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间派”到“力挺”的转变
在对待转基因态度问题上,国内存在“赞成派”和“反对派”。“反对派”认为,转基因农产品具有抗病抗虫功能,来自于毒蛋白基因,虫子吃了会死,对人体健康会不会造成影响?赞成派则认为,昆虫的死亡是因为气孔闭塞,跟人的消化道不同。
袁隆平之前一直自称是“中间派”,在去年两会上,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要慎重,因为“人民不是小白鼠”。
这种“中间派”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袁隆平开始力挺一些“完全没有问题”的转基因作物。
有媒体报道称,事实上,袁隆平开始接触转基因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该报道称,1999年,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张启发老师研究分子育种比较早,我原来不大懂,现在也在学转基因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2000年以后,袁隆平成立了转基因应用研究室、分子育种研究室,从全国招聘了数十名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把他的儿子袁定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专攻转基因。
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基因转入水稻。
2005年,袁隆平对记者说,“经过30年的发展,常规育种的浑身解数已经用完,要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的潜力,必须在生物基因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指导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外缘基因组导入了杂交水稻亲本品系。
2007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发表文章,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政府支持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期盼。“只要国家放开转基因水稻的限制,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转基因水稻将大有发展前途。”
2008年,袁隆平承担了“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国家重大专项。
查看评论 32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