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李谷一的家 住新至善村26栋42号

A-A+2013年1月7日红网评论

  第一代

  新至善村第一代代表姜运开,“头戴草帽,脚穿草皮鞋,腰上还扎一条萝卜手巾”

  “新至善村共六十八家,‘文革’前这里的老住户就只剩三四家了,而从1953年新至善村建成,一直住在村里没动的也就只有我们家。”金小波说。

  金的母亲陈慧霞,今年92岁,仍思维敏捷,记忆清晰。退休前,她曾在湖南师大担任医务工作。在这之前,她还是“广东顺德公立医院”毕业的一名医官,抗战时曾辗转沅陵、重庆、昆明等地。在她的回忆、帮助下,金小波将新至善村老住户们的故事逐一梳理。在金小波看来,父辈们就是地地道道的新至善村第一代。

  原湖大、师院总务长姜运开教授,则是新至善村第一代中的传奇。他坎坷曲折的一生,也是新至善村众多高级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姜早年留学日本,对古汉语研究有较高造诣,同时还主管全校的行政后勤工作。他亲手规划了新至善村的修建,曾住新至善村18号。就是这样一位教授和干部,在村中教师子弟的记忆里,上班却习惯“头戴草帽,脚穿草皮鞋,裤腿卷到小腿处,腰上还扎一条萝卜手巾”,迥异于当时知识分子的打扮。

  这是一位被认为“充满毅力和自信,不会让人任意摆弄自己命运”的人。姜于1957年被打成右派,搬离了新至善村,在农场喂猪,到师院学农基地劳动,坎坷二十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搬回村中居住。他以74岁高龄重拾学问,出版了一系列古汉语专著并获赞誉。

  姜运开教授于2010年逝世,享年106岁,是湖南师大第一高寿老人。而据金小波统计,在新至善村住过且高寿的老教授们,人数逾十四位。新至善村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着长寿村的美名。

  第二代

  李谷一的家,就住新至善村26栋42号

  2012年9月13日下午,从金小波家所在的4栋8号后门出来,沿着屋后的一条小道往左上坡,进入“48家”的范围,金站在26栋前,指着它的大门问:“你们知道这里住着谁吗?”

  新至善村26栋42号,那里曾是李谷一的家。1957年,李谷一的父亲李世康和母亲向大威携全家搬到这里,李谷一就在师范学院的子弟小学读书。金小波的哥哥曾和李同班,记得她是个十足的辣妹子:“班上男同学打乒乓球,李也要打,不给她打,她就睡到乒乓球台上,大家都打不成。”

  年纪稍长,李谷一到河西的左家垄寄宿读艺校,每周六下午从湖大进村回家,会经过金小波家屋后,有时候会看到她,“穿着练功的灯笼裤子,裤腿裤腰肥大,鼓鼓墩墩的,走过时带起一阵风”。

  同李谷一一样,郑凯南(曾住27号,影视制作人)、申丹(曾住66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黄巨年(曾住10号,画家)、魏觉(曾住11号中联重科总工、副老总)、陈娉美(7号,师大教授、心理学专家)、贝兴亚(曾住29号和13号,博导)、葛懋琛(曾住21号,博士)……更多的新至善村第二代在这里长大。他们中的多数人在结束知青生涯后,就没有回新至善村。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顶替父母职位,回到师大工作。成家立业后,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也没有住在新至善村,而是购置了更为宽敞舒适的商品房。

  2011年6月,新至善村的部分第二代在湖南师大图书馆聚会,有近三十人参加,他们中大都是六七十岁的人,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了。许多人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回新至善村……葛懋琛特意从美国赶了回来,郑凯南赠给朋友们她的新书《金陵秘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