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潇湘,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天下谷源、人间陶本”。万余年前,湖南玉蟾岩,产出了世界上迄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2000多年前,屈原入湘境,饮湘水,吟诵出湖湘的先秦之歌,将湘民带入了诗的意境。

  如今,岳麓山下“惟楚有才”的古语引起连绵回响,吹出脱贫攻坚新风尚。

  富民

  历史里走来的脱贫良机

何小金正在修剪杂草。李芳森 摄何小金正在修剪杂草。李芳森 摄

  初冬时节,湖南资兴的最高气温仍高居20℃不下,今年的最后一缕暖风,吹至24万亩东江湖上,泛起一抹抹水波。纯净的水汽也跟随这波暖风,潜入岸边的沙子堰山上,滋润着石壁上一种精灵般的植物——铁皮石斛。

  石斛,常见于山谷之中,因其保健功效,有着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美誉。如今,仙草石斛在资兴白廊镇白廊村试种成功后,在荒山上发挥着“点石成金”的能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白廊村,200亩的荒山之上,遍布石头。白廊村东江斛农旅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跃平带领着贫困户何小金和蒋礼英在沙子堰山上忙碌,修剪杂草、滴灌浇水、察看石斛长势。

  树体式、树桩式、石壁式、船体式,一万丛铁皮石斛以不同的“姿势”,扎根在荒山之上。湿度大、空气好、水质优,在这片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的土地上,毋须大开发,谭跃平当年试种,当年便获成功。

  “一天100元左右的工资,让贫困户脱贫有奔头。”离采摘期虽还有三年半,但铁皮石斛已在白廊村的脱贫进程中发挥作用。前期的水管铺设、水池建设、道路硬化、杂草清理,以及日常的管护,已经给村里带来数千人次的劳动收入,何小金便是受惠者之一。

  “家里的网箱上岸了,我也跟着上山了。”54岁的何小晶,面对今年全面永久性禁止东江湖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东江湖退出10多万平米后网箱养鱼,脱下防水服,带着镰刀进入种植基地工作,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加上妻子在民宿做服务员的收入,以及儿子外出做厨师的工资,这个曾过着水上漂泊生活的家庭,也逐渐稳定下来。

  “打造农旅结合的铁皮石斛基地,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在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做好教育科普,缓解贫困户的就业压力。”看着长势喜人的铁皮石斛,谭跃平也开始谋划起下一步的发展。

  不同于资兴市冬风吹来脱贫机遇,位于苏仙区的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则显现出比冬日暖阳更加热烈的脱贫场景。

 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李芳森 摄 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李芳森 摄

  备粉、熬汤、煮粉,一碗地道的栖凤渡鱼粉,需经过三大步骤、十六道工序,才能烩出米香、汤鲜、辣爽的鲜美。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军师庞统来到西河古渡,因病投宿客栈,店家孙女楚楚姑娘即煮一碗鱼粉呈庞统,庞统食后满头大汗、病情好转;之后两人渐生情愫,庞统被重用后,西伐未归,楚楚姑娘思恋庞统而精制鱼粉留念,从此,鱼粉得以相传。这也是栖凤渡镇的由来。

  一条河一碗粉,造就了一座城,这碗栖凤渡鱼粉,逐渐成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立近9年的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手上,也发挥出脱贫的能量。

  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胡建华介绍,公司将于2021年共投入近2亿元,建设鱼粉文化传承基地、扶贫车间、工业旅游加工厂及研发大楼等项目,解决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近200人就业,并以采购订单模式带动周边3000户以上农户增收,600余户贫困户脱贫。

  育民

  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启航学校合唱团正在练歌。李芳森 摄  启航学校合唱团正在练歌。李芳森 摄

  “幸福是什么模样?是还能看到微笑的脸庞,是像鸟一样自由的飞翔,是校园花香伴书声琅琅,是车水马龙霓虹微微亮,是常常坐在爸爸的肩上,是天天依偎妈妈的身旁,是奶奶闲坐唠叨着家常……”

  在祁东县启航学校,一首《幸福的模样》乘着冬风,飘向了远方。

  42名孩子,不会乐器、不懂乐理,却组了一个合唱团。11月6日晚的北京,当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音乐响起,这个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合唱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参演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

  “我们都是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站上那么大的舞台,很害怕自己的表现不好,但是我们成功了。”孩子们回忆,在演出之外还跟着老师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升国旗仪式,逛了向往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我会努力的,争取到北京去念大学,多看看这个世界”。

  但在2017年4月13日,合唱团的第一堂课上,面对老师使出的浑身解数,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开口。

  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的祁东县,曾是衡阳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在外出务工潮的影响下,祁东县仅西区现有留守儿童达20000多人。

