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粉好吃,烟花好美,音乐很好听,捡瓷很爽,大剧很好看,人们很热情……”5月1日,2024年湖南醴陵夏季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第二届醴陵炒粉节在“瓷城古韵 一江两岸”启动。炒粉节期间,万碗炒粉礼天下、万人古街美如画、万民同唱一首歌、万件美瓷尽兴捡,万束烟花耀瓷都等游乐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数万游客,醴陵用活流量密码,迅速出圈,为城市积聚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黄永强 摄黄永强 摄

  五一期间,各个热门景区人从众,上演着“堵人、堵船、堵骆驼”的场景。“风景没看到,全是人头”,是很多游客的真实体验。但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一些往年较为低调的中小城市今年也强势崛起,成为不少游客心中的首选旅行地。民众对旅游品质的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媒体的扩散效应,都给了广大非著名旅游城市更多出圈的机会。在“反向旅游”渐成趋势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地域特色优势引流是广大中小城市的机遇也是挑战。

  美食是一种文化载体,作为醴陵最负盛名的菜品,醴陵炒粉是当地居民街边早餐和夜宵的绝对主角,更是令游子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从淄博烧烤到醴陵炒粉,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美食。以地方特色美食为流量切口、吸引人流,通过征服味蕾来征服四方游客,越来越成为各地推动文旅复苏的切入点。尤其是在游客对各地旅游景区千篇一律的美食审美疲劳的当下,个性、特色的地域美食更具魅力。

黄永强 摄黄永强 摄

  “要让别人爱上你这座城,就先让他爱上你的味道。”一些年轻人为了一碗粉而去打卡柳州,文和友、茶颜悦色的火爆,也进一步强化了长沙的网红旅游城市地位。但也要看到,美食固然是流量入口,是地方的重要名片,但吸引和留住游客又不仅仅是美食本身,而是美食背后所蕴含的特色地域美食文化。比如,淄博烧烤之所以能出圈,不仅在于它的味道,还在于它“小串+小饼+小葱”的灵魂吃法,在于它“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仪式感,契合了游客慢生活的诉求,更在于烧烤背后淄博倾力提供的全方位文旅服务。炒粉节出圈的道理同样如此,醴陵当地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严格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出积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让消费者看到了城市的真诚和热情,感受到了实惠,让外来者真正有宾至如归的体验,这背后无疑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努力。

  随着淄博烧烤的现象级走红热,各地都在“抄作业”,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不能不明。烧烤也好、炒粉也罢,都是引流的小切口。从更宽广的视角而言,以地方美食为载体,立足美食文化,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更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产业与文旅的融合,才是一篇更值得大写、特写的大文章。

黄永强 摄黄永强 摄

  作为“千年古邑”,醴陵有陶瓷、烟花两张特色产业名片,素有“中国陶瓷之都”和“中国花炮之都”的美称。这在县级市中殊为不易,这也是醴陵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醴陵也分别面临来自景德镇和浏阳的压力。如何进一步擦亮产业名片,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我们看到,炒粉节不仅仅是炒粉,万人同吃醴陵粉的同时,是来醴陵“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看大剧”的文旅IP生动呈现,打造美食品牌,以之为抓手促进对醴陵特色产业的宣传,实现城市品牌的塑造与重构,带动陶瓷、烟花等产业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这座城市、了解这座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赋能,正是醴陵炒粉节的着力点。

黄永强 摄黄永强 摄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红”的诞生很可能就在不经意之间。成为“网红”易,难的是“长红”;打响美食品牌不难,难的是以美食为切口,写好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大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更大、更持久的势能。持续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法治为引领,强化市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密码,瞄准年轻人的消费偏好,顺势而为;立足地域特色、苦练内功,以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留住消费者……打好这套组合拳,便不愁将一时的热度沉淀为长久的口碑,把“流量”转换为“客流量”,让“旅客”变成“回头客”,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醴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