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纪检监察研究经验总结暨理论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大有书馆举行。会议由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和纪检监察研究院主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法律部指导。会议旨在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简介和学位基本要求,总结湘潭大学十年来秉持“扎根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的研究理念,完成反腐败国家重大招标、重大委托项目的基本经验,以《纪检监察理论体系论纲》书稿为取径,探讨纪检监察理论学科建设。
来自全国人大、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浙江省委党校、湖南大学、湖南省警察学院的50余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分为三个致辞讲话、专题汇报、主旨研讨三个阶段,分别由湘潭大学法学学部部长李仕春、纪检监察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蓉和中央党校政治法律部李勇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鲜铁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湘潭大学教授谢勇,中央纪委驻最高人民检察院原纪检组长、湘潭大学教授莫文秀一致认为,作为毛主席提议创办并题写校名的综合性高校,其法学学科特别是反腐败和纪检监察特色研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伟人故里,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开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支持下,成立了湘潭大学反腐败司法研究基地。教育部每年下拨5名法治反腐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指标,形成了一支以法学为主,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法治反腐科研团队。为纪检监察理论研究和实践奠定了丰厚基础。
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教授、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吴建雄,副院长张义清、穆远征先后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湘潭大学完成国家社科重大招标和特别委托项目集成性成果《纪检监察理论体系论纲》的学术背景和总体框架、基本内容。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格局的传承与发展到新时代我们党反腐败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从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科学意涵和实践伟力到习近平权力监督理论及其实践转化科学要义,在法治反腐和纪检监察理论研究中锤炼“扎根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的研究品格。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专职副书记李红,湖南警察学院校长、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教授廖永安,人民出版社编委委员、《新华文摘》编审王青林先后讲话发言。一致认为,在纪检监察二级学科设置中,纪检监察理论之所以列在党的纪律学、监察法学、廉政学三个学科之前,是因为构建纪检监察学理论体系的“头等大事”。而从学科研究现状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专家学者以不同方式形成了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系统化、理论化、学科化研究,这些研究要么关注党内法规或党的纪律,要么关注监察法学或廉政学,鲜有对纪检监察理论进行研究的学科成果问世。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明确纪检监察理论作为纪检监察元学科定位和要求颁行的基础上,以编撰《纪检监察理论体系论纲》为取径,探索纪检监察理论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很有必要。
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编审张少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梅,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反腐败国际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魏昌东在讨论发言中一致认为,纪检监察理论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理论探索。必须紧跟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安排,紧贴纪检监察理论和实践发展需要,围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重大时代命题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学理概括,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纪检监察理论体系提供助力。要加强对廉洁文化和廉政制度的历史研究,从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长河和湖南丰富红色资源、湖湘文化自带的廉洁基因中汲取智慧力量,为做好当下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伟,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权力监督研究中心主任董瑛,湖南大学教授、廉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袁柏顺,人大复印资料编辑王丽、刘芳等先后在研讨会上发言。一致认为,湘潭大学十年来在开展纪检监察理论研究中,谨记毛主席“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殷殷嘱托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伟人故里,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的重要指示,坚持以学术讲政治,以法治论反腐,在多元化的学术思潮中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反腐观;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战略,凝聚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共识;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守正创新,以高度的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推进纪检监察理论体系建设的经验,值得总结。对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