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顾问 范建平教授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顾问 范建平教授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于阵痛转型期,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会是怎样的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又是什么?如何在转型期看清现实把握机会?民生银行“企业精英荟•麓山”启动仪式会上邀请到了业界誉为最权威的经济预言家,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顾问范建平教授来一一剖析,以下为发言实录。

  这几年,大家应该对中国经济的减速印象深刻,特别是这次减速到现在已经5年了,到第三季度经济不仅没有止住下滑的势头,三季度还低破了7%。所以,很多人都在关心这一次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是什么?未来中国经济大概会在什么样的水平取得平衡?能够稳得住?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应该这么说,这次中国经济的减速,其实也没什么出人意外的。从原因来讲,既有符合国际规律的共性原因,也有中国经济的一些特殊原因。首先,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整个现代化可以分为上半场、下半班,在人均GDP5000美元之前这个阶段往往比较容易实现高速增长,从国际共性原因来讲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GDP的基数比较小,相对来讲实现高速增长比较容易。二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经济发展三要素价格相对廉价,所以低成本优势可以帮助招商引资,保持出口竞争力,也有助于高速增长。

  中国在2010年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在2010年之前中国现代化的上半场,如果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现代化的再启动,从1978年-2010年的3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高达9.8%,有的人说是世界奇迹。因为,国际上同样处于现代化上半场,但是能够20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9%的国家都很少,有也是像博茨瓦纳这样的小国家。那么,中国如此大的一个经济体,居然可以30多年增速接近10%,为什么?就是中国当时除了刚才我们讲的基数小、要素价格低这两个国际共性原因以外,当时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这就是人口红利。

  我们的人口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6岁-60岁在中国是劳动力,16岁以下,60岁以上就是被抚养人口。由于我们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16岁以下被抚养人口孩子生得少了,但老龄化还没有到来,60岁以上被抚养人口增加得并不明显。所以,过去30多年就是中国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时期,这样一个时期人口红利涨潮涨得特别快。所以,我们可以比别的国家在30多年中每年大概高出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速度。

  但是,到了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2010年在4万亿政策刺激下,经济增长速度反弹老10.6%,但是从此以后后面这几年可以说中国经济就开始不断地减速了。2011年,由10.6%降到9.5%,后面有两年是7.7%,2014年只有7.3%。那么,这样的连续减速,到今年已经是5年时间了。其中,为什么会减速?第一大原因就是总量越来越大。比如,2014年,虽然7.3%的速度是24年来的最低速度,但是2014年GDP总量高达63.6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目前,国际上只有两个国家超过10亿美元,美国接近18万亿,中国是10万亿。美国在历史上从1万亿美元的总量增长到10万亿,曾经花了31年,中国是2000年GDP首次突破1万亿,由于我们有人口红利,只用了14年时间,2014年就突破了10万亿。那么,如此大的总量的7.3%,去年增量就高达8665亿美元,如果这8665亿美元单独算一个国家,2014年可以全球排名第17位,未来中国的经济总量还会越来越大,随着总量的增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总书记总说:“对中国经济减速要有一点平常心”。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

  除了这个大的原因以外,就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大要素也开始不再廉价了。以劳动力为例,中国过去长期是劳动力供过于求,每年要求补充到劳动力队伍中来的16岁年轻人的数量会大大超过60岁退休的老人。所以,过去老少相提,劳动力总量每年会增加几百万人,这就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速奇迹的一个因素。但是,这种情况在2012年开始出现逆转,由于老龄化到来,计划生育又使得年轻人生得少了。所以,2012年16岁的年轻人数量开始少于60岁退休的人,劳动力总量在2012年仅减少345万人,2013年又减了244万人,2014年又减少了321万,可以说以后几年中国劳动力队伍每年会减少几百万人。如果我们到了退休年龄,那未来十年每年减少的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00万人。2010年之前,GDP增长9.8%,工资增长平均7.7%,过去是工资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2012年以后倒过来了,GDP增长速度已经降到最近5年的平均7.7%,工资增长速度最近5年平均速度提高到了8.1%,工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上涨。现在,劳动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供过于求,找工作难,开始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局部供不应求,招工难成了主要矛盾。而且,由于产业结构没有升级上去,现在招工难最供不应求的还不是高端劳动力,反而是农民工、保姆、医院护工等等。

