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9日,2024湘西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第二届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在湘西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办。此次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不仅是一场湘西非遗文化的精彩展演,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守护,不仅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紧密交融,更为湘西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行浸式非遗展演:文化与自然的华美交响

  活动期间,整个芙蓉镇都变身为非遗活态展览馆, 50余家非遗工坊与百余名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各展所长,为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目不暇接的非遗技艺大赏。

  铜柱园里,欢快热闹的打溜子声中,土家梯玛上刀山、下火海,表演了一个又一个几乎失传的绝技;土王桥上,山歌、民歌此起彼伏,绣娘们指尖生花,苗族挑花精巧别致,素绣素雅清新,土家打花带明丽醒目;听涛路上,猴儿鼓、湘西三棒鼓、文武茶灯在悬崖瀑布间回荡,震撼人心;跳岩畔,苗族八人秋新奇抢眼,引起欢笑声、掌声一片;芙蓉戏院,阳戏、汉戏、辰河高腔轮番开唱,传唱千年或铿锵、或婉转之历史跫音。非遗技艺与芙蓉镇的大美山水相映成趣,共同谱写了一曲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美乐章。

  把湘西非遗带回家:触手可及的文化瑰宝

  活动期间,芙蓉镇非遗市集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苗族银饰的华美、土家织锦的细腻、苗绣的绚烂、竹编的精巧、蜡染的古朴、土陶的匠心,湘西泡菜的脆辣、腊肉的咸香、永顺莓茶的回甘、古丈毛尖与黄金古茶的香醇,都呈现在一片非遗市集中,让人目不暇接。游客们驻足其中,亲眼见证、亲手触摸、亲口品尝这些非遗工艺与美食,更纷纷慷慨解囊,把这些独特的“伴手礼”带回家!

  在芙蓉镇,非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在,是可以“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带回家、融入生活”的日常。

  湘西非遗新地标:古今交融,玩转非遗新潮流

  6月8日,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综合性体验展示馆在芙蓉镇景区的五里石板街盛大开馆。这座集湘西非遗、国潮文化、青年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展示馆,作为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湘西文化桥梁,不仅是土家族与苗族千百年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更是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实用与创意的完美融合典范。

  非遗综合性体验展示馆的开馆,标志着湘西州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该馆将继续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新时代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新发展、呈现新气象。

  《踏歌千年》非遗晚会:光影交织中的文化盛宴

  6月8日晚19:30,湘西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第二届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大型非遗主题晚会《踏歌千年》在芙蓉镇摆手堂隆重上演,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彦芳为本次活动宣布开幕▲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彦芳为本次活动宣布开幕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叶红专,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龙颂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彦芳,省政协委员、省旅游景区协会会长、湖南华夏投资集团董事长钟飞,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高湘文,州政协党组成员、永顺县委书记彭军,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谭必四,州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向汝莲,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刘国峰及州县市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学者和百余名非遗传承人共同出席了活动现场,杨彦芳部长为本次活动宣布开幕。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鹏致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鹏致辞

  晚会上,王鹏代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致辞,他表示,本次活动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湘西文化生态保护成果的盛会,它的举办一定会开创湖南文化生态保护新格局。“芙蓉镇就是非遗赋能文旅发展、非遗守护和传承弘扬的成功典范案例。这座非遗在沉浸式演艺中鲜活呈现的传承场景,是千百万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芙蓉镇文化密码、湘西文化密码、湖湘文化密码和中国文化密码。”

▲湘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高湘文致辞▲湘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高湘文致辞

  高湘文副州长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他提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与武陵山区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保护机制,提高保护水平,共同推动土家族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湘西州政协党组成员、永顺县委书记彭军致辞 ▲湘西州政协党组成员、永顺县委书记彭军致辞

  彭军书记表示,永顺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活动现场,领导嘉宾们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保护区网络推荐官、网红非遗传承人、网络推广大使们颁发了聘书。

  随后,《踏歌千年》主题晚会以土家吊脚楼为幕布,以绚烂光影为画笔,以弘扬湖湘文化、展现湘西地域特色、宣传优秀非遗项目为主题,将现代声、光、电与地域风貌、民风民俗、历史传奇等相融合,通过器乐、武术表演,情景歌舞和歌曲联唱等形式,呈现立体多维的湘西记忆,让观众在歌舞中体验湘西胜景与多彩的民族风情。

  “故土原声”篇,苗族鼓舞《鼓迎四方》燃起了整场晚会的热烈氛围,打溜子、咚咚喹、梯玛歌、铜铃舞等土家族器乐集萃描绘了《毕兹卡的节日》热闹场景,多声部苗族大歌《吉宝颂》将民间故事娓娓道来。“祖先歌舞”篇,土家上梁歌舞《梁歌不息》、苗绣舞蹈《永远的数纱》、山歌戏曲联唱《湘西声腔》,土家山歌、苗族民歌、辰河高腔、阳戏、非遗摇滚歌曲等轮番上演,演绎了土家苗乡儿女的丰富情感与质朴生活。“薪火赓扬”篇,苗族拳术表演《武镇苗疆》、苗画情景表演《画里苗疆》、年节民俗表演《狮鼓调年》、土家风情舞蹈《欢乐舍巴》和大团圆《摆手庆吉祥》等精彩纷呈,更是藏着湘西民俗文化的智慧。多平台同步线上直播让更多国内外网友隔着屏幕领略到了湘西非遗魅力,感知传统文化之美,从而了解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

  “2024湘西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第二届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的举办,不仅让游客们领略到了湘西非遗的无穷魅力,而且彰显出湘西州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坚定不移。一直以来,湘西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湘西力量。

▲挂在瀑布上的千年芙蓉镇▲挂在瀑布上的千年芙蓉镇
▲五亿年前的海底奇观-红石林▲五亿年前的海底奇观-红石林
▲土家族的母亲河-酉水画廊▲土家族的母亲河-酉水画廊

  展望未来,芙蓉镇·红石林度假区将继续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非遗资源,积极探索“非遗+”的创新发展模式,以此推动非遗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助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继续为建设更加美丽、更具文化底蕴的湘西贡献力量,积极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氛围,持续为土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湘西州的文旅事业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湘西芙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