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至27日,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小品展演在长沙举行。根据艺术节组委会安排,湖南省艺术研究院负责开展评论工作,组织评论人员参与观摩与评论撰写,敬请关注。

  一堂生动的艺术教育课——评花鼓戏《主席的衬衣》

  文/高世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湘潭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花鼓小戏《主席的衬衣》,通过一个小故事,生动的反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和崇高风范。

  一台好戏,不仅需要演员有精湛的表演技巧,更需要有深入揭示人心的好故事,使之以情动人,感人肺腑。《主席的衬衣》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刘春生扮演者刘大方,马保荣扮演者王叶松以花鼓戏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将两个普通的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增强了戏剧审美的感染力,使观众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了深刻的人物描绘。洗衬衣原本是件简单不过的小事,但这件衬衣非同寻常,它是主席的衬衣,况且还是件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衬衣。显然,这就不是简单的小事了,怎么洗?首先是考验导演的技法,其次是对演员的表演有极高的要求,洗重了担心把衬衣洗坏,洗轻了又怕洗不干净。现场有观众在嘀咕:“看样子咯件衬衣蛮难洗,看她到底怎么洗?”只见女主拿着一条毛巾高兴地在舞台上说:“用它包起来洗……”第一次听说用毛巾包起来洗衬衣,能不能洗干净暂且不说,至少这个点不错。因为通过这个点演员在表演上不仅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还把唱念做舞“四功五法”的技法表现得恰到好处,既揭示了普通人纯朴真诚对主席的敬重和美好情感,也反映了编剧和导演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人文关怀。

  美是形象的真理,是多元的统一。花鼓戏作为湖南地方剧种,其形式美来自于以演员表演为主体的各种艺术元素有效融合与统一来表达思想,塑造人物,完成故事。《主席的衬衣》具有启人心智的艺术魅力,是一堂生动的艺术教育课,它告诫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尤其在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中更要懂得节约和珍惜。要说建议,个人觉得男主在花鼓戏演唱技巧、韵味和表演上还可更好,还有戏的开始马保荣说主席握过她的手那个环节尽管看上去入戏热闹,但貌似可以跳过去,如果直接从小李送衬衣开始直入主题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会不会戏更集中,效果更好?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总之,该剧以独特的叙事情节表达了独特的思想意蕴,希望在以后的打磨提炼中能生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衣有补丁念伟人——评长沙花鼓戏《主席的衬衣》

  文/胡西北

  妈妈是毛主席的铁杆粉丝,直播一结束,便打电话问我长沙花鼓戏《主席的衬衣》中毛主席怎么没有出场,我说毛主席当时游泳去了,妈妈说这个戏的编剧很高明。

  以戏论戏,全剧十分流畅,演员表演情绪饱满,花鼓音乐风味地道,若说加工提升之处,剧情可否稍作调整:当得知毛主席回乡,开场便是马保荣与刘大方穿上新买的衬衣,其中一人丢掉打有补丁的旧衣,二人相互比较新衣,好不欢喜。等小李拿来主席的衬衣,二人发现衬衣上的补丁,自惭形秽,又抢着去替主席洗衬衣。最后洗完衬衣,丢衣之人又悄悄捡回旧衣。至于谈论握手,汇报菜单的细节可以省去。戏中的颂衣情节设计得妙,二人载歌载舞,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该剧中那件衬衣,妈妈说并没有发现补丁,不知是未曾看清,还是疏忽所至。既然主席的衬衣上有补丁,这个补丁就要让观众看得实实在在,以免误会。写短评到此,妈妈又来电话,告诉我去年那件刮破的衬衣补好了,要我多穿几年,我欣然应允。

  广而告知——评祁剧《公示栏前》

  文/何佳羽

  公示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事先预告群众周知,用以征询意见、改善工作的一种应用文文体。具有公开性、周知性、科学性、民主性特点。9月26日晚,祁剧《公示栏前》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上演。这是一出关于党风、民风,干部作风,反映廉洁新风的戏中戏。

