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连线
英国:多项法律应对机上暴力
今晨,英国民航总局发言人尼克·史蒂文森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英国航空部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各项权益都受到本国劳动法的保护,若在飞机上和乘客发生冲突,而责任在乘客,那么各航空公司会依法保护本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英国的《航行法》也有相关条例,处理在飞行中干扰机组人员的乘客。一旦在航行中出现乘客干扰飞行的事件,机组人员会马上联系地面的警务人员,将乘客扭送至警察局。另外,按照国际惯例,醉酒的乘客会被禁止登机,以免发生意外。
俄罗斯:乘客不规矩?拉进黑名单
索菲亚曾在俄罗斯做过空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索菲亚表示,机组人员在维护秩序时若遭到乘客的人身攻击,航空公司也会在降落后将违法乘客送至警察局。
索菲亚补充说,俄罗斯的立法部门目前正在专门为保护机组人员的权益立法。法令生效后,在飞行途中,如果有乘客吸烟、醉酒或不服从机组人员指挥,那么机组人员有权利合法拒绝乘客的要求。
许多航空公司对这项法令表示支持,甚至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来存储“捣乱”乘客的数据。根据该法令,一旦被列入航空公司的“黑名单”,必须保证五年之内没有违法行为,才被允许登上飞机。
专家说法
“9·11”后欧美加强飞行安全
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昊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国外对于航空安全的规定和管理是很严厉的,特别是“9·11”后各项法规更加严厉。
他说,这种冲突在国外都被看做是对航空安全的威胁。
在国外,不仅有航空安全规定,还有国际法、航空法以及行政处罚等多管齐下可以管理这种冲突事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行政拘留等。
而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防止对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保安手册》规定,航空公司限制特定人员乘坐飞机是一项“国际惯例”。
“9·11”发生后,美国改变了机场行李和旅客安检由私人保安公司负责的做法,所有机场安检人员成为联邦政府的雇员,授权飞行员在驾驶舱携带武器。
德国《航空安全保障法》2005年1月15日开始正式生效,根据该法律,德国可以出动战斗机击落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