记载,并阐述槟榔果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助消化,治疟疾、水肿、腹胀痛等。

  对于槟榔果的吃法,《太平御览》卷九七一引《云南记》称:“云南有大腹槟榔,剖之为四片者,以竹串穿之,阴干则可久停”。可见,当时的吃法有煮制、阴干两种,煮制和今天湖南吃法相似,阴干之法,则似失传。《南方草物状》则曰:“槟榔……并壳取实曝干之,以扶留藤、古贲灰合食之”,这显然是湖南吃法。“亦可生食,最快好”,则指台湾吃法。

  《图经本草》云:“其实春生,至夏乃熟。然其肉极易烂,欲收之,皆先以灰汁煮熟,仍火焙熏干,始堪停久”。湖南也是“瘴乡”,虽然不适合种植槟榔树,但百姓依然需要用槟榔果“疗瘴”。所以,就发明了“灰汁煮熟”、“火焙熏干”的“停久”之法。此法本意为长久贮存槟榔果,孰料到了今天,竟衍生出五花八门各类吃法,以致“饮啖设为口实”成为主流,驱虫御瘴反倒沦为附庸。这恐怕是古人没有想到的。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