  王副股长被安排张贴公示结果,发现住三层小高楼的关系户李大嫂被评定为危房改造人选,而真正住危房的张大娘却被排除在外。是顺从领导还是帮助村民,王副股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接下来的节点编排颇有意味,也暗藏着伏笔,当关系户李大嫂劝张大娘要报答王副股长时,举的却是王副股长为民办事实的案例,一番操作下来,居然劝动了张大娘主动退出。好在王副股长遵从自己内心,严守党规党纪,要求李大嫂主动退出申请,把名额还给真正需要的村民。接着,剧情风向再次逆转,随着王副股长宣布重新组织投票,众人以为李大嫂会以权压人时,李大嫂却连道三个“好”字,旁人不解,为何叫好?此时,李大嫂道出真正原因:为了考验王干部,演了场戏,搞了个假竞争,张大娘才是真正获得危房改造资助的一号人选。剧情的反转让人直呼过瘾,之前的不解与疑惑豁然开朗。

  此外,张大娘的唱段演绎也相当精彩,唱到“手中有权便作恶,欺负我这老太婆”时气聚丹田,再猛然爆发,将愤怒表达得淋漓尽致,“党对困难群众政策好”时力度铿锵有力,震醒了王股长,坚守了原则。峰回路转,广而告知,皆大欢喜。

  难得一见的真实人性两难挣扎——《公示栏前》短评

  文/尹德胜

  有句流行语:“成年人都是只考虑自身利弊,只有小孩子才会分辨黑白是非。”祁剧小戏《公示栏前》把主人公王副股长放在利与弊的两难中挣扎,作为蹲点挂职干部是照顾顶头上司的亲属,公示她家的杂物间作为危房改造指标,可升职;还是把指标给真正需要改造的贫困户张大娘家危房,得罪人,他在公示栏前犹豫徘徊不决。如此塑造干部形象,难得一见,让人眼前一亮。

  编剧这样写王副股长的犹豫和顶头上司的徇私,无疑是冒险的,容易让人评说把人民干部写坏了。可,并非高大全式的塑造人物,恰恰是真实人性。王副股长在犹豫之后,能明辨黑白是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其实是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人民干部也有七情六欲,会面对更多的利欲诱惑,应该坚守住是非的底线。我也曾参与过这个戏的前期剧作讨论,编剧其实也面对着利与弊的考量,若是写出真实人性,可能没有剧团敢于排演;若是写高大全可能也违背了创作的原则。可喜的是,编剧用创作技巧完成了作品。其实,成年人考虑利弊,也要守住是非对错的底线,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花鼓小戏《审猫》短评

  文/刘才华

  花鼓戏《审猫》通过两位空巢老人的日常互动,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当下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剧中,王娭毑和猫相依为命,赵老倌则与鸟作伴。当好心人试图撮合他们时,二人渐渐对彼此产生好感,然而意外发生——娭毑的猫吓到了老倌的百灵鸟,审猫的荒诞场面,实质上成了他们审视自我和彼此的契机。猫与鸟的象征性对立,折射出老年人生活中的孤独与情感寄托问题。两位老人因为宠物的冲突而闹翻,但背后实际上揭示了他们对陪伴和关爱的渴望。

  虽然《审猫》缺乏强烈的戏剧性冲突,但它依然展现了中国戏曲的另一种特质,即表演的魅力。在情节相对松散的情况下,演员通过精准的表演技巧,传递出戏曲表演艺术的精准、机趣和无限想象力。这正是戏曲表演的独特之处——即便没有强烈的外在冲突,演员依然能通过细腻的表演带动观众的情绪波动。

  总的来说,尽管《审猫》没有依赖激烈的戏剧冲突,但凭借精湛的表演技巧,依然展现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现代花鼓演绎·传统美学表达—— 评《审猫》