  北京有一个单位准备3000元招一个农民工,农民工一打听很生气,3000元就想招个农民工,招个大学生还差不多。还有很多女同志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白领,写字楼里面上班,看着很神奇,可是最近5年自己的工资没有涨,家里的保姆涨工资,涨着涨着觉得不行了,跟自己的工资一样了。很多人觉得心里不平衡,说把保姆辞了吧?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劝他们好的保姆不要辞,未来90后愿意干保姆的人越来越少了,干保姆的人越来越少,她的工资涨得快,你不要心里不平衡。现在能用多用几年,等将来你老了,当了爷爷奶奶,可以跟孙子孙女说,我们家过去是富婆也用过保姆,到孙子孙女那一代,如果不是土豪家的话,可能用不起保姆了。所以,我们对工资成本上涨产生了焦虑,有的人甚至想能不能采取点政策冻结工资?因为,现在制造业受不了了,企业利润年年往下降,但招工不每年加点工资的话,人都招不来,这应该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最近,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在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说我们也看到了积极的希望。虽然,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已经有两个指标率先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一是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二是中国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国平均期望寿命男72岁、女76岁,这个水平在发达国家都算是高的,外国人也弄不清楚三聚氰氨、地沟油,中国人吃什么都不影响长寿。我们平均期望寿命比20年前差不多延长了10岁,这为我们推迟退休年龄来缓解人口数量红利创造了条件。

  2017年,国家将会正式公布女性由55岁退休推迟到60岁,男性由60岁退休推迟到65岁。过去都是重体力劳动,女的干到55岁,男的干到60岁真的干不动了。现在是工业自动化,第三产业比重大了,女同志的寿命比男同志还长,现在55岁就退休,很多女同志一辈子干活的时间还没有领养老金的时间长,养老金都是自己交的,只能让你们多交10年养老金,少领10年养老金,养老金才能平衡。但是,这并不是解决劳动力问题的根本办法,因为它缓解人口数量红利不是根本出路,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开发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这就讲到中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我们不仅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得很好,高中学历已经达到了86%,大学学历已经达到了37%。所以,20-24岁年轻段能够上大学人的比重,中国超过了法国,超过了挪威,超过了瑞士,在发达国家中中国已经名列前茅。至少经过这么多年的大学扩招,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上去了。当然,现在大学生的质量还要上去,最主要的是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让他们找到用武之地。

  中国有一家企业很典型,就是把大学生用起来了,这就是华为集团,华为集团一年要招1万多大学生,主要是学计算机、通讯专业的工科大学生,华为集团深深地体会,只有中国这样的教育大国才有可能给他提供这么多的工程师让他选,他进了华为经过五年的培养若不被淘汰,论他的技术水平,尽管华为是以高工资出名的,在我国制造企业华为的工资最高,但华为的这些工程师和欧美同技术水平工程师的工资相比,我们是人家的1/6,西门子集团还专门做了一个研究,说华为的工程师老加班,我们的工程师还老休假,最后每年工作的时间华为是我们的1倍。所以,论每小时人工成本,华为是西门子的1/12。所以,中国今后廉价农民工会越来越少,但廉价工程师的宝矿还没有被真正开发。只有通过产业升级,尽管工程师开发以后工资高了,但是这是建立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这种状况是可持续的。像现在这样,老是工资上涨快于GDP,目前也不用发愁,企业已经通过自动化设备更新,已经有2年我国工业投资主要投资在企业设备更新上,估计再有3年时间,随着工业自动化设备用机器取代人工的投资到位以后,对农民工的需求慢慢地也会下来,农民工的工资也不可能老像最近几年涨得这么快。所以,对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虽然它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确实带来了困难。但是,它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希望。

