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江苏天才少女姜萍彻底火了。17岁的她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排名第12!

  单看“第12名”,似乎不足为奇,但是放在相关背景下,这个成绩显得光彩夺目、殊为难得——她是全球前30名里面唯一的女选手;获得较好成绩者基本上是来自清华、北大、剑桥等世界名校,而她是来自一所中专学校;全球有数万名选手参加竞答,包括诸多AI智能模型,指导她的老师也曾参加竞赛,仅获得第125名。因此,姜萍成绩一经公布,引起了社会惊呼,不少国内名校纷纷表达了破格录取的意愿。

  赞扬和礼遇皆为情理之中,但姜萍事迹所突显出的社会意义更值得人们深思。

  一方面,是教育和成才模式的选择。通往成功和成才,确有“朝天大路”和常规模式。但是,不拘一格和个性化选择也是人生进阶的重要选项。人的出身和环境很难提前选择,但人生就像一片旷野,并没有固定的成功路线。教育和成才也具有多种可能性,我们不要被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所迷惑。“珍惜自己热爱的东西,不被他人定义”,终有一天你会明白,自己所坚持的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姜萍看似“无心插柳”的爱好,无形中让她多了一项别具一格的未来选择。

  另一方面,是珍视基础学科的价值。基础学科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具有本质意义和底层逻辑上的宝贵价值。然而,由于发展基础学科投入大、周期长、最终结果颇具不确定性,现实中不少人将基础学科视为“无用之学”。众所周知,要在数学上取得成就必须常坐“冷板凳”,要进行大量逻辑推理的专业训练。能够选择它们作为努力方向,投入热情和精力,实为难能可贵。姜萍是一名中专生,选择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但是,她将数学当做自己的爱好,而且喜欢挑战难题,最终因为这份执着和热爱脱颖而出。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需要基础学科领域的突破作为支撑。这也正是社会各界对姜萍高度赞誉的深层意义所在。这里,我们要对和她同样执着热爱“无用之学”的人、指导帮助她的老师以及阿里巴巴表达敬意。

  以普通中专学生的身份获取全球性竞赛佳绩实属小概率事件,以业余爱好挑战专业选手并且逆袭成功殊为不易,但是姜萍的所作所为同样不失其示范价值。非宁静无以致远,真热爱必有所成——对于刚刚完成高考、正在思考筹划未来的莘莘学子来说,姜萍所展示的正是最好的“人生一课”。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