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公布了2022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在这份名单中,谷医堂凭借自身实力跟影响力荣誉上榜。
经过国家主管部门层层遴选,谷医堂于2022年7月成功入选教育部项目指南通过企业,公示后2个月内共收到超过30家国内外高校、70余名高校专家的产学合作申请,经过骆敏教授与各大高校、教育部专家多次协调、评审、答辩,最终教育部批准本批次立项的有9大项目。
为了让外界更加明确了解这9大项目所研究的领域,谷医堂推出教育部项目巡礼系列,首推项目为——针对常见慢性病和心理疾病中西医干预措施的科普宣传和标准化研究。
该项目由谷医堂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项目有资深专家的加入,陈山泉女士为香港中文大学食品及应用科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研究中心荣誉副研究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教育部直属协会)常务理事及大学生健康分会秘书长。该项目主要成员还包括卢芳国、于是、潘英姿、赵庆,都是业内的佼佼者。
项目相关背景和基础介绍: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目前我国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数量高达数千万,有超过2亿人一生中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预计到2030年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数量达到2.5亿人,总患病率高达17.5%。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并且强调通过不同形式的科普教育提高民众健康水平。然而我国目前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常见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的教育普及工作开展并不多,并且尚未探索出一套标准化健康科普方案。基于现状,本项目以中医理论和西医实证结果为基础,梳理总结常见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和痛风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干预措施),制作相关科普材料,并且将以上流程标准化,制成标准化文件,配合系列科普材料进行推广,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项目团队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素养。项目负责人获批教育部全国首批“教育世家”,现为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大学生健康分会秘书长(隶属于教育部与卫健委)。陈老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从教生命健康类课程10年,参编国家卫生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食养学》等3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4项目,并被邀请到国际、国家级及省市级会议和相关单位进行专题报告10余次。
团队在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健康管理领域积累了多年的慢性病管理经验及中西医结合相关知识。陈老师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研发针对特殊人群(减重、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创新健康料理及小食几十道,构建一站式在线膳食评估平台,储备针对特殊人群的带量食谱几千顿。项目负责人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科书《中医食养学》编委;全国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健康药膳学》编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创新教材《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副主编。
在针对不同人群的科普形式上,项目团队制作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材料,经验丰富。项目申请人开发并教授的全校选修课程《营养与健康生活》,深受学生欢迎,被学习强国平台和学校公众号多次专题报道,并获得广东省教学改革课题资助。陈老师与WHO东南亚大区食品专员合作进行食品安全提升与科普宣传,获得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资助,并完成了多场全网在线直播,最高单场在线观看人次2.5万人。制作的营养宣传短视频获得官方认可,并在深圳地铁和公交上播放,年覆盖超过20亿人次。针对中小学的营养教育,团队参与完成了广东省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和深圳市青少年食育教材的编写。
项目的特色和亮点:
(1)以普及民众健康知识、提高民众健康水平为目的,以科学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方式针对目前常见慢性病与心理疾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尤其是考虑不同年龄段的特性进行针对性分析。
(2)以往的宣传普及往往因为内容、形式以及渠道等选择不佳导致普及效果不够理想,本项目注重前期调研,对受众需求与喜好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开发,以期制作出实用性强、浅显易懂的科普内容,并且制成短视频、推文、课程、直播等多种形式投放发到不同平台进行推广,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增加覆盖率。
(3)本项目注重开发流程中的标准化优化,为以后相关科普内容的制作以及普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标准化方案,形成了一套科普工作方法论。
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常见慢性病和心理疾病中西医干预措施严肃科学的健康内容,以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提供给民众,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水平。
项目建设内容:
(1)以中医理论和西医实证结果为基础,梳理总结常见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干预措施;
(2)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开发不同的健康科普形式,通过短视频、科普文章、系列课程、直播互动等方式,将梳理的常见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干预措施制成系列科普材料;
(3)将以上流程标准化,制成标准化文件,以便配合系列科普材料进行推广。
通讯员: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