  为什么我国经济减速潜在增长力下降和三大要素中的第二大要素“土地”有关。土地在经济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狭义的土地是指一般的土地,随着房价上涨,这几年地价涨得非常快,尤其是北京地价涨得不象话了,最近北京大兴的一块地刚出让了,楼面价75000元/平方米,那个楼将来不卖15万元/平方米不挣钱,这是五换以外,快到六环的地了,价格那么高,中国的地价这几年确实涨得太快。那么,经济学上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总称。这些年,资源和环境的成本上升也很快。咱们以环境为例,在人均GDP5000美元之前,老百姓首先想摆脱贫困,就想金山银山,管他什么绿水青山,以牺牲环境换取GDP的增长都干过。但是,一旦过了人均GDP5000美元以后,特别是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达到上限,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开始觉醒,这时候大家开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很多投资项目有污染的话,老百姓很敏感,现在有地方要建PX的话,老百姓马上游行不让你干。现在,老百姓对环保的意识是最强的时候。未来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到了高收入阶段,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还会进一步增强,到那个时候他会首先要绿水青山,然后才要金山银山,甚至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现象在北京和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高收入阶段的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了。这几年,北京被雾霾弄得很恼火,你每个月给他多几百元的工资,他的幸福感并不多,但每个月给他多几天蓝天白云,北京人感觉到很幸福。过去老说北京雾霾30年都治不好,今年春天政府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北京意外地发现往年该来雾霾和沙尘暴的时候,今年没有来,蓝天蓝得特别不象话,找不出词来怎么形容蓝天的蓝,最后朋友圈讨论了一圈,大家形容蓝说“蓝得跟王八蛋似的”。大家心里也在嘀咕,河北的经济也跟王八蛋似的,因为钢铁不挣钱了,三期的焦炭链少了,今年北京空气质量大变的天数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未来很难逆转,要搞投资项目说完全没有污染很难,现代科学技术多数污染物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增加成本。所以,未来环保成本不断提高,对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就是一个下拉的作用。

  第三个经济发展的要素就是资金,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按道理说我们的资金应该是供过于求,应该是资金成本最低。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贵。很多人就想不通了,这里面确实有体制的问题。比如,前几年大家都知道社会上讲“钱荒”,其实当时的“钱荒”是指制造业,应该说利润率已经下来了。所以,面对着那么高利率的资金成本用不起钱了。但是,社会上的钱还有人要,利率还降不下来。当时,主要是谁要呢?两个人,一个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当时房价涨,大家预期很好,利率很高,开发商敢于通过信托贷款来拿资金成本很高的钱,制造业根本斗不过他。二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平台公司对资金不敏感,为了出政策,多高成本的钱都敢拿。制造业觉得利率太高了,但资金成本那么高都有人要,资金利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制造业就觉得钱荒,并不是整个社会觉得钱荒。

  这种现象通过利率市场化,通过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今年逆转了。这本来是好消息,资金成本慢慢降下来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当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要钱,地方融资平台被43号文件一管,特别是中央又把他们今年到期的还本付息一置换,中央一兜底,地方政府就用不着借那么多的钱自己还钱了,这样一来等于社会上的钱就没人要了。所以,最近我国从过去的钱荒,突然变成了资产配置荒。资金有的是,但现在的资金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配置到什么地方去。

