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小镇对于“国师”也是抱着欢迎态度的,“国师”经常举行的话剧、歌唱会,他们都会“凑热闹”。但最大的影响,还是改变了镇上的文化氛围。1943级学生,长沙人何大基六十年后撰文《忆蓝田时期的国师》回忆,镇上读书本为一片空白,后来却能在书店买到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和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
国师本部(消失的李园):“听钱钟书的清谈,这在当时当地是一种最大的享受”
作为“国师”本部的李园1949年归公,1980-1983年被全部拆毁,现为涟源市政府所在地。2012年7月12日,我们来到李氏后人、已85岁的李忠忻家,离李园不远的一栋民房内。
“国师”租借李园时,李家搬出来住到别处。当时的李忠忻仅十岁左右,七十多年后的今天,问及对国师的印象,他已十分模糊,只是因为钱基博一家住在李园,还依稀记得他“胡子很长”,他比划着,似乎到了腰部以上。因为身体不好,钱基博每天由他女儿、被称之为“钱小姐”的提着公文包,搀扶着去上课。
李忠忻的老伴、同样85岁的康海初当时跟钱小姐一起在国师初小读书。说起这位钱小姐,康海初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婚姻。钱基博有个叫石声淮的学生,“有才华”,擅长国文、英文、德文和声乐,但“长得丑”,一眼斜视,“还龅牙”。钱基博器重他,后来把钱小姐嫁给了他。钱小姐因为“很美,很高挑”,不喜欢这位“男朋友”,虽已“许配”,却很少见他们往来,在“国师”阶段也没有结婚。一旁的吴勇前补充,“据说后来是结婚了”。
钱基博和钱钟书分任国文和英文系主任,父子同事且均为国学大师,但钱钟书“因英文甚好,自视更高”,吴忠匡在《忆钱钟书先生》回忆,钱钟书喜欢在晚饭后和人“神侃”,评论古今人物,又以评龚自珍、魏源、曾国藩等人为多。到激情处,他挥着手杖,手舞足蹈。“听钱钟书的清谈,这在当时当地是一种最大的享受……我们都好像在听音乐,他的声音有一种色泽感。”
衰落的5年,1944-1949
溆浦校址:在陈遐龄将军的庄园里上课,
靠窗的同学伸手可摘橘子吃
1944年,战事逼近 。当时蓝田各机关,每遇紧急,“看国师的动静”,“国师”一动,蓝田就会“乱的不可收拾”。廖世承坚持“非衡阳不守,邵阳告急”,国师绝不迁徙。但1944年8月,衡阳终于“不守”,国师迁移。
溆浦的校址在马田坪,修缮破损的民宅和祠堂作为校舍,还借用了川军将领陈遐龄将军的庄园,其它一些地方的借用也是陈遐龄周旋的结果。庄园里有橘林,靠窗的同学,上课时伸手可摘橘子吃。陈为溆浦人,1950年在“镇反”运动中被杀。
那时各大学也在竞争优秀教师,国师西迁溆浦,教师情绪不宁,其它大学“争先罗致”,使得国师师资队伍“星散堪虞”。一份国立师范十周年院庆时的简介称这一时期为“本院之艰苦时期”。
南岳校址:黄庭观里的民工不清楚“国立师范”,但知道“这里以前是有个国民党的学校”
抗战胜利复员时,廖世承本想将学校迁至南京,至少去长沙。但新任教育部长朱家骅拒绝了这一要求,最终定址南岳。廖世承1947年辞职去上海任光华大学副校长,此后不到三年,国师换了6任院长。
当时国内大学多复员于各大城市,南岳差距太大,使得名师纷纷改投他校。而国府经济困窘, 发的工资是金圆券,因纸币贬值,老百姓都将其兑换成银元以保价。一到发工资,国师的老师都快步上山,排队领工资;然后快步下山,到南岳街上向贩子换取银元。常常是,排在前面的人以十元金圆券换一元光洋,排在后面的就要出十二元或十三元了。
南岳的校址在南岳大庙一带,本部即今天的黄庭观。2012年7月13日,观里除了偶尔几个游客外,连僧人也少见。寺庙在改建,一旁施工的当地民工不清楚“国立师范”,但知道“这里以前是有个国民党的学校”。
述评
“师大七十年”等提法,都是从国立师范算起的
李长林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今天讲湖南师大的历史,“师大七十年”等提法,都是从国立师范算起的,现在的师大人也承认从光明山到岳麓山,从涟水到湘江,是一脉相承的。
从廖世承所写的校歌,“国师,国师,文化的先进,国民的导师”,可看出一个教育家树立一代人师的梦想。“国师”毕业的学生主要服务于各省市的学校及一般教育行政,当时教育界的待遇十分清苦,各学校及机关对“国师”毕业生的考语,多是“不厌不倦、劳之先之”。廖世承为“国师”确定的“仁爱精勤”校训,湖南师院时期因时代的原因没有采用,2006年后师大重新确立“仁爱精勤”校训,可看作是对“国师”精神的一种回归,也算是“国师”的传统和精神气质最终在师大延续下来。
“国师”名师荟萃,虽然其间经历了一些波动,但最终为后来的湖南师院、湖南师大留下了各个系科的奠基人,今天师大一些院系要提及创始人或当初的领军人物,大多可以追溯到“国师”的老师或学生。
链接
《围城》与蓝田:“平成”是“平安成化”,“本地财主的花园”则是“李园”,“面溪背山”就是涟源一中的“升平河”和“光明山”
钱钟书来“国师”,主要是受其父亲钱基博要求。其时钱钟书已被西南联大破格升为教授,实不想去蓝田,只是“不敢不听父亲的话”才去的。他在国师任教至1941年。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蒋洪新在《〈围城〉内外的故事》一文中称,小说中描写三闾大学的环境是“平成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平成”是“平安成化”,或与“安化”有关,“本地财主的花园”则是李园了,面溪背山就是涟源一中的升平河和光明山。小说里描写的方鸿渐对师生同桌吃饭大发牢骚,“干脆跟学生同床睡觉得了”。这与钱钟书本人的态度类似。
汤晏在《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中称钱不是心甘情愿去蓝田,在路上又吃尽苦头,心情极其恶劣。“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他在湘西穷山中收获无比的丰富。如果没有蓝田之行,则钱钟书绝对不会有《围城》。”
简史
1938年 10月 国立师范学院成立于湖南安化县蓝田镇(1952年从安化县分出涟源县,县城驻蓝田镇,即今天的涟源市)
1944年 8月 衡阳会战失败,一直坚持“非至衡阳失守,邵阳告急,本院绝不迁移”的国师,被迫西迁溆浦县。
1946年 抗战胜利后,因教育部内部的派系斗争,国师没能复员至南京,定“永久校址”于南岳。
1949年 11月 新成立的湖南省政府要“集中力量在湖南办好一所大学”,也就是湖南大学,国立师范因此并入湖大。
1953年 湖南大学分解为湖南师范学院和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前者以原“国师”为基础,还合并了其他几所高校的系科和学生。
1983年 定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