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吃槟榔的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湘潭县志》就载有当时槟榔市场盛况:“城市街衢三重,长十五里,三乘之,里三百步,率五步一桌子卖之,台面相向,计每桌日得百钱之利。”
据说毛主席也很喜欢槟榔。《湘潭文史资料》载,解放后,毛泽东读私塾时的老师毛蕊珠常去北京看他,每次总要带点辣椒、酱油、槟榔之类。有一回带槟榔去,主席很高兴,拿起一口槟榔就吃,医生马上制止。主席说:“吃了几十年,从没检验过,没关系。”
湖南人爱吃槟榔,据说与瘟疫有关。传说在清朝顺治年间,湖南瘟疫流行,很多人身染疾患,吐泻而亡,而当时在湖南的一些海南商人却安然无恙。人们观察发现,这些海南人平素爱吃槟榔,于是关于槟榔可以祛邪抗病的传说便传开了。不少小贩纷纷从海南引进槟榔,作为一种治病的良药。久而久之,吃槟榔在湖南便成了一种习俗。
槟榔,有味道也有文化。槟榔果,也叫文官果。槟榔又叫作宾郎,本是贵客的意思,用以献人,有尊敬、吉祥之意。据史记载,唐德宗驾幸奉天,有百姓献槟榔果于驾前,德宗十分高兴,赏赐献果人以官爵,于是人们又把槟榔果叫文官果。由此可见,槟榔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摘自2007年5月28 日《张家界日报》,原题《湖南人的悠悠槟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