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
随后,来自各地的专家、专业救援人员迅速往现场赶。由于隧道所在处地质结构复杂,加上已经发生塌方,救援十分棘手,为了确保三位工友生命安全,必须制定万无一失的救援方案。为了保险起见,救援人员再次通过通风管把10天的食物送了进去,还送了一些药品,并叮嘱老何等人,如果食物变质了,千万不要吃,让外面再送新鲜的进去。
因为隧道里已经有大量石块土方坍塌,不能采取爆破方式打通救援通道,以免造成新的塌方,只能靠手工掘进,很快就确定了救援工作采取3个方案同步进行:一是在隧道左侧开挖宽1.2米、高1.5米的梯形小导洞穿越塌方体进行营救;二是在隧道左侧设置迂回导洞绕过塌方段进行营救;三是疏通隧道底部排水管进行营救。
接下来几天,600多名救援人员紧锣密鼓、不分昼夜的掘进,当时正值高温天气,站着都出汗,很多救援队员的体力消耗极大,但没有人主动要求停下来,全都奋勇在前,隧道专家等人也不断的完善、细化救援方案。
为了帮助被困的工友放松精神,指挥部安排了专人守在通风管旁,隔一段时间就和被困人员说话,鼓励他们,期间还送了扑克牌、MP3进去,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情,事后念其仙、曹兴昌、何光惠3人回忆,仍然很感动于救援人员的考虑的周到、关怀的细致。
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前两个方案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第三个方案较为顺利,“因为排水管位于隧道下,直径有60公分左右,只要管道不被严重破坏,就可以非常接近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更好展开救援。”王永红告诉记者,当时,排水管内积水、积淤严重,必须先抽干水、清好淤才能进入,工作量很大,不过一切还算顺利。
但好事多磨,这个方案也遭遇到了大难题:在进入到管道约53米处,是一个检查井,长宽各一米,高90厘米,已经被坍塌的石头堵塞,救援人员趴在狭窄的管道里,很难清理这些石头,而且清理好一部分,上层的石头又往下落,给救援带来了新的阻碍。
时间在慢慢流逝,已经离塌方发生有5天了,救援专家们心急如焚,加紧讨论应对措施,“为了高度保证工友们的生命安全,专家们费尽心血,模拟演练了多套方案。”指挥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