  首先,资金流向了股市,股市出现了一轮歪打正着的牛市,这个牛市是从去年以来股市的上涨,有它合理的一面,就是我们不断的降息、降准,资金成本降下来了,这时候我们国家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对于实体经济来讲,这些年整个投资成本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各种成本都很高,别的成本都没降,单单把资金成本降下来了,如果这些钱投向实体经济条件还不成熟。但是,炒股条件成熟了。因为,炒股跟劳动力成本没有关系,跟环保成本没有关系,只跟资金成本有关系。所以,我们放松银根以后,必然资金首先流向股市。所以,股市的上涨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很多国家都是在政策放松、货币放水以后,资金首先流向股市。但是,由于全社会实在是没有别的挣钱的机会,结果全社会的资金流向股市,又流得过猛了,你要拿着钱自己去炒股也还行,还有很多钱想要不劳而获,想有人做配置,去稳赚那个钱。这时候,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如果坚守法规,只有用证券公司的自有资本来做配资,做融资融券的话,那股市的杠杆是有限的,股市的上涨应该不会太过分。但是,后来恒生电子发明了一个软件,那个软件又被某家证券公司违规的接入了交易系统,证监会没有及时制止。中国的证监会和国外的证监会不一样,国外的证监会内容就是监管,股指跟他没有关系。但是,中国的证监会好象把股市涨上去是他的政绩,他就默许了这种行为。没想到证监会没有制止,结果人家一看那家券商违规干好象没事,那各家证券公司都接。这时候,当全社会的资金都来给股市做配资,股市就疯了,于是就出现了“疯牛”。“疯牛”一涨,中间就有人慌了。证监会还没动的时候,光有一个眼色,大家就吓得往外跑,门只有那么宽,所有人都冲向门口,踩踏事件发生了,就发生了股灾。股灾发生以后,资金下一步窜到哪里去呢?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经过了2个月的发展,论2个月的发展规模是去年同期的3倍,但是荒唐的是居然发债成本,不管什么企业,居然发债成本与国债利率相持平,国债是金边债券,是一个国家以信用做债券的最高等级的债券,如果以国家持平的话,那债市肯定会乱了,懂行的人知道,再也不能往债市去了。这两天,资金又杀回马枪,又回到股市。所以,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说股市出了股灾,很多老经验的人都说无论如何要一年两年才能恢复人气,人气散了以后,哪那么快起来?这一轮股市跌下来,专家的眼镜都跌碎了,这回资金又杀回来涨上去,股市的老手都没有抄到底,基本上都觉得股市不可能在今年重新又涨上去,可它又涨了,而且涨得还很坚决,包括今天盘中调整低开,尾市又上去了,很简单的道理资金实在是没别的出路,不去股市去哪儿啊?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想说的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其实不是什么概念,很多人说新常态什么要变,我要说的是一切都要变。过去长期以来,我们觉得管用的经验觉得不管用了,不仅是企业感觉到了,政府也一样知道经验不管用了,我这个单位是国家发改委的下属单位,国家发改委过去长期对中国经济怕热不怕冷,如果经济过热我们觉得要按下来很难,冷觉得很好办。因为,发改委过去就认为我只要多批点项目,半年以后大量的新开工投资项目一开工,经济就上来了,半年以后拉上1、2个百分点的GDP容易得很,老经验不管用了。去年以来,整个批出去的投资项目的规模不亚于家宝的时候,但是批出去却都不开工,发改委傻了吧。今年1-9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速度只有2%多,这个指标我劝大家非常关注他,对经济形势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最最需要关注追究经济的后劲在哪儿,就看投资后劲在哪儿,看投资后劲就看新开工项目计划做投资,到9月份,尽管国家批出去那么多项目,高铁批了那么多条,铁总就不开工,没法开工,缺钱。地方政府拿到项目以后,迟迟不开工,气得李克强总理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当面问大员,土地批了,项目批了,资金批了,为什么迟迟不开工?最后,发改委下去调研,中央老怪地方政府不作为,如果班里一个学生成绩不好是学生的问题,一个班的成绩都不好是老师的问题,全校成绩都不好,一定校长有问题。现在迟迟不开工不是一个地方,是全国普遍现象,那一定是省里出了问题。发改委下去调研,地方政府讲地方搞建设从来不靠财政资金,因为财政搞分税制,中央给地方留的那点税收就是吃饭财政,地方过去搞建设靠什么呢?三大支柱。第一是土地财政,今年土地出让金负增长,没钱了。第二是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中央去年出了62号文件,不许各地地方税先征后返,也不许零地价、低地价,结果很多谈好的项目不来了。第三是融资融资平台。43号文件一出,地方融资平台一半回财政,一半给真正的企业,结果银行吓坏了,他不知道哪家融资平台会和政府脱钩,将来坏账收不回来就惨了,银行不敢贷款。最后,应该说中央作了让步,对银行赶紧发通知不准对地方融资平台抽贷融贷,专门安排了2000亿资金给地方融资平台,最后还不够,要今年稳增长,就把今年到期的3万亿多的还本付息中央都还了,中央怎么还?中央给他发一宗去年十年期的债券置换,李克强也准备把这个任务推给下一个总理,他已经干了三年了,去年到10年以后,再还钱是下一届总理替他还。这样等于是地方政府首先解决了后顾之忧,地方还说没钱,又搞了3000亿的国债,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两会上已经定了,现在临时要增加再发行来不及了。最后,我们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代表政府来发3000亿的建设债,发给邮储银行,这3000亿是中央借给地方政府用来开工新项目的,地方政府只要付1.2%的利息,剩下的全部由中央财政贴息,这是今年最后一剂强心针。所以,好消息是第四季度,中央又给了3000亿,哄着大家四季度开工,四季度的开工可以让中国经济下滑的势头齐稳看到了曙光。不管是3000亿,地方政府真动起来了,怎么看出来的?我们也有大数据,看微博上拆迁死人的数字最近上升了,十八大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不死人,不干活,不开工,死人的数字多起来了,说明地方政府开始干活了,第四季度会有点希望。所以,四季度有望比第三季度有所好转,但这是暂时的。你想想,中央弄了那么大的政策成本哄着地方政府第四季度必须要把“十二五”最后一年的项目该开工的开工。

