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浏阳网

  昨日(28日)上午,6艘上世纪中叶首次下水的老式渔船上岸,标志着浏阳河城区段的涉渔“三无”船舶全部清理上岸。

  养活过几代人,闯荡过洞庭湖

  吊臂起吊、老船出水……昨日上午,6艘上世纪中叶首次下水的老式渔船上岸,标志着浏阳河城区段的涉渔“三无”船舶全部清理上岸。

  与普通小船相比,这些老式渔船是浏阳河最后几艘“燕尾”船,曾闯荡洞庭湖、钻过芦苇荡、养活了几代人。船主们称,浏阳河上游全面禁渔,老船在河里没用处了。但现在浏阳几乎没人会做这种船,如果有人收藏,也算给它们找了个好的去处。

  浏阳日报记者罗时茂

  老船旧事

  养活了几代人,闯荡过洞庭湖

  为清理河道空间,推进“一河两岸”保护与开发工作,我市从去年6月份启动浏阳河城区河段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经过一段时间宣传发动和集中整治,大部分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涉渔“三无”船舶由船主自行处理上岸。

  3月27日,市水产渔政管理站一天清理11艘小船。昨天上午,船主们驾着最后7艘大船来到码头。

  “心里是真舍不得,几十年的船,有的还是爷爷手里流传下来的,都有感情了。”船主们介绍,这些船只船龄最大的1949年下水,还有1958年下水的,“都是养活了几代人的老船。”

  昨天上午10时,在老铁桥桥下的吊船现场,最年长的船主、68岁的余水生说,别看这些船的“年纪大”,大家都很爱护,定期上岸刷桐油保养,即使经历了几十年风雨,仍非常坚固,“老油都早已渗透进去了。”

  记者上船后,余水生介绍起船的来头。这些船只大多15米左右,从头至尾分为活鱼舱、火舱(放灶生火做饭)、睡舱(睡觉)、鱼舱(腌鱼)、网舱(放网),船舱上盖着油布棚子。

  老船有着鲜明特点:头尾尖细。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叫‘燕尾’,这些船当年可是去过洞庭湖打渔的,湖面一发大风,船头就可以直接插进芦苇里避风。”余水生说。

  老船新路

  不能再下水,但可收藏或做装饰

  近年来,这些船成了渔民们停泊在浏阳河放网具的水上仓库,很少有人还住在船上。去年,浏阳市启动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船主们因对船的情结迟迟没有把船吊上岸。从今年1月1日起,浏阳河大栗坪电站以上河段全面禁渔,宣告这些老船的渔业捕捞生涯正式划上句号。

  “鱼都不能捕了,留着船也没啥用处,上岸吧。”船主们商量后,虽然内心万般不舍,但还是决定配合清理整治工作:让老船上岸。

  老船上岸后,若不及时保养,经日晒雨淋,很快会损毁。想到这里,船主们也是不忍,“这是浏阳河上最老式的渔船,现在几乎没人会做了,可以进博物馆。”

  “如果有人收藏,也算给它找了个好去处,心里也好过点。”余水生说。

  “拆几块老船木做船木家具或者拿去做装饰、搞展示,也是很有特色的。”船主老陈说。

  市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陈诚表示,这些船上岸后,将统一存放至原地方海事处院内,不得再下水。不过,如果能做其他用途,船主可自己决定如何利用。

  陈诚介绍,去年至今,浏阳河城区段共清理上岸25艘涉渔“三无”船舶,乡镇清理上岸近60艘涉渔“三无船舶”。随着这7艘老船上岸,浏阳河城区段涉渔“三无”船舶整治任务全面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