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湖南健康>正文

长沙市中心医院:老孕幼为哮喘“重灾区”治疗提防三大误区

来源:长沙市中心医院2015年5月4日【评论0条】字号:T|T

  20年前,1995年5月8日,名满天下的歌手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因哮喘病急性发作而死亡,让很多歌迷感到巨大的伤痛和意外,也让很多人了解到哮喘的可怕。5月5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哮喘该如何控制,要注意哪些误区?这个哮喘日让我们一起了解哮喘, 科学防治。

  老人、孕妇、儿童是“重灾区”

  从上海、杭州旅游一趟回来,哮喘急性发作,58岁的王宏(化名)称:“哮喘差点要了我性命。”王宏告诉记者,自己有十余年的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病史,经常时等有症状时才吃药或做雾化,多年来一直没坚持规范化治疗。由于擅自改变治疗方案,仅2014年,她就突发了4次重症哮喘,幸亏医生及时施救,才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了解,王阿姨是医院呼吸内科的老病号了,最近一次入院是由于肺部感染引发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主要是在旅途中休息不好、受凉所致,经过抗感染、解痉挛、抗炎等对症处理后,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无独有偶,长沙30岁的孕妇李玲珑(化名)也因为哮喘而住进了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她怀孕39周,由于即将临盆,身体负担加重,抵抗能力下降,结果突发了急性支气管哮喘,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入院时气促明显且伴有II型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幸好医生为其及时对症治疗,哮喘病情得到控制,目前已顺利诞下一名男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因子参与此过程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可导致喘鸣、呼吸困难、咳嗽反复发作,常发生在夜间和清晨。”据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师周若兰介绍,哮喘症状时隐时现,可持续几分钟或几天,多数患者发病前常有感染史或过敏原接触史。“像呼吸道感染,寄生在地毯、家具、窗帘、床垫、被褥等处的尘螨,动物的毛皮屑,潮湿环境中的霉菌,空气中的花粉、粉尘等,都可能成为哮喘的诱因。”

  与哮喘作战 提防进入三大误区

  “春末夏初,气候潮湿多变,是哮喘的高发期。在临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患者感觉自己病情稳定了,或者一段时间不发作,就擅自停药或减药,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师周若兰提醒,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规范、系统的过程,市民要谨防陷入三大误区:

  1、治疗“见好就收”,擅自停药

  部分患者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缓解期间虽然没有哮喘症状,慢性呼吸道炎症依然存在,一旦遇有合适的激发因素哮喘便又发作。因此,只有坚持规范治疗,才能彻底消除炎症,使哮喘完全控制,不再发作。建议市民在治疗时不要“见好就收”,一般来说,哮喘治疗需坚持三年左右,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或减药。

  2、害怕副作用,拒绝吸入治疗

  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手段之一。部分老年患者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会带来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于是拒绝采用此方法治疗。周医生表示,吸入治疗为局部用药,剂量较小,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没必要过于担心。

  需注意的是,吸入给药的使用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建议市民治疗前期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

  3、忽视肺功能检查和自我防护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和评估哮喘病情的重要指标,建议市民切莫因图方便而忽视了此项检查。另外,部分患者虽然规范用药,但依旧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主要是患者常年处在诱发哮喘的环境中,建议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意脱离过敏原,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气体或冷空气等。

  【相关链接】

  世界哮喘日: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5月5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为了加强市民对哮喘疾病的认识,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将于5月5日(星期二)举行大型的义诊宣教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上午8:30—11:30,呼吸内科专家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行义诊活动。

  2、下午16:00,呼吸内科专家将在医院住院部七楼举行题名为《哮喘的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并发放相关的健康资料。

  联系电话:0731-85667629(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15病室护士站)

  0731-85667890(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16病室护士站)(通讯员 汤雪)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