  明年有好的因素,从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也头疼,能够批的项目都是小项目,大项目早就干完了。“十三五”已经规划了一批重大项目,个头都很大,今年已经开始提前在做工作。所以,明年随着大项目的开工,基建投资明年的形势会比今年好一点,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中国经济最差的下滑阶段可能是第三季度,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到明年上半年,这三个季度政策落实得好的话,中国经济见底起稳,将会呈现L型走势,什么时候回升?不知道。

  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为国家经济构筑的回升指数,从9月领先、10月领先,到现在起稳是好消息,回升毫无理由,我们要跟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回升?第一要说理由;第二要说时间。目前,我们的模型,我们调研的实际数字没有任何好消息,好消息最好的就是未来9个月中国经济可以逐步见底,不再继续向下滑了,企业效益也将如此。比如,今天上午公布的企业效益数据,8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比7月份多跌8%点多,8月份是由于人民币贬值使得企业有汇兑损失,这是一次性的。9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只下降0.1%,大家不要忘了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的下跌幅度是5.9%,在下跌5.9%的情况下,工业利润只下跌0.1%,说明工业对原材料价格和出厂价同时下跌的情况下,企业的应对慢慢开始摸着门道了,工业利润也基本跌到最低点了。所以,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有望起稳的迹象。

  在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会问,按说中国经济调整,是不是我们能够在7%稳得住?我们劝大家,一定要用更长的历史眼光来看这个问题。中国经济这一次的减速不仅有国际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总量大了、要素价格涨上来了,还有一个要命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因素。当年,我们的人口红利涨潮的时候,比别的国家来得快。不要忘了,对称的退潮的时候也比别的国家人口冲击来得大。中国人数最多的10年是80后,80后有2.28亿人,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搞得很彻底,90后的人口突然减少到1.75亿人,00后减少到1.45亿人,90后人口比80后人口减少28.24%,00后要比80后少34%,从来没有见过世界上哪个国家年轻人数量的减少如此陡峭的下降,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还不是人口最糟糕的情况,我们还可以看看中国老龄化还才刚刚起步,所谓的老龄化,用国际通用标准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因为用60岁以上不科学,国外60-65岁的老人还得干活,65岁以后才能领养老金。国际上认为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一旦达到7%,就开始人口老龄化了,达到10%就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如果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到了20%,5个人里面就有1个老人,这个国家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那么,中国2013年达到了10%,中国计生委太卖力了,到202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将占总人口的20%。今天,中国还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到2023年以后就不是化了,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龄社会、老龄国家。2023年以后,中国GDP增长速度将会明显地下一个台阶,中国2023-2033这10年GDP平均增长速度会到多少呢?我们做了一个预测,基本情景3%,悲观情景2%,乐观情景(指中国改革转型完成成功)是4%。为什么说到那时候中国到4%就不错了?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经济转型成功国家的例子,二此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116个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但这116个国家中绝大多数转型都没有成功,都掉进了“中等收入陷井”,只有15个国家又成功地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了“高收入国家”。那么,这15个国家在转型成功的中间,我们看三个国家的例子。

  日本,1956年结束战后重建,从1956-1973年,日本获得了18年经济高速增长,GDP增长9.2%。但是,过了人均GDP5000美元以后,日本经济开始转型,从1974年到1991年这17年中,尽管日本有房地产泡沫,但这17年的平均GDP增长速度只有3.7%。1990年以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再加上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日本20年GDP零增长。所以,日本的三个台阶,9.2%,3.7%,零增长。

