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华容站11月20日讯(分站记者 严非平)“普圣堂村发现‘范蠡墓碑’,走,看看去!”11月19日,华容县文物管理馆馆长刘美玉邀上记者直奔普圣堂村部。
11月16日,该县田家湖生态新区普圣堂村村主任何祚华和族人在寻找自己祖先墓碑时,在二组邓家桥意外发现一块刻有“范蠡墓”字样的墓碑。县文物管理馆工作人员现场检测,墓碑石为麻石,长约1.25米,宽约0.485米,厚约0.14米。墓碑两头分别有碑额和插孔,正面刻有“范蠡墓”三个楷书大字,其它地方均无文字记录。
“这块碑是1968年冬天挖东风渠时,由于没有桥社员过不了沟,时任二队队长邓庚林邀上我、黎秋生等6名劳力到田家湖畔的范蠡墓去挖来搭桥用,当时挖了好几块,连夜走水路用船运来的。”说起这块墓碑,该村82岁的何强西老人记忆犹新地说,范蠡墓并不大,四周用麻石围住,除了这块墓碑外,还有些石碑上刻了字,但那次弄来的只有这块有字。
刘美玉告诉记者,1992年华容县志记载,民国4年华容县对范蠡墓曾维修并刊碑,根据字体初步推测应该是1915年修缮时的刊碑,墓碑的发现,为范蠡曾在华容活动或葬在华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佐证。
新闻链接: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县)人。越大夫。越为吴所败时曾赴吴为质二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范蠡功成身隐,怕越王杀他,乃乘扁舟于江湖,后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
据1992年出版的《华容县志》记载,1957年前,县城西半里外田家湖边的范蠡石墓及石雕翁仲、灵曾群像犹存。民国4年曾维修并刊碑。1958年《湖南省志·文物志》也说:“(范蠡墓)现属华容护城乡,尚完好。”“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先垦为田,后建为街。华容县城关镇将该墓址所改建的街道命名范蠡巷。明万历《华容县志》:“出城门而西,有田家湖,方十余里,有官渡通安乡,今废。有范西戎墓。旧志:城西田家湖上,有范蠡墓。王隐《晋书·地道记》曰:“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碑是永嘉二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