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十七年埋头修古籍,修复古书十万页,她从未失手

  图、文:吴小兵  吴迪

  毛笔蘸浆糊,镊子揪补纸……在湖南图书馆,有这么一群古籍修复师,他们的工作就是给古书“看病治疗”。湖南图书馆藏有古籍八十余万册,一半以上因虫蛀、鼠啮、絮化、霉蚀、烬毁而亟待修复。今年47岁的施文岚已经在古籍修复室工作27年,修复古籍近十万页。可以想象,在她的指尖,曾拨动着多少古往今来的故事……

  与时光为敌,不让古书消失在时光长河中;与时光为友,让古书保持着时光流淌过的痕迹。

  按规定,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方可称之为古籍。 

  施文岚在破洞的地方轻轻涂上自制的浆糊,再把补纸贴上去。最后再一点一点的将补纸上多余的部分用镊子轻轻揪下来,很多时候要精确到毫米。 

  补好一页纸,施文岚用了两个小时。“这已经是快的了,有时一天都修不完一页。”施文岚说,有的书实在太破,要像拼图一样,一点一点去猜各个部分的位置。把残破的碎纸修成一页,中间有太多环节要考虑。 

  古籍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所用的补纸,都是老师傅几十年前买的老纸。用自制的浆糊,是为了保证古籍的“可离性”,如果后世有人想要再修这本书,就可以轻易地揭开。

  在修复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很轻,轻拿轻放中,书页似有千钧,仿佛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沉甸甸的历史。 

  古籍修复师的职责就好比医生,帮它们恢复原来的样貌。修复工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他们靠自己精湛的手艺,将古籍“化腐朽为神奇”。 

  修复一本古籍,有拆书、编号、整理、补书、折页、剪页、喷水压平、捶书等十余道复杂工序。

  施文岚将修复的古籍压平。这套《古今图书集成》,需要修的一共有九册,其中有两册因为脱页,出现了许多虫洞。

  施文岚在锤书。

  施文岚的修书工具五花八门,这都是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而又比较实用的工具。

  施文岚现在用的书锥、尺子、板子都是师傅退休后传给她的。师傅的这些工具,他自己用了二十多年,传到她手里也已有二十余年。 

  “古籍修复,是一份功德无量的工作。如果修得好,可以流传几百年。”时常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请施文岚修复古书。

  施文岚感叹,刚进修复组的时候,自己才二十岁。老组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要做就做一辈子。现在看来,自己真的会在修书这个行业里修行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