  德国比日本好一点,前面没有它那么高,后面也没有它那么低。德国的50年代10年,德国经济增长速度8.2%,比日本的9.2%要低,60年代10年,德国经济增长速度是4.4%,70年代、80年代2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2.7%,他的三个台阶是8.2%、4.4%、2.7%。

  再看韩国,韩国是1966年结束战后,重建,从66年到高速增长8.4%,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只有4.2%,这些国家还没有人口先老的压力,平均速度在转型成功以后也就是3%-4%。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概念,转型成功只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不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好多人说,现在中国经济减速是暂时的,只要改革好了,转型好了,增速就上去了,丢掉这个幻想,不可能。中国就是从2010年的10.6%,向2023年的4%逐步减速的过程,2010年之前9.8%,2010-2023年这13年平均下来大概是6%-7%,这就是我们讲的中高速增长。所以,对中国来讲,我们的现代化正在和人口老龄化赛跑,历史留给中国转型的时间没有那么充裕,2023年现在算起来就剩7年零2个月了,这7年零2个月中间,我们完全转型成功也就是4%。所以,大家对经济减速未来还会慢慢往下减要有一个思想准备,而且这并不是经济形势好转的阶段,就是到了这个阶段有这样一个关键的过程。但是,不等于所有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转型的时候好的企业其实反而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说白了,过去傻子都能赚钱,那个时代各个行业产业集中度也低,而未来就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实,很多企业,尤其是已经上市的上市公司,或者拟上市的企业,在未来这个阶段会更加获得资源更加集中配置的好机会,这并不等于中国企业未来的日子都不好过。更重要的还有一条,大家要记着,就是一定要打开眼界,不等于未来我们都必须要在国内发展,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化经营的新时代。

  下面,我要讲讲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家可能都知道,最近的人民币汇率,因为搞了“中间价形成市场机制化”的改革,在8月4日以后用了4天时间,人民币汇率跌了4.7%,这就把全世界吓坏了,以为中国要打汇率战,很多人说中国人民币要长期贬值,而且要大幅度贬值。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先说结论,中国至少在未来五年里面,中国有能力,政府也有意愿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首先,中国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很多人说中国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不是靠3.5万亿的外汇储备来维稳?3.5万亿的外汇储备是一个死水,如果美国政府真的要人民币汇率贬值,你斗不过他,3.5万亿抵不上美联储的印钞机。好在人民币汇率不会大贬值的重要环境是美国政府根本不想让你贬值,还想倒过来想逼你升值。因为,目前中国人民币虽然在2004-2013年用了10年时间,人民币升值了36.8%。但是,美国人仍然认为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低估,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升值36.8%的过程中,我们不急于提高,在2008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美国成了老二,而中国的贸易结构是出口大于进口,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的所有贸易顺差中最多的来自于美国。美国是进口大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自于中国。所以,就这一点,中美两国政府年年吵架,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时,人民币汇率问题绕不开。其实,每年吵也没有什么新鲜话。最近五六年,美国人就说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压低人民币汇率,你们赚便宜了。中国政府说不是这个原因,主要原因是你们美国政府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管制,你让我买的我都拼命买了,飞机买了好多,大豆买了好多,但你不能让中国人民老坐着飞机吃大豆,我们想买航母,你敢卖吗?赶紧回去放松高科技出口管制。所以,中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府仍然想让人民币升值。

  那么,现在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一是2004年美国国会要求人民币升值40%,我们已经升了36.8%,离他的要价很近了。二是经过这么多年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中国是进口和出口并重,招商引资和投资并重,这些都表明中国内外经济基本平衡,中国政府认为人民币既不需要大升,也不需要大贬,大体稳定在这个水平就行了。能不能稳得住?就要看我们能不能有活水,就是美国能不能创造贸易顺差,能不能为我们创造外汇储备。

