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2013高考特别策划:无高考 不青春>正文

高考制度所诉说的美好

A-A+2013年6月8日08:42汉网-长江日报评论

  从昨天开始,全国进入高考时间。

  各地考生怀着忐忑而期盼的心情走进考场,家长们在考场外焦灼的等待,这是许多家庭都正在或已经经历的过程。家庭之外,整个社会系统也在为这个特殊时刻服务:公交绕道、施工暂停、交警护考、网友呼吁错峰出行、红十字会设服务站……一切为考生服务,无条件给高考让道,是全社会不约而同的倾向和选择。

  重视高考,在于我们深知,对于这些考生来说,这是他们十二年求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尊重高考,在于我们相信,作为一项制度,高考依然是最为公平的量尺,承担着阶层流动的社会期盼。正因于此,不管你有没有亲历高考,高考所能引发的情感共鸣是相通的。

  历史地看,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其间,它曾有过长达十余年的中断,直至1977年恢复。应当说,对高考制度的价值认知,要从1977年算起。那一年,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而这代人跳出身份的窄门的同时,又直接决定了中国现在的命运。时至今日,当我们每每回顾国家三十多年来的辉煌成就之时,故事总要从1977年冬恢复高考那刻说起。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通过这套人才选拔机制,无数的个人以及他们的家庭发生彻底改变。它让“知识就是力量”可触可感,让不论家庭贵贱的个体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梦想不会遥不可及。即使对于那些最终未能如愿考入大学的人来说,共同备战高考的岁月,为梦想不懈奋斗的过程,也都将作为青春最美好的回忆永驻。

  如今,社会发展变化,价值认知多元,人们对高考的看法不再笼统单一。关于高考本身,该不该一考定终身、高考加分是否公平、高校招生比例怎样更为合理等问题不断被探讨。也有不少人质疑,人才选拔是不是必须经过高考?放弃高考、参加“洋高考”等话题不断涌现。而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率极低的职业资格考试等,甚至纷纷以“第一难考”之名冲击着作为“全国第一考”的高考。它提出一个困惑,高考会不会从国家考试体系的中心位置偏离?

  对此,这些天,社会各界的关注无形中作出了回答。作为一项制度,高考在不断完成制度使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很多问题。然而,相较于其他制度,高考制度所承载的社会调节功能依然不可比拟。在大多数人继续选择高考路径通往成才道路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祝愿他们考试顺利,也衷心惟愿这个国家能够提供更多我们愿意信赖的美好制度。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