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声笑语传四方 刘杰华 摄
- 枪木当,不老的情歌 刘杰华 摄
- 枪木当盛况空前 刘杰华 摄
- 三锹队表演歌鼟颂党恩 刘杰华 摄
- 远道而来的贵州代表队 刘杰华 摄
- 这是藕团本地的三桥队 刘杰华 摄
“四十八寨民族歌会”兴起于明清年间,已有数百年的长久历史,是苗侗群众聚会玩山、唱歌、交友、恋爱的传统民族歌会,鼎盛时期曾达到万人齐聚共唱的盛况,对传承和发展苗、侗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歌会对曲目和调式没有限定,形式自由,来自各地的歌手主要演唱当地的特色民歌,有河边腔、大同腔、三锹细歌、界上屋歌、客家歌、酸汤调等。四十八寨人民世代相袭,流传盛广的各种歌谣,在湘黔两省影响深远,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枪木当歌场,是湘黔边区“四十八寨”八大歌场之一,具有强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里民风古朴,民族风情浓郁,原生态语言文化、服饰文化保留较好。
赶歌场的歌手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30岁以上的已婚男女,他们通常以赛歌歌喉,赛才华为主,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天文地理、古往今来,人间仙境都是他们歌唱的对象。在类别上表现聪明才智的“对歌”。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了歌唱党和毛主席以及社会主义的“颂歌”。在形式上有男女对唱、男问女答、女问男答,男女混合对唱等。对手多以团寨为帮,由一名歌师领头,几名或几十名歌手组成一队,与对方边唱边“款”,边问边答,一直要分出胜负或双方比和为止。另一部分是未婚男女青年,他们唱的主要是倾诉男女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歌。这一天,他们只是把歌场作为一种相认识的媒介,如果遇到了意中人,便双双以歌相约,选定某日某时再到某一地点“玩山”对歌,加深了解,建立感情。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华,在湘黔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撑下,苗族群众对歌场进行了恢复。作为湘黔边境的后发展地域,靖州县立足县情实际,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积极引导、认真组织,定期举办民族歌节和土特产物资交流活动,使之成为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