  在全世界贸易蛋糕几乎不再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占全球贸易份额不断增大。在美国所有的进口中,中国已经占了21%,在欧盟的所有进口中,中国已经占了18%。所以,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不行不是因为人民币太强使得出口出不去,说是国际竞争的原因,而是因为世界经济不好,外需不足,人家没钱买你的东西,出口就下降了,大家都下降了,我们比人家下降得少,我们的份额是扩大的。包括今年,中国前8个月的贸易顺差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绝对值,今年的贸易顺差可能又要创历史新高,非常非常多。那么,这对于中国来讲,人民币也没有贬值的理由。现在的中国不仅服装、鞋帽、箱包等劳动力产品仍然还有贸易顺差,中国品牌的电子产品出口得很好,我们进行加工组装笔记本电脑、手机,世界上主要电子产品几乎都是中国组装的,加工贸易也赚了很多加工费,装备制造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在国际上都是很有影响力的,现在中联重科的很多机器不仅发展中国家欢迎,连德国、美国都需要我们,现在我们的泵机力量比他们的还要厉害。包括石油、煤矿、机械,在国际上都是物美价廉的。还有高铁的出口,前段时间去株洲看南车给国外造地铁的车间,订单多得很,加班加点的干。不仅是这些行业,中国还曾经把六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有意打压,有色、化工等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留在中国不划算,不仅不扣出口退税,谁要出口谁给返税。2014年,房地产行业一调整,完了,钢铁行业去年就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危险,这时候中央领导心软了,钢铁行业是我国的大行业,它要亏损不仅影响它自己交的税收,对上下游影响也很大。后来,中央领导说算了,放一条活路,让他们在国际上找活路。去年,低价钢材打遍天下无敌手,钢材论量出口增长56%,今年还增长了58%,一看势头不错,今年5月份开始对稀土、有色、化工等很多产品都把9%的关税取消了,但钢铁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要退17%的税,还没有退税就打得他们嗷嗷叫。至少5年内,我国制造业保值贸易顺差的能力还在,5年内不会出现逆差,这就是5年内保持人民币汇率不会大贬值,基本稳定,这是真正的基础。

  有的人说,不是贬值有利于出口吗?现在,中国进口出口的总额非常接近,差额很小,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贬值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贬值有利于出口,贬值意味着进口成本太高,在出口得到的好处,在进口那儿都还回去了,这一点中国政府很明确,我们无意操纵汇率,升值贬值都没有好处,让市场决定。

  另外,中国政府正在搞人民币国际化,11月份很可能人民币会加入SDR,目前有四个国际货币组成,美元、英镑、欧元、日元,如果人民币能够加入进去,相当于国际对人民币有背书,外国的一部分外汇储备也有一部分会用人民币。对于外国的企业,特别是在一带一路上我们给人家贷款,我们不希望贷美元,最希望贷人民币给他们,在经济比较大的国家,在亚投行贷款美元,亚投行里面有英国人的钱、法国人的钱,凡是跟我们关系不错,关系安全的,像巴基斯坦,100多个项目都是国家开发银行上的,贷款人民币。未来你鼓励人家的政府多用人民币,鼓励人家的企业多用人民币,甚至个人投资者,我们最近在英国发了人民币债券,马上中国的股票市场还要和德国、伦敦、新加坡打通,外国人用人民币投资A股,你鼓励人家多拿人民币,人家拿了人民币如果贬值的话,谁愿意拿走?从长远来看,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也不能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不能因小失大。

  从这个角度讲,人民币在未来五年基本可以保持稳定。那么,人民币保持基本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比之下在这样的汇率下,中国有很多领域的投资成本反而比国外更高,国外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会比国内更多。这在日本、韩国的历史上都有这个阶段,这恰恰就是官方要搞一带一路,未来企业走出去搞国际化投资,至少在未来5年利用人民币相对还比较坚挺,我们应该处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最好时期。所以,对于好企业、大企业,未来还是充满着发展前景的。那么,企业无论是在国内通过并购来发展,通过科技研发来发展,我们需要金融的支持;我们到国际上进行国际化金融,同样需要金融的支持。

  刚才,我听了民生银行投行部介绍了他们将来可以提供的服务,我相信未来他们还会创造更多的企业需要的产品,实体企业和金融企业连起手来,在国际国内都可以抓住好的发展机会,越是调整的时候,沧海方显英雄本色,我希望今天来的企业未来在经济大潮中都是脱颖而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