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在法制环境评价维度的排名中,长沙获得第一名。 1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在法制环境评价维度的排名中,长沙获得第一名。

  红网时刻长沙12月12日讯(记者 田甜)1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报告按照“要素+环境”的理论架构,从必要性要素和支持性要素两个类别出发,构造了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创新环境、社会环境七个维度组成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法制环境评价维度的排名中,长沙获得第一名。

  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是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的重要构成,也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区域的重要衡量因素。

  多年来,长沙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已成为长沙显著的城市特质,更成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3月印发的《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要求将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依法办事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并提出了三年行动目标。

  长沙市先后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已具有率先全国建成法治政府的潜力。

  以法治优化政府服务职能,释放市场活力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法治化的理念推进行政职能法定化,以法治化的要求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新的模式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中心工作推进在哪里,长沙的法治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长沙围绕行政职能优化,将合法性审查贯穿于“简政放权”改革的全过程,通过合法性审查和把关,市级行政职权由9706项精简为3651项,精简62%,以清单形式列明部门责任事项4417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智慧用法”,去年,长沙向13个省级以上园区下放89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并赋予湘江新区44项市级权限,有效推动“项目审批不出园”。今年5月,又通过法制审查,公布长沙“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共计1307项,其中市直部门1245项,国有企业62项。

  此外,用法治方式打破证明事项“信息孤岛”,经清理,取消地方政府规章、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31项,企业和个人再也不用在多个单位之间来回办证明。

  同时,长沙对行政综合执法进行制度层面的设计,在长沙县探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改变“多头执法”格局;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纵深发展,在浏阳市成立全省首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635项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指导各区县(市)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在芙蓉区成立全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长沙以法治优化政府服务职能,为长沙的企业、个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创新法治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激发社会创造力

  率先从法律层面探索PPP项目的落地实施,率先从法律层面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率先从法律层面加强政府合同审查管理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沙市不断创新法治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始终把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延伸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长沙重点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具体操作方式、经典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先后对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万家丽高架、空港城项目、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长沙市敢胜垸和苏托垸污水处理等重大PPP项目进行前期介入、优先审查、专人负责、集体讨论,确保了重大PPP项目的落地实施。

  长沙充分发挥法制机构“智囊团”的作用,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五年来,深度参与了长沙市畅通城市建设、长沙铁路南北站迁建、轨道交通建设、湘府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等340余个重大项目建设,为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质量与效率并重,长沙创新合同审查主办制度、合同审查日志制度、审查报告制度和专家审查制度,全面提升政府合同审查管理工作质量,五年来共审查政府合同987份,审查合同金额8120亿元。

  在长沙,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主动为企业提供深入、精准的法律服务已是常态,组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律师服务团队开展“法治体检”以及 “涉外湘企大走访”活动,着力推动“一企一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实施“211”工程,持续开展“服务经济月”活动,建立政法机关联系企业常态机制,进行“零距离”对口服务等,助力企业知法、懂法、守法,以法治企。

  同时,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多项举措深化法律监督,人民法院依法积极引导“僵尸企业”、落后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市场,公安局制定出台《长沙市公安局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发展二十条措施》,打击危害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长沙也在不断强化司法保障,维护了全市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46位,比去年大幅提升32位,是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

  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十位城市榜单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杭州、南京和西安。基础设施评价广州海口深圳居前,人力资源评价南京进入三甲,金融服务评价上海北京优势突出,政务环境评价西安进入前五,法制环境评价长沙济南表现突出,社会环境评价北京显著领先,创新环境评价重庆成都异军突起。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是首份由国家级媒体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报告数据的采集,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各城市统计局发布的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部门工作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