  “我们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这一粒种子会伴随孩子们渐渐长大,不同的种子结出不同的果实。”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指导老师赵赟彬动情说道,用来浇灌这颗种子的养料,便是音乐。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非遗研究专家陈剑介绍,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传统工艺带来的产业扶贫,更是在于其“扶智”作用,以此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300多公里的汝城县沙洲村,红色文化更是推动着山村巨变。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李芳森 摄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李芳森 摄

  “听说要来沙洲扶贫,肩上的担子感觉不小。”汝城县委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黄飞回忆,单位开会讨论扶贫人员时,同事都是大眼瞪小眼,不敢去啃这块“硬骨头”。

  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地处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交通闭塞,山多地少,直到上世纪90年代,村里还有不少人吃不上饱饭。十多年前,贫困户占了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2000年,村里才有了第一条通村水泥路。2016年,贫困人口还有31户98人。

  听到这些数据,黄飞心里不由得一沉。沙洲村虽不是贫困村,但贫困发生率并不算低。并且自己外来人,怎么去处理好村民的“自家事”,这也是个难题。

  2017年2月,黄飞带着扶贫队员,心情忐忑地来到沙洲村。“百废俱兴”,黄飞介绍,当时的沙洲村景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

  “没别的,就是干。”黄飞把“家”从汝城县城搬到村里,住在村支书家里。先摸底,后“开方”,在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就去贫困户家中走访。“跑得勤的去了50多次,鞋子都跑坏了几双。”

  一户一策,精准施策。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救助扶贫……走进工作队办公室,31户贫困户的资料放满了两书柜。“致贫原因不同,脱贫方式自然有异。”

  2018年,沙洲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沙洲村实现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相比2014年增长逾百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40元,相比2014年增长264%。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半条被子’的精神一直流传着,我们也是依靠这种精神来攻坚克难。”黄飞介绍,“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旅游的接待能力。以沙洲村为核心,把周边19个村带动起来发展,一起致富奔小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新民

  传统文化造就新气象

 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油茶基地。李芳森 摄 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油茶基地。李芳森 摄

  湖南省常宁市,湘江在这里转了几个弯,浇灌出这片宜居之地后,一路向北,汇入洞庭。

  油茶花开的季节,也正是茶油压榨的时刻。在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十万亩油茶林遍开茶花,沁人心脾;1700多年前的常宁油茶榨油技艺在古榨坊重演,引人入胜。

  在常宁市,油茶榨油作坊大约有90多家,平均每个榨油坊都有1个榨油的老师傅和2个徒弟。一批非遗传承人还在蓬塘乡田尾豆油传承基地、白沙镇烧饼传承基地等乡镇举办培训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通过生产性保护,实现传承技艺与增收致富两不误。

  小茶果催生大产业,老传统走出新路子。趁着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东风,平安人抢抓宝贵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引进现代技术,不断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平安村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等林下经济,探索开发出油茶林套养“茶山飞鸡”等技术,特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顺。

  油茶的路子,也在平安人的脚下越走越广,生活也越来越滋润。平安油茶小镇逐渐形成“一带两心三区”的格局:“一带”即市里平安油茶风光带、“两心”即油茶产业核心、生态文化绿心、“三区”即现代油茶产业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乡村旅游休闲区。

  油茶传统给常宁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在船山故里衡阳县,流传数百年的国学文化,则给当地带来了新名片。

  衡阳县曲兰镇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李芳森 摄  衡阳县曲兰镇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李芳森 摄

  衡阳县曲兰镇,位于衡阳、邵阳、娄底三市交界处,这个边陲小镇似明珠般熠熠生辉,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晚年就隐居于此。王船山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为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古之先贤的思想光辉,让这座小镇愈发凸显它的光芒。

  “20年前,家乡相对比较封闭,基本靠务农为生,或外出打工糊口。如今,依托船山旅游,曲兰镇全力打造文化特色小镇,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小镇越来越美,我们走出去的人都愿意回家乡。”家住曲兰镇湘西村的已脱贫户王庸前,逢人就介绍着家乡的变化。

  近几年来,曲兰镇围绕“开发旅游资源、脱贫致富强镇”,聚力发展文旅产业,名人故居游、国学文化游、乡村休闲游三套马车并架发力。

  为做大做强旅游文化小镇,曲兰大力构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文化元素内涵,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先后完成了船山文化园建设,新区和农贸综合市场建设、老街标准化改造和老街棚户区改造及穿衣戴帽工程,新建了三座仿古牌坊,安装了500盏仿古路灯,镇区街道改造以湘南民居传统建筑风貌为基调,明清建筑风貌为特色,古色古香的建筑融入景观,成为景观的组成部分。

  2019年,王船山故居生态文化旅游区获批国家3A旅游景区,2020年被湖南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列入4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

  花香蝶自来,新名片推动脱贫新进程。曲兰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80多万人次,直接带动和发展乡村旅游点、农家乐20余家,安排贫困户就业6000多人次。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