  文/陈蓉

  现代花鼓小戏《审猫》讲述了两位空巢老人因各自养的宠物,引发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审猫大戏”。这场审问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巧妙地触及了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的孤独与渴望陪伴的心理状态。观众看到了两位老人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更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彼此的理解与同情。这种以喜剧形式表现社会问题的手法,既轻松幽默,又发人深省,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表演艺术上,创作者们在现代戏曲中融入了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使得整部作品在保持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传统戏曲的韵味。         

  舞美设计更是别出心裁,道具组合在一起是一个猫爬架,分开后则变成了传统戏曲中的一桌两椅,这种巧妙的转换不仅节省了舞台空间,更增添了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剧中两位老人在争吵升级时,从坐在椅子上变为站在椅子上,越吵越勇,人也越站越高,这一场景设计不仅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还让人联想到传统折子戏《挂画》中的踩跷技艺。这种将传统戏曲美学与现代舞台表现相结合的尝试,不仅展现了创作者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赋予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用戏曲打造鲜活生动的时代镜像——评长沙花鼓戏《审猫》

  文/张琳

  乘时代之风,聚生活点滴微光照亮前行之路。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审猫》,在对空巢老人深切的现实关怀中,用诙谐幽默的手法,讲述了爱猫成痴的王娭毑与对鸟情有独钟的赵老倌之间的误会故事,将人性的善良与孤独、误解与和解,以一种微妙而喜剧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成功地打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时代镜像。

  从故事层面看,《审猫》在题材选择上颇具洞察力,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以细腻的笔触,运用对话与内心独白的手法,通过猫吓得百灵鸟不叫了的设定,围绕“审猫”这一看似荒诞不经的事件所展开。在故事中,猫不仅是一个引发误会的媒介,更是老人情感寄托的象征。当猫被误认为罪魁祸首,受到“审判”时,老人的焦虑与无奈交织成一幅复杂的情感画卷。巧妙穿插护猫、审猫、救猫等情节,让两位老人逐渐放下心防、吐露心声,更在彼此的帮助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友善。

  在人物塑造上,《审猫》中的两个角色鲜活而立体,各自带着不同的背景、性格和动机,在故事推进中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赵老倌对猫的执着审问,不仅是对真相的渴求,更是对情感价值的内在求索。王娭毑护猫心切,她的举动不仅是为了保护小生命,更是对自己孤独晚年的一种寄托和反抗。演员通过精湛的技艺表达赵老倌与王娭毑之间的交锋,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这种深刻而细腻的角色塑造,增强了代入感,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此外,《审猫》的唱词和舞美设计也值得称道。唱词有韵味、有节奏且贴人物内心,也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王娭毑的直率、赵老倌的热心,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舞台布景简洁而富有深意,融合了现代审美,大中小号三个舞台装置和两条活泼的猫尾设计独具匠心,巧妙地隐喻了剧中人物复杂的心理世界与误会纠葛。

  《审猫》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通过这个时代镜像,引发我们对于养老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我们也可从这个镜像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感受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感,激励我们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情感共鸣与社会思考的“小”戏“大”作——花鼓小戏《审猫》观后

  文/罗蓝

  “那我滴猫啊,它咪咪咪叫那是要吃的,它喵喵喵那是拉稀;嫌热就打开空调吹冷气,冷就哼哼唧唧要加衣。凡事都跟你讲道理,你要累了它还要帮你松松皮……”随着花鼓小戏《审猫》的上演,这段王娭毑的唱段瞬间火爆了社交网络,年轻人纷纷感叹,原来长沙花鼓戏也这么懂“猫主子”!

