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群星闪耀的巅峰对决,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群文盛宴。8月21日至29日期间,囊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少儿、合唱、广场舞7大艺术门类的126个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相聚衡阳,10场作品类“三湘群星奖”决赛让人目不暇接,4场群众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巡展演嗨翻全城。
8月31日晚,伴随着欢歌曼舞,一场精彩绝伦的优秀作品展演在衡阳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盛大举行,圆满地拉下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的帷幕。
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带着湖湘文化的新面貌、新风尚、新气韵,这场三年一度的全省群文艺术大比拼、全省人民共享的艺术盛会,创下新时代的新记录,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湖南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无限活力和魅力。
群星璀璨,展现群文新气象
这几年来,湖南省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品牌的创建,完善扶持机制,强化选拔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制度保障催生出群文品牌蝶变翱翔,经过多年的挖掘和培育,形成了“欢乐潇湘”“艺心向党”“乡村‘村晚’”“网红潇湘”等一批家喻户晓、赞誉度高、参与积极的常态化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历史文化,赓续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蓄势已久,厚积薄发。多个群众文化品牌的开展为三年一届的艺术节储备了资源、积蓄了能量。2024年5月,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火热启动。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文化馆、衡阳市文旅广体局承办。活动分为“三湘群文之星”和项目类“三湘群星奖”评选、作品类“三湘群星奖”评选、舞台艺术类优秀节目巡展演三大板块。
三个月来,从区县到省市,从城市到乡村,广大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踊跃报名。经过层层选拔和激烈比拼,各市州共选拔推送252件群文舞台类作品。最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126个入围作品登上了作品类“三湘群星奖”决赛的舞台。
这些入围决赛的优秀群众文化作品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潮流和时代机遇中找到了创作源泉,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三湘大地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火热的发展实践,成为经得起时间和观众考验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
紧紧围绕悠久绵长的湖湘文脉寻找素材和灵感。来自郴州的女声表演唱《韵·承》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从县级到国家级,从青丝到白发,“郴州好人”郭求知一生致力于记录整理嘉禾伴嫁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凸显了文化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
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重大国家战略和湖南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而不懈奋斗进行创作。少儿节目《鸡咯咯鸭嘎嘎》取材于乡村生活,通过湘西农村苗家阿公阿婆与鸡鸭的相处、互动,向观众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苗家风情,处处流露出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邵阳市文化馆选送的群舞《晒·村晚》则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通过舞蹈再现“村晚”的场景,描绘乡村新风貌,展示乡村振兴新成果,鼓励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积极参与、不断创造。作品以细腻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村民们热情淳朴、浪漫幸福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紧紧围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注寻找小切口,展现大情怀。来自常德的曲艺作品《温暖》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和爱的故事。通过一名外卖员在送餐过程中感受到的酸甜苦辣、温暖与关怀,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为本届“三湘群星奖”曲艺类专场的评委,吴文科表示:“节目的整体水平很高,可以感受到赛事组织方和创作团队的高度重视,演出团队认真投入、台风优良。整台演出中,常德丝弦、鼓盆歌,益阳弹词、长沙弹词、衡阳渔鼓等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曲艺形式被搬上舞台,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节目思想精深,充满正能量,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关爱的这种温馨的社会风尚。”
传承创新,勇攀群文新高峰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也是文明绵延繁盛的不竭动力。
本届艺术节参赛作品大多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发展战略、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等主题进行创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将中国精神、时代特征、湖湘气韵融入作品,精心编排,深情演绎。
