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系统整齐壮观
清代雍正初年,“改土归流”的政策一出,全国2000多个土司政权末日来临。永顺土司王成为流官,繁华的老司城也渐渐废弃。历经200年沧桑之后的老司城,如今已成为永顺县麻岔乡的一个小村,村中尚有几十户人家居住,城内的宫殿木楼、城墙和祠庙等建筑虽然萧条,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古城昔日的雄浑气势。
老司城遗址核心区域约30平方公里,地上地下文物遍布。土司内宫、寝宫、乐宫、地宫、御街和城墙、城门、烽火台、摆手堂、演兵场、土王祠、祖师殿等,建筑格局完整。祖师殿、摆手堂等至今仍然是土家族的纪念碑性建筑,与老司城一起构筑了土家族群的集体记忆。
上世纪90年代,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局、永顺县文物局,先后三次对老司城及外围相关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今年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老司城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到今年年底结束,将为老司城遗址的保护维修方案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城门是城址发掘的中枢,对于弄清老司城城址的整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发掘的大西门位于宫殿区西侧,门道由卵石砌成的路面、台级与红石条砌成的路面、台级组成,下接右街的卵石街道,并与古码头相连,上与宫殿区内的道路相接,门道左侧发现一处门楼建筑。
门道两侧的城墙以红砂岩错缝平铺叠砌,西北部城墙保存完整,最高处高达6米,尽显土司宫城的恢宏气势。南门区尚在发掘中,目前已呈现出清晰的城墙、卵石环城道路,规划整齐、建造精良的地下排水系统尤为壮观。
此外,湖南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此次调查中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2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题铭等,对老司城的军事设施、宗教中心、休闲区、王族封邑的空间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