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7月信贷数据断崖式下跌后,10月的金融数据又让市场捏了一把汗。
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仅12.6%,创7个月新低,新增信贷和新增存款环比纷纷下降,进一步显示经济下行风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表示,展望明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对经济下行,整个市场出现紧张情绪。但风险往往伴随着机遇,资金出现了异常反应。
近期央行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存款在今年第三季度环比减少9500亿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人民币存款下降。存款去哪了?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从今年9月开始,取消限购限贷的利好不断刺激楼市苏醒,一些刚需者、投资者按捺不住,带着银行存款冲入售楼大厅;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纷纷出动,或不断推陈出新,撼动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地位,惊醒了百姓的理财观念。只是存款搬家,未必是一场华丽的资本增值大戏,反而是推高债务风险的祸首。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推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10月22日,国内理财搜索平台融360发布了《2014年中国小微企业普惠指数报告》,其中部分数据,充分说明了小微企业获得资金难易程度和价格高低。其分析认为,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不容乐观,银行“惠”而不“普”,小贷公司和P2P平台则“普”而不“惠”,总体而言超60%的小微企业目前所获得的融资均属“高利贷”。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低,门槛高,以强大的信用背书和政策允许获得低息资金。小贷公司和P2P平台,覆盖面广,风险大,获得资金价格高。小贷公司和P2P平台的产品月利率超过2%多属正常现象,这2%中,就有银行“丢失”的众多存款身影,投资人也从中获得高于银行的利息回报。随着久已存在的中国百姓刚性兑付潜意识以及民间金融市场发展圈客户的需要,维持高息位不可避免,这致使市场利率有普遍上扬趋势。
何以在下行期出现利率上扬?长沙创新金融与法律服务平台“律邦融安”总经理严继光指出,这与资本市场规律有关,概括而言就是“逆向选择”。2014年中期报告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580亿元,新增不良贷款772亿元。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不良率均有所上升。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944亿元,较去年末上升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不良贷款增加规模的992亿元。其中,五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共4235亿元,相比2013年同期增长21%。低息的银行业贷款普遍出现不良情况,而在此年底关键期,兑付高峰即将来临,让银行业自觉的提高了贷款利率,更加审慎了贷款对象,将原本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拒之门外,中小企业贷款更无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坦言,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长的转型阶段,一些原来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将会在这一时期集中暴露。这已很好的揭露了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资本市场也逃不开这风险期。但对于民间资本而言,除了与银行有同样的利率提升反应、迎合百姓刚性兑付潜意识和抢占市场份额以外,却始终忘记不了天生的资本嗜利性。因为对于民间资本而言,它不用考虑银行的公共服务属性,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追逐利益。当经济下行紧缩的时候,资本方为求自保,自然提高资金利率,在逆向选择情形下,很多人也愿意为了赚取利差铤而走险,注资投资市场,赚取资金回报。若要市场回归理性,国家调控至关重要。严继光补充道。
只是银行存款搬家,民间资本大量注入未必是好事,一场更大的“血雨腥风”或将来临。银行、民间金融机构通通上调贷款利率,终究是饮鸩止渴。银行有国家背书,出现问题后必然是力保对象,但民间金融机构就成了刀锋战士,最后买单的是普通投资者。经济增速的下行一般伴随着挤泡沫的过程,从数据上看14年中国经济投资增速持续下滑难以支撑此前依赖债务增长的高杠杆发展模式。当经济短周期向下波动时,容易诱发大面积信用风险事件集中爆发。当前实体经济已很疲软,理应降低利率促进生产经营,可逆市而来的利率上升,只会堆积更多泡沫,增加更大风险,让投资人受伤更重,谁能保证在这场利率战争中获胜。在悲观之余,我们只能寄希于国家调控。
9月和10月,央行通过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这是一轮国家调控的开始,对于未来经济的展望,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9月15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早间第一资讯》节目中表示强调,目前并没有出现整体性经济下滑,新兴行业和高端服务业仍有较好增长,因此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下滑周期,属于新陈代谢过程,尽管有些行业会非常痛苦,但新的增长点仍然存在,因而无需过于悲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刚刚结束的访德之旅中强调,中国经济运行合理,不会出现“硬着陆”。并在其主持会议时强调,“我们政策的工具箱储备还很充足,远没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程度。”这给了中国经济信心,也意味着中国将经历一个调控频繁期。不过,未来市场走向是挤掉泡沫还是继续堆积泡沫,则需要全民风险意识的提升,不要侥幸自己不是最后接力烂账的人。对于监管当局,应该积极行动,控制泡沫再次上扬。全民理财时代并不是全民买单时代,要深刻认识当前的泡沫风险和经济下行给市场带来的潜在压力。严继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