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利在为丈夫喷治疗褥疮的药水。尹理 摄图为黄利在为丈夫喷治疗褥疮的药水。尹理 摄

  红网时刻6月1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尹理)“来,翻个身……”雨后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整间屋子,51岁的黄利正在细心地为瘫痪在床的丈夫擦拭着身体。翻身、清理、擦拭、上药,黄利犹如专业特护一样做得有条不紊。

  黄利是长沙县路口镇上杉市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面对高位截瘫的丈夫,她13年如一日,一面赚钱养家,一面照顾丈夫、抚养女儿,独自撑起这个苦难的家庭。

  飞来横祸,女子肩挑重担

  2007年的一个午后,黄利的丈夫吴忠良正站在泥罐车上清洗车辆。就在清洗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水压忽然增大,喷水管的水直接喷上了他头上两米处的高压电线。强烈的电流一下子将吴忠良电得不省人事,直接从近4米高的车上摔了下来。

  接到丈夫出事的消息后,黄利丢下手中的农活立刻赶到了医院。站在手术室门口,看着门口亮着的灯,黄利泪如雨下,这个鲜少出远门的农村妇女显得格外的手足无措。万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吴忠良的命保住了。

  虽然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由于尾椎损伤中枢神经被高压电烧毁,吴忠良腰部以下瘫痪,以后的生活只能躺在床上度过。“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感觉天都要塌了。”回忆起那个下午,黄利眼圈一红。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原本殷实的家庭变得举步维艰。高昂的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更是压得黄利喘不过气。“每天睁开眼睛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今天的医药费怎么办。”黄利说,当时丈夫每天的医药费就要一万多元,为了给他治病,家里不仅用完了积蓄,就连猪栏里还未长成的猪仔都抵押给了别人。

  “那段时间太难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黄利坦言道,丈夫出事的头一个月,每天晚上她都是以泪洗面。但生活总是需要往前走,在哭过、彷徨之后,看着年仅10岁的女儿,黄利告诉自己:“要坚强,现在家里只能靠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撑起来。”

  照顾丈夫,13年无怨无悔

  在医院治疗四个月后,吴忠良终于病情稳定能够回家了。但是由于下半身瘫痪,其大小便不能自理。

  “刚回来的时候是窜稀,一天不知道要换多少次床单。后来慢慢变成无法排便,需要老婆戴上手套帮我掏。有的时候要一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要3个小时。”吴忠良看着一旁忙碌的妻子万分愧疚,“我出事时,她才30多岁,这些年真的委屈她了。”

  艰苦的现实并没有把黄利压倒。每小时抱着丈夫小便,两小时翻一次身,每天为丈夫掏一次大便……这样的生活,她毫无怨言地坚持了13年。

  曾有朋友劝黄利要考虑自己的未来,不要再这样苦巴巴地守着。黄利每次都乐观地说:“再苦再累,这也是我的家,我守在这,这个家就会慢慢好起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着黄利的坚持,家里的日子渐渐平稳起来。

  在黄利的影响下,吴忠良也慢慢接受了生活的变化,重新变得开朗起来。每天妻子出门务工的时候,吴忠良就会打开电视机浏览新闻。街坊邻居都说吴忠良是个时事通,很多国内外大事通过他口中了解到的。“我现在也可以说是足不出户知天下了。”吴忠良笑着跟记者说。

  云开月明,日子越过越好

  “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回想起过去的种种,黄利动情地说。她告诉记者,丈夫出事后,巨额的医疗费用几乎掏空了浅薄的家底,“最难的时候,就连小孩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

  就在黄利一筹莫展的时候,路口镇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她的家中,不仅为其送上了慰问金,同时还为其一家办理了低保,并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里帮我女儿加入了雨露计划,每年可以拿到3000块的学费补贴,丈夫每个月也可以拿到200块的残疾人补贴。”黄利说,可能在外人眼中并不是很多,但在她看来,这些钱就是她的救命钱。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逐渐深入,黄利一家也走在了蓬勃发展的路上。黄利告诉记者,如今,她加入黄牛养殖合作社,每年卖牛可以赚5000多元。在村委的帮助下,她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在方便照顾丈夫的同时,每年工资也达到了10000元。去年,在镇政府的牵线下,女儿被劳务派遣到县政务中心上班,每年更是能够拿到4万多元工资。

  “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我现在就等着女儿结婚,等到外孙出生后,我还可以帮她带带崽。”望着门外生机勃勃的盆栽,黄利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