  《审猫》通过两位空巢老人因宠物引发的误会和冲突,一波三折的审猫,观众通过角色的互动和内心独白,感受到两位老人的孤独、失落以及对彼此的误解和同情,审出了老年人群体现实的生活状态。尽管剧中的主题严肃,但通过黄涓涓和朱贵兵两位主演的精彩演绎,老人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乐观和幽默感,使得剧作既发人深省又具有观赏性。不仅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猫主子”唱段的出圈,也触及到了年轻观众群体在快节奏生活中,对情感陪伴渴望的共鸣。

  此外,该剧在舞台呈现上打破了传统的“一桌二椅”的固定形制和位置,灵活的运用于各种人物和场景,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拆分组合,使得舞台空间更加开放和自由。喜剧的外壳包裹着对老年生活的深刻洞察,观众在欢笑中可能会不自觉地思考自己和亲人的未来,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老年人。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是艺术作品触动人心的直接体现。

  从审猫闹剧看小戏创排的实验性——评花鼓戏《审猫》

  文/蒋莉

  著名戏曲理论家刘厚生曾经强调,今天的戏曲需要革新家来做实验,从而探索出适应新内容、新手段和新场所的新的艺术表现样式。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小戏《审猫》就是一台这样的剧目。

  故事围绕两位空巢老人展开,黄涓涓饰演的王娭毑与猫抱团取暖,朱贵兵饰演的赵老倌和鸟相依为命,好心人有心将他们撮合到一起,二人也对对方颇有好感,不料这时老太太养的猫却闯了大祸,把老头子心爱的百灵鸟吓得不叫了。两位老人因此而陡起冲突,引发出了对猫的审问。

  花鼓戏《审猫》是徐瑛编剧,韩剑英导演的作品,两位之前就合作过《夫子正传》,徐瑛老师本来就是长沙人,是著名的剧作家,对于花鼓戏深有研究,而与韩剑英导演的多次合作也为这出戏奠定了成功的基调。戏曲舞台上关爱空巢老人的话题从来都不鲜见,但是以“审猫”为故事线的戏曲作品并不多,为何要审猫?如何审猫?审问结果是什么?这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填满了整个故事。

  《审猫》通过讲述两位空巢老人因为各自养的宠物发生误会,最后赵老倌不计前嫌帮助王娭毑的猫顺利生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善良。“审猫”来源于主要的故事情节,但是故事的核心思想却与猫无关。《审猫》的创作基调是围绕着两位空巢老人孤独的心来阐述的,而韩剑英导演的二度创作则是围绕“寻猫”“审猫”“护猫”来推进。剧中赵老倌的百灵鸟突然“失语”是故事的转折点,通过这个转折点向观众介绍赵老倌的脾气性格和爱鸟之心。因为怀疑自己的百灵鸟是被王娭毑的猫吓哑的,因此上门理论,还要求审问猫咪,看似无理取闹的人设,却不由得让人深思赵老倌的内心是多么孤独。

  “审猫”是故事的高潮,王娭毑更是将爱猫视为亲人,在赵老倌提出要“审猫”时,她只能不情不愿的配合,通过审猫的过程,审出了双方的孤独,审出了彼此的同情,看似审猫的剧情,实际上是对二位老人生活现状的审问,是对每个有空巢老人家庭的审问,更是对社会的审问。

  “审猫”这场戏语言诙谐幽默,花鼓戏的唱腔充满韵味,黄涓涓、朱贵兵对手戏恰到好处,一人一段唱、一人一句念充分展示了花鼓戏的声腔魅力,也将剧情矛盾推向了至高点。为何要审猫交代前因,如何审猫讲述过程,审问结果则直指主题。王娭毑发现猫咪身体不适的第一时间首先是怀疑赵老倌下药,正巧赵老倌上门,王娭毑不顾之前的误会,赶忙求助赵老倌,身为医生的赵老倌一眼就看出猫咪是要分娩了,从而帮助猫咪顺利生产,这时赵老倌的鸟也会叫了,误会就此消除。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他们对彼此都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全剧以二人携手出门看电影结局,将两位老人虽然无儿女陪伴,却能积极面对生活,争取自己的幸福的精神状态呈现给观众,使得剧情舒畅,情节丰满。

