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721曾是一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患有重性精神病。此前,他在常德市救助站生活了10余年。随后,市救助站将他转移到市康复医院。近日,武陵公安来到市康复医院为他还有其他49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身份证。自此,他有了自己的名字——康华峰。12月9日,记者来到市康复医院了解这50名流浪乞讨人员的照料安置情况。

市康复医院一病室活动室内,护师张伟君正在带领男区滞留人员跳操。市康复医院一病室活动室内,护师张伟君正在带领男区滞留人员跳操。

  12月7日,尚一网独家报道“暖心!50名流浪乞讨人员全部以‘康’姓落户常德”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和各大媒体转载。9日上午9时,市康复医院一病室活动室内,护师张伟君正在带领男区精神障碍滞留人员跳操,气氛一片平和。“此次落户医院的50人均是病情严重且无法恢复,找不到亲属的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她介绍道,因为他们患有精神残疾,加上长期流浪,刚来时有不少人随地便溺、吐痰,甚至辱骂殴打护士。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他们基本能生活自理,并且能感受到护士对他们的好,还会帮着护士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还记不住自己的新名字,我们通过叫他们的编号和名字,让他们慢慢记住自己的新名字,他们记住自己的名字后,便不会再叫他们的编号了。”张伟君说,他们的名字都取得很好,都是市救助管理站的陈站长所取。像康华峰的名字,康字取于健康和康复医院的“康”字,华字取于中华的“华”字,寓意健健康康,吉祥如意。

12月7日,武陵公安为5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身份证。12月7日,武陵公安为5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身份证。

  据悉,依据民政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规定,对超过三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由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安置。对安置后公安机关已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民政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协助其办理社会保险,并转移至当地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养老院、精神病院等公办福利机构供养。

  “我们医院每年要接收100-150名精神障碍滞留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市康复医院副院长黄俊说,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照料安置工作,他建议推进“集中供养”模式,即政府主导,建立无着落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流浪乞讨人员集中供养院(如:设在第三社会福利院),对在常德长期查无来源的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落户登记,并进行集中供养。精神病医院可定期为此类人群提供体检、治疗等服务,这能更好保障他们的生活、就医和食品安全。

  尚一网将追踪报道此事,深入关注我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照料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