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望城铜官镇的一处天然陶土矿,当地的陶瓷工匠们在烧制瓷器前,必须来此地选取制作瓷器的料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年的春末夏季,望城的气温在30至36度之间,适宜陶瓷坯件干燥,既能充分排出自然水,又能在温和的气温下不会造成陶瓷坯裂。如今,当地的陶瓷工匠们,还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选材技艺。
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武强介绍说:“我们铜官的土,制作的东西跟其他地方不同,才能形成铜官窑的特色,必须要是我们本地的泥土,像这样就是最好的,我们叫料土。我们对土的要求非常高,带黄色的就含有铁,每次买原料的时候,都要到矿里来。”
对瓷器有所了解的听友,肯定都知道,唐朝制瓷业非常发达,可以说是名窑林立。比如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在当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但从中唐时期开始,长沙铜官窑成为中国当时独一无二的彩瓷之窑,其青色釉瓷的柔润美,白色釉瓷的宁静美,黑色釉瓷的庄重美,酱色釉瓷的灿亮美,绿色釉瓷的自然美,蓝色釉瓷的典雅美,红色釉瓷的新鲜美,这七种釉色的瓷器构成长沙铜官窑一个多彩釉色的系列,色泽稳定,数量庞大。这其中,长沙铜官窑在中国制瓷史上首先运用铜做呈色剂,在高温还原焰中烧制成功的红釉,比北宋晚期钧窑的窑变红釉足足早了200多年。
中国已故著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一书中高度评价:“长沙铜官窑是我国釉下彩的创始地,对宋以后瓷窑有极大的影响……为天下第一,也不过分。”曾在长沙文物工作队的萧湘老师,今年已有77岁高龄,从1973年起,在冯先铭先生的指导下,萧湘老师开始从事长沙铜官窑考古研究工作。在他看来,长沙铜官窑集南北之所长,取南北成熟的技艺,大胆创新,在釉色金属呈色剂的运用,开辟了瓷器釉色多元多彩之路,是中国制瓷科技的一大进步。
萧湘:“东汉的青瓷到长沙窑出现了釉下彩,这是制瓷技术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历经800年的探索才得以达到。是唐文化的一个高峰,这不只是瓷器,也是唐文化科学成就的一个体现,这不只是一门普通的工艺,可以说,现在都很难达到那样的程度。”
首创釉下多彩瓷,打破了瓷器长期曾单一色彩的格局,这是长沙铜官窑为世界陶瓷史作出的贡献之一。现在,当您走进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您会看见,出土的陶瓷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雕塑、诗歌、谚语及广告语等融入陶瓷艺术中,开创了世界瓷器装饰艺术的先河。记者:“各位听友,当我们漫步在考古遗址公园里,我们不仅会被陶瓷的精美造型所吸引,如果我们想了解每个瓷器背后的故事,只要阅读瓷器表面上的文字或图案,就能找到答案。现在我看见一个瓷器的表面写着一首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大家猜猜看,这首诗歌表达了一段什么意境呢?”
这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五言绝句,生动描绘了现在看来并不时髦的忘年恋情。其实,在铜官窑的众多瓷器中,以诗文和图画来装饰的器物,比比皆是。如“男心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说的是,男儿志在四方,只要有本领,到处都能闪光。又如“言满天下无口过”,是一句推荐长沙铜官窑的广告词,意思说,长沙铜官窑的瓷器人人都说好,没有一个人说过不好。萧湘老师认为,长沙铜官窑重商思想和商业广告文化,是商业经济发展史上耀眼的历史文化遗产。
萧湘:“铜官窑能够把诗词和高尚的文化纯属地运用到实际上面来,把诗词境界的美和实际造型的美结合起来,这当然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关于铜官窑的诗我们大概有100多首,所有的诗歌都可以看做是广告,但我们具体的讲广告唯独铜官窑的广告特别多,这就是它的一种商业成就和先进的商业思想。”
经考古学者收集整理,截止目前,烧制在长沙铜官窑陶器上的诗词歌赋大概有100多首,填补了全唐诗的不足,对研究唐代的诗词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而在出土的形式多样瓷器中,还有造型优美,瓷塑动物的玩具,备受游客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