  如果说以上我强调了太多次这是一出关于空巢老人的剧目,那么到这里我要说的就是该剧的第二层思想,我认为这还是一出爱情主题的剧目,也是这次艺术节小戏展演所有的剧目中唯一体现了爱情主题的剧目。拥有爱情从来都不是年轻人的权利,单身的王娭毑和赵老倌一样可以追求个人感情,黄涓涓塑造的身材高挑、口齿伶俐的时髦老太太非常亮眼,朱贵兵演绎的退休医生乐于助人,一看就是有担当的男性。赵老倌的鸟“失语”这样的小事,他没有选择息事宁人,二是追到王娭毑家中理论,王娭毑的猫生产时她也没有及时向兽医求救,而是将赵老倌留在家中帮忙,这就是双向奔赴,这才有意义,两位老人没有因为多年的空巢就排斥爱情,在爱情来临时,他们勇敢的走向了对方,选择了对方。传达给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爱情观,仿佛在告诉所有人:“爱情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这句话虽然都烂透了,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做不到。

  《审猫》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与出色的表演,更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更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告诉我们,无论年龄、阶层,人们对家庭、对爱情的追求,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该剧的舞美也是亮点,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新意?如何在现代戏的舞台上保留传统精髓?我认为该剧的舞美已经做到了以上亮点。戏曲的一桌二椅是永恒的表演支点,也是戏曲舞台最传统的样式。该剧的主演虽然是两人,但舞美却只设定在王娭毑一人家,这里省去了换景的时间,也为演员争取了更多的表演空间。舞台以一个看似柜子的形式呈现,拆开则是传统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其中有一把是比例放大的椅子,则是把人物内心的空,外化到物体物件,赵老倌坐上大椅子时,尤其引人思考,通过空间压缩人物的小,去放大内心的空,而两张椅子合上就是一个柜子,暗喻的就是家,这样的设计紧贴剧目的核心,最终两人也走到了一起。黄涓涓和朱贵兵两位主演演技精湛,对角色诠释准确,人物刻画深刻,成功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时髦老太太和顽固老头的形象。整体的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情感与思考交织的“小戏大作”。

  实验性和探索性,是创作好一台小戏的关键,也是创作好一台小戏的指导思想。以审问猫咪为主要情节就是徐瑛老师在创作上的一种探索,怎么去审问?能不能审出结果?则是韩剑英导演在二度创作创作上的一次实验。小戏的创排不同于大戏,时间、人物、唱段、台词等等都很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创作出一台好的剧目?《审猫》就是一份满分答卷。

  在小形式中见大主题——评长沙花鼓戏《平安是福》

  文/谌蕾

  2024年9月26日晚,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小品展演第四场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如期举行,当晚第一个剧目是由浏阳市花鼓戏传承保护发展中心创演的长沙花鼓戏《平安是福》。由潘煊编剧、张海鹏作曲、李蕾导演、姚广指挥,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花鼓小戏,属于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偏湘东的平浏醴路风格,曲调丰富。

  故事讲述的是女交警周萍萍在执勤时遇到大表叔违章并坚决给予处罚教育的故事,彰显了她刚正不阿、一视同仁的工作态度,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剧情主线非常简单明了,也是本届艺术节小戏节目单上剧情简介用最少的字数的戏,但叙述并不草率,通过叔侄两位主角的对手戏,大表叔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转变过程有条不紊地铺陈开来。这部戏除了两位主角还有群众在场,群众在剧中的存在似乎还有一种公职人员接受人民监督的意味,具有时代性特征。

  《平安是福》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侧重“情”的大表叔与侧重“理”的侄女之间的争论博弈,这样的舞台效果让我想到长沙花鼓戏的最初历史阶段即为旦与丑的“两小戏”,以及长沙花鼓戏源于“对子花鼓”的基础。现代小戏在形式上敢于回归、敢于做极致减法是值得称道的,再依托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辅以朴实自然的唱词与说白,活泼灵动的音乐与唱腔,格外真挚感人。值得一题的是,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演绎,该戏的指挥姚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族管弦乐指挥家,还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戏曲乐队指挥经验的指挥家,经过他的指挥与把控,台下的戏曲乐队与台上的演员有着非常默契的配合。

