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牌:牌子多了成负担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极端案例”,陈南江谈到,而是一个难以走出的重“拿牌”轻“保护”的怪圈,“需要反思更不只是景区”。
现在景区身上“背”着的“牌子”越来越多。对于一个景区来讲,“拿一块牌子,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一座名山往往有五、六块牌子,比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这些牌子基本上都拿全了”。
而发牌机构也越来越多。陈南江介绍,我国的旅游景区种类众多,有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并且针对景区特点,不同的部门来授牌管理。
“住房与建设部门最早做‘风景名胜区’,相对较强势,其他部门也不示弱。比如林业部门推出‘森林公园’,环保部和林业部评选‘自然保护区’,水利部也有个‘水利风景区,陈南江说,各个部门都在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我授牌给你,你就得接受管理。如果不掺和,就会觉得自己没影响,没有势力范围。”
对此次被黄牌警告的张家界来说,“牌子”拿得多了,似乎也成了“负担”。
每一个牌子和部门侧重点都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游戏规则。陈南江解释道:“比如5A级景区,侧重整体硬件的完善性,残疾人厕所、网站、游客中心、急救设施;风景名胜区,就看风景的景观价值,看天生的东西;森林公园,看重树林植被;自然保护区主要看生态系统;地质公园,主要是看地质景观。”
两难:拿牌不易摘牌也难
陈南江说,“有些时候是抢着盲目地拿”,也不看看这顶“帽子”带来的约束。
比如,省级名胜风景区要在省住建部门审批,如果有变动要再申报一次。如果是国家级的,就要去北京办。“就国家风景名胜区来说,不能整体给企业,项目分散给不同企业做。企业进场后,发现很多建设之前的规划里没有,需要层层申报,钱一花就是十几、二十万元。”
“自然保护区更麻烦,分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根据自然保护区有关规定,只能在实验区搞建设,核心区和缓冲区不让游客进入。”陈南江说:“不少之前做规划的人不懂旅游,把最有观赏价值的划到核心区,回头想发展旅游时,就没法做了。”
这几年甚至出现了有景区因难以忍受约束,想主动摘“牌”。“河北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投资商进去后,苦不堪言,什么事都要和环保部门打交道,而且是一级级往上报,不能越级。”
还有一种情况,恰恰相反。“四川的九寨沟,最应该保护的是水。比如钙化,一些矿物元素在里面形成得比较漂亮的景观,一旦破坏所有的景观都没了。山是很普通的,但为了发展旅游,就把核心区划在山上,实验区反而是水上,可以打栈道。而至今,关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规划的调整无人问津。”
他山之石:规划建设政府拨款
章锦河说到,国外的地质公园在科普方面做得很好。例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英国的“新森林”公园等。在那些地质公园中,自然性的保持状况良好;专业讲解也比较到位;宣传手册中也很注重科普性的知识。这些都值得我国的地质公园学习和借鉴。
陈南江则认为,国家还应该对景区加以资金支持。“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管理比较到位,不在经营上挣钱。全部由财政拨款,比如现在进黄山要406元。包括门票、缆车、接驳中巴。美国的国家公园,虽然各个州是比较独立的,但国家公园全部都是中央政府的,土地、人员都是中央政府的。规划建设都是政府拨款,公园主要是教育和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