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埋头苦干,又抬头看路,是三湘儿女干事创业的风格。
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人,在一穷二白时,不放弃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在各项事业有了进步,经济条件宽裕后,也不会自满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关门搞建设,而是睁眼看世界,以开放的胸襟广交天下朋友,追求更大发展。
从成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开始探索,到“一带一部”新定位,再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擘画新时代湖南开放发展的新蓝图,观潮君看到,湖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如今,苦干巧干70年的湖南即将走上外交部全球推介舞台,昔日那个腼腆的“乡下少年”,现在已经有了在全世界目光注视下展现自身的自信和底气。
引进来:万商入湘带来真金白银
2019年,湖南高桥大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湖南从此有了一个可以撬动“买全球、卖全球”战略性支点。
与现在动辄引进上亿元的高科技项目相比,1982年湖南引进的首家合资企业粤湘强丰有限公司总投资额仅为130万元,生产的产品是供家禽家畜食用的发酵饲料,现在看来并非高大上。
这种发酵饲料的生产原理是在猪血里加入一种发酵曲种,将猪血里的蛋白质分解成家禽家畜能吸收的营养物。因为生产需要大量原料猪血,于是投资方找到了湖南省肉食水产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
这个现代人看不上眼的饲料合资企业为湖南打开开放大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湖南的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起,湖南陆续发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的八项优惠政策》《湖南省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暂行规定》等政策条例,各种类型的合资、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三湘大地冒出来。
经过70年苦练内功,现在的湖南不仅仅是一个初级产品生产地和原材料供应基地,而是成了高精尖技术项目的投资热土。如今走进遍布三湘大地的经开区、高新区,会看到现代化制造车间成了高科技演示的舞台,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车间主角让人眼花缭乱。
70年来,湖南引进外资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单项目引进,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商贸服务、高端研发等领域不断扩展。截至目前,有17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有产业和项目,覆盖汽车、化工、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
万商入湘,带来了真金白银。湖南实际利用外资已经从1983年的26万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61.91亿美元。
走出去:湘品出湘叫响全世界
湖南博深实业集团投资运营的阿治曼中国城,位于阿联酋阿治曼自由区,是湖南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和湖南对接“一带一路”项目。
在地理位置上不靠海不沿边的湖南,并没有因为区位条件不好而禁锢自己的思想和眼界,对从海上吹来的风时刻保持着敏锐。
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春潮涌动的1987年。这一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对于当时湖南来说,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场经济狂欢。赛事所形成的巨大消费需求,促使大量湘品出湘,进入改革开放前沿市场。
那一年,满载着猪、禽、蛋或其他物资的汽车,在湘粤公路上司空见惯。以前卖不起价的一些湖南土货,在广东消费需求的带动下,成了市场香饽饽。1988年,湘南地区的猪肉由不到2元/公斤涨到了6元/公斤,鸡蛋由1角/枚涨到2角多钱/枚,甚至白菜、萝卜也身价倍增。
同样的商品,在湘粤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当时的湖南人猛然察觉,曾与湖南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广东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几年发展,已经走在了前头,拉开了差距。1987年,广东工农业总产值已是湖南的近3倍,国民总收入是湖南的近2倍,出口创汇额是湖南的9倍多。
广东经济“冲击波”给湖南带来了思想“冲击波”,不甘人后的湖南人积极学习广东,用活中央政策,拓宽开放路子,把湖南的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推动湘品“大举南下”,走向世界。
70年来,出湘湘品不断升级,向国际市场价值链高端攀升。过去出口产品90%是生猪、茶叶、稻谷等农产品,后来各种深加工产品逐渐增多,出现飞机零部件、工程机械、自主芯片等高端产品。
走出去的不仅是湘品,还有对外承包工程、直接投资的湘企,现在海外湘军成为了一张响亮的湖南名片。截至目前,1570多家湖南企业走进9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境外合同投资233.82亿美元,稳居中西部第一。
湖南国际“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70年来,湖南身上的“国际范”越来越闪亮。现如今,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支撑湖南开放迈向更高层次。
湖南高铁1730公里,居全国第4,覆盖全省10个市州,形成2小时高铁经济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跻身全国前5;航空建成8个民航机场,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客运航线360条,实现了五大洲全覆盖;水运拥有1.2万公里内河航道,国家一类口岸岳阳城陵矶港通江达海;中欧班列开通10条线路,物流覆盖沿线30个国家,货物运输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
湘欧班列开行线路11条、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物流服务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货运总量居全国前列。
人流、物流在海、陆、空中频繁穿梭,湖南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万水千山只等闲。
能拉近与世界的距离,湖南营商环境的改善功不可没。近年来,湖南深入开展“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积极进展。
湖南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新模式试点的省份,备案新设外资企业占比超过99%,企业登记普遍缩短至3-5个工作日。2018年,全省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到4个工作日以内。口岸提效降费后,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3,压缩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