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呼吸科工作了十三年,见过十多万(位)不同的患者,但得出了同一条结论:医疗知识,必须要去科普。医生总没有患者多,但知识同样能救命,借助一个平台,用真知退却千万疾病,这是理想,也必然是现实,让大家知道真知识,就是为健康赢回一局。——李瑛
李瑛医生是一名来自湖南的科普创作者。他认为,跟生命相关的都做不得伪,真知贵在真,然后知才会有价值。创作一年多,他在平台收获了 42 万粉丝。
从建病友群到视频科普:医疗知识可以救命
在湖南医科大学读完硕士和博士后,李瑛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医生。
李瑛所在的呼吸内科门诊为例,每天患者络绎不绝,留给医生与每位患者沟通的时间大概为 5 分钟,有些科室可能只有 3 分钟。对于患者来说,最缺的还是关怀。
一直以来,医院重视患者的科普宣教工作,从 2018 年 6 月份开始,李瑛利用诊后的业余时间,开始组建了病友群,每个群里有 200 至 300 人,他负责管理五个群,对于群内患者的提问,李瑛有问必答,“ 做科普需要时间,我的初衷就是让患者能够有更好的获得感 ”。
这些群里,大都是李瑛看过的病人,或者是住院后出院的病友。因此,李瑛会在群里做诊后科普、跟踪回访病友,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嘱咐他们注意事项。
“ 我的患者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 李瑛说,病友们因为感激他背后的默默付出,逢年过节,会在群里问候,有些病友到医院来复查,还会带一些家里自种的蔬菜瓜果,“ 慢慢的,感觉和病友变成了朋友 ”。
因为爱科普,他爱上了图文和视频。“ 微信群的受众比较小,现场科普宣教容量也有限。” 李瑛说,渐渐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获益,于是他开始摸索其他的健康宣教模式。
文字科普、直播、短视频……李瑛开始各种尝试,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盛行,他开始在抖音等平台开设账号,利用空闲时间宣传呼吸内科相关的健康知识。
李瑛坦言,最开始看的人并不多,粉丝也很少,但他并没有放弃,一直长期坚持做,用自己专业的知识,解决患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始终认为:“ 医疗知识可以救命。”
热点和专业科普结合一年多收获 42 万名粉丝
“ 拍视频不只是简单的拍,看起来只有一分钟,背后付出的往往更多。” 李瑛说,以一条一分钟的成品视频为例,他查各种医学资料往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为了保证更新频率,他基本上每隔一天更新一篇。
怎么找到网友喜闻乐见,又有科普价值的视频内容?李瑛说,他所做的视频主要分两大块,一方面是自己的专长(关于呼吸疾病预防与治疗)等;二是选择一些泛健康的选题。
陈奕迅唱歌老忘词,如何提高记忆力?李瑛科普说,每天做一些有氧运动、晚上用热水泡脚等都可以促进记忆力。而在自己专业的呼吸科内容方面,他会科普如咳嗽、肺部结节、哮喘等相关内容,可以吸引更精准的人群,更有效果,更能为大家服务。
“ 视频都是我自拍自剪,一条视频前后要花三小时。” 李瑛说,为了确保不影响到自己本职医务工作,科普视频只能在下班和节假日时 “ 加班 ” 拍摄,具体拍摄时间一般是下班后晚上 7 点到 10 点,拍摄地点一般是自家书房,道具是一台手机和网购的自拍杆,剪辑软件是自学的。“ 我要确保每一条视频的权威性,要有据可查而且要通俗易懂实用,真正能让患者受益。”
凭借热点和专业科普结合,他一年多时间里收获 42 万名粉丝。
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科普,怎么做到正本清源?李瑛介绍,最近网络上有人说吃鸡蛋得糖尿病几率更高,缘起是有我国学者在英国营养学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较高的鸡蛋摄入量和糖尿病发病几率有关》。他表示,作者并没有得出因果联系,说的是吃鸡蛋多的一组人,更多的人居住在市区,体重指数更高更胖,吃的饮食也是现代饮食,肥胖饮酒的多运动少,因为作者没法把这些因素去除。李瑛总结:“ 解读文献要谨慎,鸡蛋不背这个锅。”
与生命相关的做不得伪未来想推出更多有价值内容
看到自己粉丝慢慢增长,如今在平台收获了 42 万名粉丝,全网更是达到 600 万名粉丝,李瑛说,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是值得的。特别是看一些粉丝在评论区的留言,那些认可和鼓励,让他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李瑛说,做科普和科研是完全不一样的,做科普时,他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
在全国齐心抗击疫情期间,李瑛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受众传递疾控科普知识。“ 我手里拿到的是第五版诊疗方案,我来告诉大家什么是疑似病例,什么是确诊病例。”“N95 口罩用吹风机吹 30 分钟、用酒精消毒,就能反复使用么?其实这是不对的。”
一年时间,他在平台更新作品 1836 条,获得点赞 152 万次,服务了 42 万粉丝的健康知识需求。他的内容覆盖多场景下的个人防护常识、病毒与疫情的正确认知、焦虑恐惧情绪的科学疏导等多个维度。
“ 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消除大众对疾病的认识误区。与全社会一起积极面对、共同抗击疫情。” 李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