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唐·杜甫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译文

  玉泉山玉泉寺以南就数岳麓山麓山寺最特殊,道林寺似乎在比赛谁的山林沟壑最幽静盘纡。

  寺门高开向着洞庭之野,殿脚仿佛插入了远处的赤沙湖。

  据说炎热的五月天这里的风还是凉飕飕的会把佛骨吹冷,昼夜六时天乐不绝总有人来朝拜香炉。

  来到这灵山胜地步步踩的都是像雪山上长着的香草,僧宝和合人人顿觉心性圆明犹如沧海之珠。

  多层寺塔只有壮丽的宫墙差堪匹敌,跟松间道路同样清凉的还有那香积厨。

  莲池里交响着共命鸟,红日高照两寺的黄金牓都反映出三足乌。

  渡海去寻方丈、蓬莱很费时间,穷河源寻玄圃谁知是有还是无?

  暮年且喜到这儿来路很近,更何况春天里游山还可仰仗蒸腾的暖气把我搀扶。

  白发飘然此身何往?傍烟霞诛茅筑屋倒可在这里隐居。

  虽然桃花源里人家的制度已有改变,可羡那橘子洲头的田土仍极膏腴。

  潭州城中民风淳古,太守衙门里不闻喧呼。

  古时候的人遭遇衰世都韬光养晦,于今幸喜来此乐国休养多病的微躯。

  就是现在来投靠老禅师也不算晚,功名富贵并不值得贪图。

  我早知道谢客已习惯于访胜寻幽,还应该细学周颙以免清兴孤。

  一重一掩的山林跟我息息相关,简直就是我的肺腑,山鸟山花我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友于。

  宋公放逐岭南过此曾赋诗题壁,他还分了份景色留给了老夫。

  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春作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仇兆鳌《杜诗详注》于此诗题下注云:“蔡兴宗《年谱》编在大历四年春初到潭时,诗云‘春日暖正其时也’。”杜甫由岳阳白马潭出发二月下旬至潭州,停舟数日,游览了长沙名胜岳能山及麓山道林二寺而作此诗。马积高认为应把此诗偏次于《清明二首》之后,但不是诗人由岳阳赴衡阳经潭州时所作,而应作于复由衡阳返长沙之后不久。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在湖南的创作成就和艰难岁月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史”。

  安史之乱平息之后,朝廷却没有铲除安史的旧部,战乱仍然频繁,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报国无门的杜甫携妻挈子在湘鄂之间开始了新一轮漂泊。公元768年冬,杜甫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眺望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联系到国家憔悴,自己身世沉浮,不禁感慨唏嘘:“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公元769年,贫困交加的杜甫由岳州去潭州(长沙)投奔亲戚,途经湘阴。湘阴山川灵秀,气候宜人,黄陵胜迹,湘妃青冢,屈贾遗风,留下神奇的传说。美丽的青山岛,清澈的湘江水,渔村夕照,平沙落雁,二湖映月,三峰耸翠,远浦归帆,饱经风霜的杜甫内心在湘阴得到暂时的安抚,他留连忘返,饮酒论诗,留下许多诗篇。“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青”“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这些都是杜甫在湘阴留下的诗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湘阴知县听说大名鼎鼎的大诗人杜甫来了,具酒置肉,邀请诗人做客,在湘阴暂住。湘阴东湖,群鸟翔集,锦鳞游泳,也许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杜甫在湖边一边悠然垂钓,一边构思沉郁顿挫的诗句。杜公垂钓成为湘阴人的千古美谈和一道人文风景。

  杜甫离开湘阴逆水南行准备去潭州的时候,在乔口写下一诗:“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杜甫后来辗转流离于潭州、郴州一带,在途中又逢战乱,亲友音讯全无。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天,他由潭州北返,饥寒交迫,身衰体弱的杜甫在一叶孤舟上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湖南亲友》的绝笔,撒手西去,一代诗圣就这样在湖南与世长辞,墓葬平江。

  来源: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