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未来或不分文理科
湖南高校已在尝试
日前,教育部发布高招总体方案,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文理分科始于1977年的恢复高考,这种制度源于对苏联模式的照搬。一直以来不少教育专家持反对意见,认为文理分科让理科生知识面偏窄,致使缺乏人文精神,同时也导致文科生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缺乏,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接受记者调查采访时,家长们看得更为实际,不少本身从事文科专业工作家有男生的家长表示,以后一定会让孩子读理工科类专业,不会再选择文科,“一定要一技傍身,在岗位上有核心竞争力。”
此次《白皮书》数据还显示在专业选择方面,37.47%的中学生将就业情况作为选择文理科的首要考虑因素;27.76%的中学生的学科选择主要参考“择校和专业选择的便利性”,相较而言,表示会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科的学生占16.95%。
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少国内知名高校早在十多年前就拿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2000年5月浙江大学首推“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中南大学对人才培养也进行了按大类招生改革,2008年开始全部按照学科大类招生,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年,不分具体文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知识。到了大二,才会进行专业分流。中南大学招生办主任付刚华表示,按大类招生后,学生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学生在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以后,对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更加理性地选择,尽可能避免盲目性。”付刚华表示,他更相信“兴趣”对职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网友热议
学文追求的不止金钱呢
@许纪霖:我教的学生以后都是收入垫底,唯有让他们在史学中自得其乐,毕竟快乐不全来自于金钱。
@倔强的切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解决生理温饱的物质发展远比解决心理温饱的精神发展更实际更重要。吃不饱肚子就念不出古诗。我可以这样理解这种情况么?
@雪落憮痕:下辈子,我们还做文科生好么?生是文科人,死是文科鬼,微薄的薪水掩盖不了我们文科生对美好的追求!因为喜欢,所以无悔。薪酬这东西,各凭本事……
@信小南:理科工资=文科工资+加班费
@Mr_文森特缪斯:还是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吧,不要一直鄙视文科嘛……一面鼓励学生不要功利,要注重修养,发展兴趣,一面又拿这些只以收入为依据的排行榜来说事……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文科教育可以挖掘的内涵和积淀,远比舶来的理科更深刻,没有要“反咬”理科一口的意思,只是希望能公平对待。当然,让我再选一次,我还选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