《借山吟》感染了第八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决赛现场的观众和评委。省政府参事、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志初在《湘江副刊·艺风》撰文评论该作品“是一支新时代歌颂人民艺术家的赞歌,也是一曲不可多得、独具匠心的文化创新之作。”
京剧小品《新定军山》讲述的是父子之间的代际关系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导演罗肖骏介绍,作品中的父亲是一位将要告别舞台的京剧演员,他希望戏剧专业院校毕业的儿子考取艺术院团,传承京剧艺术,而儿子却想做直播谋生。15分钟的节目,随着父子矛盾冲突的展开而引发观众的深刻思考,表达出代际关系的维系需要深入沟通和相互理解的深刻主题。
为扩大活动影响,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艺术节组委会与央媒、省媒、衡阳本地媒体紧密联动,邀请巴黎奥运会女子攀岩速度赛银牌得主邓丽娟、女子平衡木银牌得主周雅琴、隆回县文化馆音乐专干袁树雄、全省“最美基层文化人”、花垣县石栏镇文化站长麻正兵、《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等在新媒体平台上为活动宣传打call,极大提升了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号召力,为本次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每场比赛结束后,组委会都安排了专家点评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群文专家针对作品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并详尽解答编创人员的疑问。群文工作者们精益求精,细心打磨作品,勇攀文艺创作的新高峰。
国家一级编导、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巍峰评价:本届“三湘群星奖”舞蹈节目的整体呈现非常可喜,作品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节目内容有反映湖南民族特色的,有反映革命历史的,也有歌颂绿色能源、展现科技力量的,极尽丰富,节目质量非常高,反映出湖南群文创作力量在这几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
百花齐放,谱写群文新篇章
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一个时代文化高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所在。
这几年来,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文成果如甘霖润泽百姓心房;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一批作品“顶流出圈”,成为引领潮流的文化现象。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着力点,推动《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湖南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先后出台,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作为湖南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覆盖最广、水平最优的综合性群文活动,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是“文化强省”战略在群文领域的最新成果荟萃,是展现湖湘文化新发展、新作为的大舞台。
10场作品类“三湘群星奖”决赛全部免费对观众开放,群众的掌声、喝彩声成为评委最好的“参考分”。在比赛的同时,组委会在万居广场、雁鸣溪广场、市府路广场等户外场地组织举办了4场优秀群文作品巡展演,让优秀的群众文化作品走向群众、惠及群众,真正体现了“艺术源于人民,更服务于人民”。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四岁孩童,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艺术形式的节目活跃在群文的舞台上,充分体现湖南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性和参与性,更展现了湖湘文化的丰富多元与别样璀璨。特意从永州赶到衡阳观看演出的李林说:“我这次特意陪爸妈一起过来看比赛的,演员们真演、真唱,艺术水准和专业演员有的一拼,感觉特别震撼!”
深入群众生活、呼应社会关注是本届“三湘群星奖”参赛作品的普遍特点。岳阳花鼓小戏《黄马甲》讲述的是退休城管局长老刘上街捡垃圾、推行垃圾分类,与正在恋爱要面子的儿子小刘发生冲突的故事。老刘的行为既锻炼了身体,又为城市卫生和社会文明做了贡献,他感到心安、快乐,最终也得到了儿子的支持。
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对标中国艺术节,新增了合唱、广场舞两大艺术门类。8月29日晚,和着铿锵的节拍、迈着时尚的舞步,从全省众多竞争者中突出重围的13支广场舞队伍在蒸湘区万达广场进行终极大比拼,技艺高超,令人惊叹。
来自永州的广场舞《顶板瑶花绣起来》引人注目,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瑶族姑娘们身着盛装,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瑶绣技艺绣出了图案精美的绣品,也绣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合唱《忆秦娥•娄山关》的表演者是衡阳一支合唱实力强劲的队伍。为了参加此次艺术节,合唱团的指挥刘珊老师一年来每周往返长沙衡阳两地,凭借对合唱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和凝聚起这一帮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文艺爱好者们。
同时,本届活动也是对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一次高燃助力。持续11天的演出活动,好戏连台,场场爆满,掌声不断,线上线下共惠及观众3000多万人次。活动期间还进行了全面、立体、多维的新闻报道,多方联动助力破圈传播,报道多次登上热榜,总浏览量突破1亿次,为衡阳赚足了人气、为旅发大会引来了庞大的流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接下来,湖南文旅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奋力开创全省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群文力量!
来源:文旅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