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6月27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长沙圆满闭幕。

  交流、交融、交汇……虽只是短暂几天的聚首,国内外110多名院士及600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和各界人士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机遇、策略与路径”,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纷纷作出探讨、进行分享、发出声音。

  开放、信任、合作……汇聚湘江之畔的科技工作者,虽来自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研究不同的课题,身上却带着同样的朝气与力量,共同传递着科技工作者们团结一致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的姿态。

  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为主题的这次年会,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总动员令、开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的实际行动,是一场中国科技界年度盛会与湖南的“双向奔赴”,必将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南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注入强劲动能。

  1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技自立自强”——这是几天来“武妹”在年会现场反复听到的一个“高频词”。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

  看美国,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仍是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稳步推进,《第6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主导科技创新突破;德国“高科技战略2025”强势推进;“法国2030”投资计划,旨在使法国“重新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民族”。

  再观神州大地,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旗帜鲜明地强调“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载人航天到深海探测再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我国建成一大批世界级工程;悟空、墨子、慧眼等一批科学卫星提升我国空间科学国际竞争力;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引领优势不强的严峻挑战,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外部冲击挑战与断链脱钩风险。

  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要充分发挥全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区域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高起点集聚创新发展新势能,高质量培育未来经济新动能。

  当然,强调国内大循环绝不是放松国际循环。我们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统筹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就必须借助科技创新在全球分工格局中实现产业技术自主可控,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塑造产业竞争、区域竞争新优势。

  “武妹”深刻体会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生存问题。

  2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湖南“湘”当给力又极具潜力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武妹”认为,此次科协年会之所以落地湖南,首先是因为湖南科技发展的“梧桐树”已“绿荫成盖”。

  我们坚持“四个面向”、攻关“国之重器”。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海牛Ⅱ号”深海钻机、“京华号”盾构机等吹响向“深空”“深海”“深地”进军的号角;工程机械享誉全球,种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材料科技开发基地人才济济, “分钟级”核酸检测等成果正逐步惠及民生……

  (6月2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智慧农机与智慧农业论坛在长沙召开。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昂 摄)  (6月2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智慧农机与智慧农业论坛在长沙召开。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昂 摄)

  我们对接产业需求、强化自主创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湘江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5所大学、15门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装备制造、北斗应用等领域原创性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0994.6亿元、增长19%,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双突破1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硕果累累的成绩背后,有人才“满庭芬芳”。“武妹”梳理发现,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计划,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招才引智;扎实推进顶尖、拔尖、荷尖“三尖”人才计划;全省各地不断升级买房、子女教育、创业支持等人才引育政策含金量、匹配度。目前湖南已有在湘两院院士42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专家435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137人。

(6月26日,在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观众(右一)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成果展上了解展品。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6月26日,在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观众(右一)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成果展上了解展品。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中国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界的年度盛会。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走进三湘四水,在长沙举办,是湖南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证明,亦传递出以科技创新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实力+机遇,透过科协年会,我们感受到日新月异的现在,更可以看见值得期待的未来。

  3  年会丰硕的成果,为湖南

  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装上科技硬核

  谋良策、出实招、谈合作、落项目……几天来,“武妹”在科协年会现场听见湖南科技创新的脉搏跳动,嗅到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信息,看到世界未来科技发展的风向标。

  “最强大脑”共谋高质量发展良策。

  在26日下午召开的湖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王怀民、罗锡文、李平等10位院士分享了10个调研报告。从湖南加快打造“三个高地”的对策研究,到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北斗应用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刻见解;从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湖南种业发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前瞻思考,到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创新创业的新参考……院士专家们以宽阔的视野,高起点谋划,为湖南提出了一系列既有很高决策参考价值、又具有很强实践应用价值的发展思路和务实招法。湖南将认真消化吸收,将这些“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金钥匙”。

  (市民参观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徐行 摄影报道)  (市民参观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徐行 摄影报道)

  (市民参观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徐行 摄影报道)

  “T台”“纽带”推进产学研融合。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成果展上,楚天科技无菌塑料包装吹灌封系统、三一集团新一代SY458智能挖掘机等湖南本土智能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引得观众驻足;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长沙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的湖南材料产业尽显科创活力……这场湖南科技展示的“T台秀”,不但为湖南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展现新业态新模式的“舞台”,也成为企业间洽谈交流、寻觅商机的阵地。年会进一步深化了湖南与国内外科技界、企业界的合作,更加有效链接了全国科技智力资源,增强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将助力湖南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取得更大成果。

  高质量科普服务惠及更广泛人群。

  6月27日下午的北辰国际会议中心,完成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有的驻足观看闭幕式,有的在展板前留念,有的向小伙伴分享会议热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正如科协主席与大学生的见面会,在年轻人心中种下科研的种子。线上线下的论坛现场经由媒体传播,亦让普罗大众得以接触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了解时下最新的科学理论。良好的科学普及氛围,涵养着科技创新的沃土,为培养更多高质量科技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积蓄着更深远长久的力量。

(6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大学生见面会在中南大学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6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大学生见面会在中南大学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睿智思想的力量,合作交流的力量,科学普及的力量,都将化作湖南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的科技硬核,共同谱写新时代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篇章。

  时间向前。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落下帷幕,而三湘大地上科技创新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