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3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昱 通讯员 徐飞亮)探索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模式;逐步将低保、特困和小额临时救助等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新增600张护理型床位,实施697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家……今日,在长沙民政工作会议上,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亮部署了2022年具体工作,将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基层治理、专项事务、公益慈善六个民生领域持续发力。

  [救助]探索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模式

  2021年,长沙民政在兜底保障上持续加力。城乡低保提标至750元,特困供养提标至975元,全年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9.6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近14万人。出台《长沙市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长效机制的意见》,打造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综合救助格局。

  2022年,长沙将对标省厅文件,修订《长沙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长沙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出台《长沙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困难群众基本档案,动态掌握困难群众需求与预警干预;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机制,突出信息化建设,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服务平台。以乡、街(村、社区)为单位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探索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模式。

  此外,逐步将低保、特困和小额临时救助等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进一步推广使用“救助通”小程序,为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优质的救助服务。

  [养老]将新增护理型床位600张

  2021年,长沙出台《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新增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床位400张,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0家,新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特困老年人家居适老化改造,持续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

  2022年,长沙将新增600张护理型床位,实施697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家,推动2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在为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的基础上,拓展社会寄养、日间照料、上门照护等服务功能;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

  继续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部分设置不合理的乡镇敬老院合并转型,入住率提高至65%以上。引导民办养老机构走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之路,打造优质养老服务品牌。

  链接:以下民生实事重点关注

  1、持续推动基层减负,落实“三个清单”,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挂牌,持续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整治行动。

  2、持续清理整顿“僵尸组织”,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大力清理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行为,着力化解社会组织在非营利性、乱收费等方面的风险。

  3、要深化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指导创建省级五星级社工站,推动村(社区)社工室建设,引导社工站在乡村振兴、服务弱势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专业作用。

  4、联合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启动长沙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协助市卫健委强化医院太平间规范管理。指导督促宁乡市、浏阳市应建未建的24个乡镇全面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任务,实现全市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5、6月30日前,长沙市所有婚姻登记机关要达到国家3A级以上标准。

  6、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开发“爱星社”小程序,指导慈善组织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实施可持续慈善项目。依托长沙市慈善总会,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和社区发展基金。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