  作品的形式之“小”,丝毫不影响其艺术性之“高”,也不影响其承载社会之交通安全“大”主题,四两拨千斤,弘扬了“公正、法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艺的力量——观《平安是福》有感

  文/陈蓉

  花鼓小戏《平安是福》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戏,通过讲述交警周萍萍在执勤时对大表叔给予教育处罚的故事,将法律知识融入其中,宣扬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使法律知识更加贴生活、贴群众。

  在这个小戏中,不难看出文艺以其独特的语言,传递安全的火种,让大家知道平安是福的道理,普及了道路安全法。文艺的力量真是无穷大的。五十年代,国家刚刚推行婚姻法,当时的民众既不了解,也不执行。歌剧《小二黑结婚》应运而生,广为传颂,人人皆知。有人说:看一遍《小二黑结婚》胜过百遍婚姻法宣讲。

  《小二黑结婚》没有事件的堆积,情节紧凑、结构严谨、语言生动。他巧妙地将时代背景与人物命运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剧中人物形象鲜活、个性突出。小二黑的勇敢坚定、小芹的聪明善良、二诸葛的迷信顽固、三仙姑的自私贪婪以及金旺等封建恶势力的残暴无情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了剧情内容,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观赏性。我想这就是《小二黑结婚》由宣传戏蝶变为艺术之所在吧。

  浅谈口罩的艺术性——评浏阳市花鼓小戏《平安是福》

  文/陈志敏

  受三年疫情影响,街上时可遇见戴口罩行走的人。可骑摩托车的黄铁蛟却被交警周萍萍拦了下来,这是浏阳市花鼓小戏《平安是福》里的开场片断,观众从周师傅藏在口罩下躲躲闪闪的神色中看出有戏,戏的口子开得细,却开得令人寻味,都想知道口罩之下到底罩着什么样秘密。

  作为政府的宣传喉舌单位,基层院团免不了会排练一些宣讲政策法规的小戏,《平》剧一开始也给人这样的感觉,但随着剧情的发展,黄师傅面对周警官的严厉执法无处逃遁,不得不揭下口罩时,却也揭开了情与法碰撞的序幕,增加了戏码和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兴趣度。让整个戏既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也充满了故事的人情味、趣味性。

  黄师傅原来是周警官的大表叔,并曾为资助家境贫寒的周警官读书“掏心掏肺打零工,跑摩的四处赚钱”。昔日的恩情变成求情的砝码,大表叔希望大侄女萍萍“驼子作揖,起手不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自己。剧情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剧中同时增设群众演员,利用表演唱独特的曲艺艺术特色增加寓教于人的感召力,加大严正执法的公信力与透明度。周萍萍最终战胜自己,用法律法规做出正确的回应,给戏里的群众和在座的观众上了一场生动的安全课。小戏虽小却有人物性格,有生活情趣,有一心为民的大美情怀。不失为一个故事情节严谨的好戏,但个人认为当周萍萍面对大表叔的执问“你的良心被狗吃了时”,反应出来的表情不应该是羞愧,若在她的中心唱段中加入“既然出资送她上大学,就是要她学好知识明道理,如果她顾及亲情将表叔放,只会害表叔漠视法规藏祸根。明知道车祸猛如虎,知错犯错万不能”这些内容,人物性格会不会更丰满一些。

