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为缓解游客过多景区拥挤,拟投资55亿仿建一座一模一样的小镇,此举引来网友热议。全国各地屡现各种山寨建筑,山寨建筑到底是“形象工程”还是“城市营销"
一个拟投资55亿元人民币,完全模仿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古城而建的新镇“烟雨凤凰”将于年内动工。以解决日益增多的游客与凤凰古城接待能力不足的矛盾。
今年上半年,凤凰古城共接待游客31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62亿元人民币。8月份以来,凤凰古城的日均游客量超过5000人次。
对将于年内动工兴建新镇“烟雨凤凰”,湖南凤凰古城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介绍,“烟雨凤凰”是湖南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将在距凤凰古城6公里之外再造一个新镇,作为新的游客服务区来释放古城的接待能力。他说,“这并非建设简单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我们期盼能在传承和弘扬凤凰文化的同时,续写凤凰的历史,成就新的经典。”[详细]
惠州博罗县一个名为“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小镇的地产项目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据媒体报道,花60亿重金打造的克隆版奥地利小镇将集居住、度假等功能于一体。有网友称,这一仿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型综合项目并无生命力可言,山寨版小镇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甚至也有业界人士对此直接炮轰,称其为“只学表未及里”的生搬硬套。
实际上,类似的仿国外建筑的旅游地产项目在国内早有先例,东部华侨城的茵特拉根小镇曾一度吸引眼球,然而有业界人士分析,其吸引力也正在逐渐减弱。在旅游业复制风盛行的当下,复制项目的长期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复制性发展能否注入文化灵魂?它的生命力将维系多久?这种模式是否该应该摒弃?我们邀请到业界人士就此展开探讨。[详细]
江苏省无锡市,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江阴华西村,农民集资30亿元建起的“黄金酒店”于10月8日开业。酒店豪华客房中的总统套房,向参观者揭开了面纱。该酒店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楼体高度高328米,共74层,列中国第八、世界第15位。图为总统套房内景。
游客发现在华西村也能看到克隆的长城和天安门等著名景点。据当地负责人介绍,这些克隆景点让当地人在家门边感受到华夏河山的美丽,也成为华西村发展旅游业的亮点招牌。[详细]
广州的某个度假山庄复制巴厘岛的风情,把岛上的一种草棚树也移植过来了,但广州的气候毕竟不同于巴厘岛,更为潮湿,草棚容易霉烂,所以说,不应该只学习其表皮,所谓的复制、克隆、照搬,不见得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这个也同样,显然只复制了皮毛,文化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复制内容为零。如果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它不过是一个局部放大版的“世界之窗”,把国外的建筑照搬过来,但是随着国人出国旅游的经验越发丰富,这些东西的观赏价值也将随之降低。而这种毫无文化关联性的复制,加之惠州和奥地利气候上也天差地别,令这样的复制显得很无厘头。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挖掘本土文化,而另一种则是移植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的文化,从操作层面来说,后者当然更为简单,你可能只需要拍拍人家现成的产品,回来按着照片,依葫芦画瓢造一个一样的。这种做法走的是捷径。但这个“复制”的确有很大的局限性。[详细]
类似仿国外建筑的项目,对一般游客而言或许吸引力逐渐在减弱,但它们作为婚纱摄影,或是拍戏拍电影的外景拍摄基地,却有一定的价值,它们可以发挥这方面的功能,或能掀起婚纱摄影旅游的热潮。
这类型旅游产品刚刚出来时,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或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逐渐减弱,如果没有文化的生命力作支撑,它们或将成为空洞乏味的一堆仿建筑,魅力锐减。[详细]
一般而言,这种山寨、复制手法的造景,并非旅游企业单方面所能完成,旅游企业的投资,一般会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方面等等。而且大型的旅游项目,它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旅游和地产的联姻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且快速造景对于地产商们而言并非难事。利用旅游地产项目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这是目前一些二三线城市中常见的发展模式。然而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存在,以“旅游”之名,行“地产”之实,并没有旅游的相应配套功能,这无疑对旅游的长期发展无实际意义。
旅游地产的迅猛发展的确存在隐忧。这指的是开发商只做地产而非做旅游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旅游地产项目的确存在投资局部性过热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泡沫,而这方面我们需要政府对此进行理性引导。实际上,目前我国还处在大众化旅游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还大部分处在“有没有”的阶段,但现在片面追求高端,争风开发旅游综合体的风潮愈演愈烈,亟需有关部门作出正确引导。而在旅游项目开发的审批中还有待把关。[详细]
针对“山寨建筑”,有些网民斥之为“哗众取宠、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而一些干部则表示,这么做是一种城市品牌营销手段,能吸引大众目光,方便招商引资。
优秀的标志性建筑不但能提升城市形象,还能带动投资、商贸和旅游的发展。像埃及的金字塔、悉尼的歌剧院,这些经典的建筑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向往。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城市热衷于“傍名牌、仿经典”,大搞“山寨建筑”,想的是张扬美名,却收获了不少骂名,令人深思。
“一个地方发展的灵魂是开拓创新,而不是机械模仿。”,不伦不类的“山寨建筑”层次较低,不仅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匹配,而且明显有抄袭嫌疑。舆论质疑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有益监督,可以防止政府乱花钱,引导政府决策时更注重实际、更突出创新、更关切民生。[详细]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复制,这也许是因为缺乏创造力,也可能因为我们缺乏对自然对建筑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