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郑振母女俩正在录制浏阳方言童谣。长沙晚报通讯员 彭红霞 摄耿郑振母女俩正在录制浏阳方言童谣。长沙晚报通讯员 彭红霞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28日讯(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欧阳稳江)“龙眼鱼仔进门来,一招喜事二招财。金招财,银招财,金子银子滚进来。龙眼鱼仔背上一粒谷,恭喜你老板起大屋……”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当大家用普通话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道贺新年时,家住浏阳市梅花小区的耿郑振却在自己的私人录音棚里录了一首浏阳话版的《龙眼鱼仔贺新年》用以贺新年。朗朗上口的童谣经由稚嫩的童声念出来,格外亲切动听。

  “目前,我已经收集了146条浏阳童谣,而且精选了52条整理制作了《月亮光光》音频视频的律动篇(碟1)与游戏篇(碟2),目前已经通过了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的小样初审。”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从事幼教工作的耿郑振走上了保护方言的道路,并先后自费近60万元用以购置设备、搭建摄影棚,让收集到的浏阳方言童谣更具美感地呈现出来。

  听不懂浏阳话的学生让她失落不已

  “元宵佳节到,出门看热闹;西门来的竹马,竹马有几多?哥哥牵着妹呀,妹妹会唱歌呀……”三十多年前,耿郑振还跟随父母住在浏阳老县城的西门口。当时还是小姑娘的她,每逢过年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正月十五过元宵,只因为离家不远的城西大队附近有好看的花灯。

  那竹马灯的调调如余音绕梁,久久盘绕在耿郑振的脑海中。“什么时候,我一定要将这个用浏阳话记录下来”的念头也就如一颗种子一样悄悄埋种下来了。

  1992年,年轻的耿郑振进入机关幼儿园工作,成为了一名孩子王。1996年,幼儿园送耿郑振去北京培训,置于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语境中,感到很是新鲜的耿郑振觉得“一开口说话就觉得很得体大方的样子”。为此,一回来她就开始在幼儿园推广普通话。

  没想到,十年之后,这个曾经在幼儿园极力推广普通话的幼儿园老师,却走上了以童谣的方式保护浏阳方言的道路。

  2006年,她带学生到澳门参加舞蹈比赛,“为了叮嘱学生一些注意事项,我说了一句浏阳话,却愣是没有学生听懂,这太可怕了。”这个小细节让耿郑振的内心无比震惊,同时也失落不已。

  “说方言呀,好土的。”再次回到浏阳,耿郑振认真地统计了班上会说浏阳话的孩子,结果却不尽人意。40余个学生的班级,会说浏阳话的却不到10个人。感到了某种危机,从那一年起,她开始搜集浏阳童谣,把童谣做成音乐、编排成舞蹈, “语言从娃娃抓起,而童谣却是能让孩子们感到学习方言最大的兴趣所在。”

  为还原浏阳方言之美她前后投资60余万

  “月亮光光,里面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绣花,巧手绣个糍粑……。”与生活中略微的拘谨不一样,用浏阳方言唱童谣时,耿郑振脸上满是笑意,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而这些年,耿郑振却感觉自己就像“走火入魔”一样,到处问人会不会浏阳童谣。学生家长送娃来上学,逮住人家就问;去农家乐吃个饭,也会跑到邻桌缠住年龄大一点的人不放。

  收集到浏阳童谣还只是第一步,如何用方言将这些童谣变得立体起来?为此,耿郑振想到最笨也是最实在的一个办法就是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浏阳童谣演绎出来。

  “原本是个电脑技术盲,为了这个却开始慢慢摸索录音、拍摄、配乐、剪辑这些技术活儿。”从2000年买第一台电脑开始,耿郑振在家里搭起了极其专业的录音棚和摄影棚,用于制作童谣、游戏的音频和视频。“光是电脑到今年为止就更新了8台,连同定制专业录音棚等,前后约花了大概60万左右。”

  事实上,耿郑振家并不殷实,在录制童谣视频的过程中,因为要支付背景音乐的版权认证费,她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一套房。

  为了彻底弄清楚方言中的发音原理,2015年,已经年过不惑的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摸着石头过河,在拍摄视频的时候,所需要的小演员太难找了,有的孩子声音不好,有的声音好,但又不会方言,得教他们。让她最开心的是,看着小演员们都将方言当成一种乐趣,反复哼唱童谣,“那种感觉,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

  “方言是安放乡愁最好的去处。在这个辛苦的付出过程里,却让我越来越爱生我养我的家乡浏阳。”耿郑振说,自己是喜欢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我愿意为值得的东西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