  寓教于乐,花鼓戏里唱安全——评浏阳市花鼓小戏《平安是福》

  文/戴会林

  《平安是福》是一出由浏阳市花鼓戏传承保护发展中心演出的新创花鼓小戏,主要讲述交警周萍萍对不讲交规的大表叔给予处罚的故事。作为一个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创小戏既贴合百姓生活富有教育意义,又层次分明饱含新意。编剧不按常理出牌,构思十分巧妙,把一个原本枯燥的交通安全的宣传戏写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这部作品在人物设定上非常好,也是该剧取得成功的法码。站在交规宣传角度上来看,小戏把违规超速、加装雨篷危害、无证无牌无保险、喝酒开车等一系列予盾集中于剧中人物身上,让人警醒。如果就这样演下去,作品就会很平,但编剧为了避开平铺直叙早就埋下伏笔,巧妙设构好了特殊人物关系,让故事发生在亲人之间就非常有意思了,也因此有了戏。大表叔哀求要通融,一句“分可以扣,但这罚款就要爷老子来交”引出了双方鲜为人知的情感纠葛。一句“设法通融将他放,夹道推车进退难”,交警如何决择成了故事焦点,也让人始料末及,把剧核推向了一个高潮。且跌宕起伏,紧扣心弦,整个剧的起承转合都流畅自然,把交警周萍萍形象无限放大,矛盾冲突令人破涕为笑感染全场,这样的作品深受老百姓青睐!

  穿越时空的博爱 ——评澧县荆河戏《双城情》

  文/万光华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澧县荆河戏《双城情》就以此为据,讲述了距今5000年前,一个穿越时空,具有博爱精神的故事。

  该剧通过讲述澧阳平原上城头山、鸡叫城两座史前古城,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先民们,在分享稻种过程中发生变故,从而双城交恶,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剧中主人翁九娘,作为城头山稻种的培育者,事件的关键人物,在危机时刻,九娘为了双城百姓的福祉,与鸡叫城首领不惜以身犯险,赴城头山化解危机。最终两城化干戈为玉帛,成就一段传奇。

  该剧以澧县特有的城头山、鸡叫城古文化遗址为背景,以地方传统戏曲荆河戏为呈现方式,足以可见其地域文化底蕴之雄厚。剧目用无奇不传之手法,将九娘这一人物的博爱精神立于舞台之上,让观众在享受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远古文明的启迪。实属文旅融合宣传之佳品。

  送给观众的一张文旅名片——谈谈荆河小戏《双城情》的弦外之音

  文/章宏

  一部戏从策划到出品,离不开创作者的苦思冥想、推陈出新。故事发生在距今 5000 年前,美丽富饶的澧阳平原上屹立着城头山、鸡叫城两座史前古城,这是一个由稻田孕育出的文明。先民们在此“掘壕筑城”、“饭稻羹鱼”。播种时节,城头山的九娘打算将培育出的新稻种送一坛给相邻的鸡叫城,由此引发了城头山与鸡叫城之间的矛盾。然而,最后一幕却出人意料,两城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此剧展现了中国水稻的起源以及人类文明的重大进程。荆河小戏《双城情》的成功展演,让我领会到了其弦外之音,其可贵之处在于一举三得:

  其一,演出单位是澧县荆河剧院和澧县文化艺术研究所,这表明此戏实现了艺术理论与舞台实践的深度融合。再加上编剧、导演、灯光、音响、舞美、道具、服装等各个艺术门类的精妙配合,小戏的成功便在情理之中!

  其二,出品单位在澧县,剧中所宣传的“城头山”遗址也在澧县,那么这个小戏无疑是澧县的一张宣传名片,澧县必定会加大投入,政府也不可能不重视!

  其三,文旅向来不分家,既然这部小戏属于文旅融合题材,并且还是一部好戏,文旅厅没有理由不加以推广。

  更为重要的是,我从中领会到:憨厚、勤劳、谦让、大度的澧州人民借用荆河小戏《双城情》的精彩演绎,热情邀请全省观众走进澧阳大平原,游览城头山遗址。

  “双城情”还是“双城记”——评荆河小戏《双城情》

  文/谢春凯

  何其幸哉!五千后还能一睹澧阳平原先辈们掘壕筑城、饭稻羹鱼的风采。当然,不管是否全部真实还原当年,但通过看这个戏着实打开了我们对于远古的想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由谭丽莉老师领衔主演的《双城情》是一个文旅深度融合的荆河小戏,故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的城头山、鸡叫城这两座城之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城内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殷切地希望《双城情》能早日在城头山、鸡叫城这两个景区跟游客见面!

