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9日讯 1月19日12时1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成功发射,“湘江新区号”“全图通一号”等两颗长沙产小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本报记者记录探秘长沙造小卫星发射全过程

  1月13日下午正值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研发人员纷纷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观看发射。

  1月11日晚9时许,刚到达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研发人员顾不上休息,加班加点进行卫星能源状态检查和相关测试。

  1月9日晚9时30分,研发人员还在争分夺秒对卫星进行全面测试。第二天,他们将携卫星出征酒泉。

1月9日晚8时许,研发人员进行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测试。1月9日晚8时许,研发人员进行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测试。

  1月10日晚7时40分,研发人员到达兰州西站。他们合力搬运装有卫星的箱子准备换乘。

  1月11日12时许,研发人员到达酒泉南站。他们马不停蹄赶往数百公里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7年12月1日,卫星进行整装,首席技术官任维佳(中)带领团队对整装完的卫星进行测试。

2017年10月23日,研发人员对太阳敏感器进行相关测试。2017年10月23日,研发人员对太阳敏感器进行相关测试。

  2017年8月24日,天仪研究院会议室,结构工程师李晓明在介绍卫星结构研发情况。

实验室内,卫星的许多线路测试非常复杂,研发人员一一了如指掌。实验室内,卫星的许多线路测试非常复杂,研发人员一一了如指掌。

  天仪研究院实验室内,研发人员在进行测试。他身后的写字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相关公式。

  天仪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工作、生活都在一栋楼内,工作之余,他们通过练习拳击、健身等放松自己。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9日讯 中午,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6颗卫星成功升空,其中“湘江新区号”“全图通一号”均来自长沙高新区的天仪研究院。这是继“潇湘一号”“陈家镛一号”后,该公司两年内发射的共4颗卫星。

  “2018年,我们的目标是发射15颗商用卫星。星城长沙,将来的卫星之城!”天仪研究院创始人杨峰发出如此豪言壮语!这意味着太空中越来越多的小卫星将烙上“长沙智造”。

  2016年初,天仪研究院落地长沙,在麓谷的航天亚卫科技园开启“造星”之路,成为中国首批民营商业微小卫星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科学家、科研院所、商业公司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空间科学服务和技术验证服务。随着2015年中国开放了对航天行业的管制,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商业研制与航天发射。深耕航天领域多年的两名“老兵”——杨峰和任维佳毅然走出体制,决心在商业航天干出一番事业。

  在人们眼里,原来的卫星非常大,现在体积越来越小,从一两吨、到三五百公斤,甚至三五十公斤,这也是科技进步的一个趋势,“就像手机变小变智能,航天器产品的发展也是依此规律。”杨峰说,比如“湘江新区号”“全图通一号”就是国际标准6U卫星,重量都在8公斤左右。

  近3个月的时间里,记者见证了“湘江新区号”“全图通一号”卫星整星总装、测试及装入火箭等过程。火箭飞天,在穿越大气层时会经历剧烈震动,在“星箭对接”前,卫星得承受住随机振动、冲击和加速度等力学实验,飞天后,卫星在太空中运行,阳光直射,局部温度得高达上百摄氏度,而进入地球的阴影后,局部温度降低到零下七八十摄氏度,所以热真空实验和高地温度实验必不可少。从天仪研究院到酒泉发射基地实验室里,两颗小卫星经过了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后达到了可发射状态。

  那么,这两颗小小的卫星发射入空中后将如何运作呢?首席技术官任维佳介绍,两颗卫星加起来共有8项试验,其中有一项新一代的导航技术试验。“如果技术成功的话,快递可直接通过无人机,使用精准的导航系统从窗户把包裹送到家。”

  微小卫星创造无限可能,关键看载荷。天仪微小卫星可以根据需求配置不同的模块化载荷,例如结构、电源、通信等。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成“私人定制”的卫星。技术成熟后,微小卫星将成为地面与太空的运载工具,将任何想研究的试验送上太空。

  随着小卫星的研制成本、发射成本越来越亲民,卫星应用也不再仅仅服务于专业机构。去年3月,天仪与UCloud共同研制国内首颗分时租赁天文卫星“UCloud云汉号”,该卫星将搭载专业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开放给天文爱好者们分时租用。“价格初步估计是一小时两三千元。”杨峰介绍,天文爱好者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控制整个卫星,拍摄任何想要拍摄的区域。这也是国内商用航天卫星领域首次接入云服务。

  “长沙造卫星不断升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正不断走向完善的长沙科技体制创新,助推着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的升级。”总工程师任维佳告诉记者,预计今年研发的15颗小卫星将整合湖南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