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5月15日01转02版)(刊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5月15日01转02版)

  5月12日11时30分许,颐而康长沙金帆店盲人特级调理师颜家明迎来当天第一位顾客。“我是颜老师的常客,他技术棒,按完之后感觉全身经脉都通了。”顾客说。

  颐而康长期稳定安置473名残疾人及数千名下岗职工、农民就业,免费培训万名残疾人上岗,是我省安置残疾人最多的企业之一。

  残疾人就业,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在长沙,涌现出一批像颐而康这样的爱心企业,它们成为助推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中坚力量。

  长沙市约有31万残疾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4.77万人。去年底,该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7.42万人,已就业3.28万人,就业率达44%。

 (每年的助残日和国际盲人节,颐而康都会给残疾员工发放福利,举办残疾人员工关爱座谈会) (每年的助残日和国际盲人节,颐而康都会给残疾员工发放福利,举办残疾人员工关爱座谈会)

  为盲人搭建就业创业舞台

  今年43岁的颜家明,1996年因视网膜脱落致盲,四处求医无果,目前只有些许微弱光感。颜家明进入长沙特殊教育学校学中医推拿按摩,2000年毕业后进入颐而康,渐渐成长为特色调理师。

  2020年,颐而康金帆店开业,颜家明在公司支持下,在门店开设特色工作室。他告诉记者,对能力较强的残疾人,公司提供优惠条件和帮助指导,鼓励其创立“工作室”,形成自己的品牌。“点穴正骨是我多年来总结的独特手法,对肩颈调理效果很好,我的工作室就叫点穴正骨工作室。”颜家明说。

(颐而康颈肩腰腿痛医院盲人特色调理师刘治国正在为顾客调理)(颐而康颈肩腰腿痛医院盲人特色调理师刘治国正在为顾客调理)

  点穴正骨工作室开设后,颜家明有了稳定收入。“身为残疾人,能有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我真的很知足。”颜家明感慨。

  作为湖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这些年,颐而康通过创建盲人特色技能工作室等方式,为盲人搭建就业创业舞台。到去年底,已建立盲人特色技能工作室35家。同时,通过“技能助残、平台助残、项目助残”,为盲人员工提供全方位就业创业支持,助力盲人高技能人才专业化、精准化发展。

  除了工作,里颐而康把的关怀渗透至残疾员工的方方面面。残疾员工外出培训会派人陪护,节假日会接送员工回老家;每年助残日和国际盲人节,都会给残疾员工发放福利,举办残疾员工关爱座谈会;公司还规定,残疾员工每个钟点的提成比健全人多1元。

(在公司的支持鼓励下,盲人特色调理师颜家明在门店开设特色工作室)(在公司的支持鼓励下,盲人特色调理师颜家明在门店开设特色工作室)

  颐而康获得“残疾人之家”“全国就业先进企业”“湖南省级就业帮扶基地”等称号。

  “无声”火锅店六成员工为聋人

  在长沙万家丽广场7楼,有一家名为“刘一手心”的火锅店。这家餐厅,六成员工是聋人,因而被称为“无声”火锅店。

  “刘一手心”火锅店创始人是重庆刘一手餐饮集团刘松,由长沙人罗绍文引进。在这里用餐,呼叫服务员,使用餐桌上的呼叫器;举一举写有 “加菜”“碗、筷”等字样手摇牌,服务员就会第一时间来到顾客身边;与服务员沟通时,把需求写在纸上进行笔谈……

无声火锅店里,举一举写有“加菜”“碗、筷”等字样手摇牌,服务员就会第一时间来到你身边为你服务)无声火锅店里,举一举写有“加菜”“碗、筷”等字样手摇牌,服务员就会第一时间来到你身边为你服务)

  聋人做服务员,能与客人正常沟通吗?罗绍文说:“大部分顾客都能理解,偶尔遇到无法沟通的顾客也没关系,店里还有管理人员等健全人‘救场’。”

  24岁的衡阳小伙杨波来店已2年有余。刚来时,他连手语都不会,为了让他更快适应新环境,罗绍文不仅在生活中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还陪他一起学手语,半年不到,杨波已基本掌握各种手语动作。

  杨波用笔告诉记者,因为不会说话,在外面没人理他,但在店里有很多朋友,即便听不懂,也可以写字条进行交流,他很喜欢这里的工作。

  26岁的张慧是湘西妹子,个子小巧的她观察力十分敏锐,只要看到顾客晃动牌子,立马上前服务。现在,她已成为店里的小组长。来这里前,她想成为一名化妆师,但因沟通问题,这条路走得不顺畅。来到这家餐厅后,张慧开始找到自我,她和同事互相帮助,不断克服“无声”带来的障碍,不断享受融入社会的美好。

  “在这里我交到很多朋友,每天过得很开心。通过工作,我变得更加自信、坚强、勤奋。”张慧用手语比划着告诉记者。

  据统计,这家名字中间嵌有“心”字的火锅店累计招收聋人50余名。未来,罗绍文计划继续探索无声餐厅残健融合就业模式,让更多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

  “融合用工”让残障员工有归属感

 (安邦制药制剂车间外包班,超半数以上为聋哑等残障人员) (安邦制药制剂车间外包班,超半数以上为聋哑等残障人员)

  眼下,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银黄清肺胶囊生产车间一片繁忙。一旁的制剂外包车间,员工们熟练地将药品进行打包。

  外包车间28名员工中,超半数是残疾人,且多是聋人,他们在安静的世界专注地工作,丝毫不受外界影响。折说明书、封口、打包,8秒内可完成一连串动作。

  公司董事长陈飞豹介绍,自2010年以来,公司采用“融合用工”模式,公司有员工600多名,残障人士占35%左右。

“张海迪小组”成员合影留念)

  所谓“融合用工”,即公司根据残障员工的身体、专业、特长等情况,安排各个岗位接纳30%左右残障人员,与健康员工一起工作,同工同酬、相互激励、协同发展。

  3年来,安邦制药累计投入残障员工用工成本超2500万元,残障员工人均年薪不低于3.5万元。

  事实上,残障员工并不比其他员工能力差,甚至做得更好。佘世雄是销售部一名残障员工,对待客户的需求和问题,他站在客户角度考虑,第一时间解决其燃眉之急,在销售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侏儒症患者屈金艳,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2018年,她与巴方专家学者一起,成功完成“银黄清肺胶囊”落户巴基斯坦临床试验工作,与巴方人员建立起深厚友谊。2019年,安邦制药银黄清肺胶囊完成巴基斯坦注册,被国务院评价为“中医药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功典范”。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