  《双城情》以稻作农业为主线,主要讲述了播种季节到来时,城头山的九娘把育出的新稻种赠送给鸡叫城首领,老首领坚决反对,从而引发了两城之间的争斗。最终在九娘的从中斡旋下,两城化干戈为玉帛,结为同盟的故事。

  九娘的行为,无疑是对勤劳与分享精神的最美诠释。她以“星移斗转勤耕耘”的毅力和决心,历经辛勤努力,终于“育出稀有新稻种”,这不仅是对农业科技的贡献,更是对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而她在成功之后,没有选择独享这份成果,而是慷慨地将新稻种送给了隔壁的鸡叫城,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的原因简单而伟大——“好让我们育出来的新稻种撒播天下,让更多的人吃上稻米”。

  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分享的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九娘深知,一种好的稻种,只有被广泛种植,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她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对邻里的关爱,更展现了对全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大局观和共享精神,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当初我一度把这个戏的名字记成是“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因为狄更斯的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太有名了。那么,我就想咱们这个小戏,何不也取“双城记”这个名字,一是“双城记”名字不会太“跑题”,二是因为当主持人报幕时,这个“双城情”的“情”字已经在观众心中有了第一印象,是否会弱化剧中所营造的戏剧冲突?因为“我”已经知道有一个“情”字了,那么我看到剧中冲突后,就会觉得“没事的,肯定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女性的力量——评荆河戏《双城情》

  文/谭孝红

  两个古城产生了冲突,牵涉到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这时,一位女性挺身而出,从中斡旋,从而使得我们人类先祖成一统,共创身后的人类文明。历史上因为一个女人而改变社会命运的有不少真实案例,在艺术领域里,因一个女人而出现剧情陡转的情形更多。在《双城情》中,体现了一个“情”字,正是九娘的善良之情,大同思想,从而使稻种传播到更多的地方,裨益更多的天下黎民苍生,也正是这样,使得中华民族浩荡前行,共创多姿多彩的华夏文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九娘的作用,九娘的力量。

  稍提一点遗憾的感觉,该剧以历史为依据,也构建了较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总感觉还是有点不过瘾,感觉戏味淡了点,可能因这个戏的口子开得较大的关系,似乎可以做一个大戏。

  在这次艺术节中,有许多历史小戏(包括群文口的小戏小品),大都是为了宣传地方上某个名人,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基本上能把当年的史实呈现出来,但总感觉还是少了一些“戏”味,少了一些趣味,有讲述故事之感,有情景剧之嫌。对于这类小历史剧,如何在历史真实与“戏”中找到平衡点,还可能需要动一番脑子。

  《双城情》短评

  文/张湘彦

  《双城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无论是音乐唱腔,还是风味道白、服化道效等都保留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再加上歌舞并重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更多荆河戏这个地方剧种的古朴神韵。

  有意思的是,我却在这部历史题材戏中品味到当代精神的内核!套用一句时下流行语,“九娘”是绝对的“爽文大女主”。她作为城头山首领的接班人,深受器重、智勇双全。无论两座古城之间有多少矛盾,无论她想完成的事业有多么困难,她就像克服地心引力那般,努力摆脱规训,一步步走向意志的主宰,一次次完成突破与超越,最终实现了“稻谷飘香满华夏”……

  此外,该剧的体量明显可以成为一台大戏。当然,大小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它完全可以响应文旅结合政策做成驻场演出,成为澧县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希望《双城情》继续打磨,长演不衰。

  来源:湖南省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