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凌国华:成本高涨的高考为何仍令人乐此不疲

来源:荆楚网2012年6月12日【评论0条】字号:T|T

  “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花费不到5毛钱;80年代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碗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 教、租宾馆,花费5000元;‘10年代’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四五万元……”高考“成本路线图”如此写到。(新华网,6月10日)
       高考刚过,“高考路线图”仍旧火爆。从70年代的几毛钱涨到现在的数万元,高考成本涨了数十万倍。即便抛开物价因素影响,这个涨幅仍旧令人咋舌。随着高 考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全民战争”,高考也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并由此带动上下两端的产业发展。除了高考本身所耗费的费用之外,随高考衍生的一系 列费用也耗费不菲。为了安静需要租房子,父母陪读,高考移民代理,高考之后的“庆功宴”“谢师宴”,都在推动高考成本的持续走高。
       高考成本的大头,主要是补课费和营养费等。原先的备考资料只是基本薄薄的复习资料,现在除了学校的高考培训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高考培训班,价格更是不菲。营养费原 先不过几个鸡蛋,如今则是各种各样的补品,各种各样的营养液。除了这些显性成本之外,更多的高考成本还耗费在全社会的动员之中。每次高考前,社会全体动员 为高考保驾护航,由此引起的成本无法估量。出了经济成本之外,各种情感成本更是无法计算。媒体报道,高考过程中护送考生的家长遭遇车祸,考生是继续考试还 是陪受伤的母亲?更有考生在高考结束之后,才晓得母亲已经去世十多天。在在这种情势下,我们是罔顾亲情继续高考,还是暂时放弃高考挽回亲情?这种两难的情 感煎熬引起的成本,怎么能用金钱衡量?而且,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高考,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听话意识”浓厚的学生。即使如此, 压抑的“衡水模式”因为能够培养出进名校的学生,学生和家长还是趋之若鹜,这也正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无奈之举。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何以衡水“高考状元加 工厂”为一部分人所津津乐道。
       那么,既然高考的成本如此之高,社会、家庭、考生为何汲汲于此呢?这是因为,当前高考仍旧是改变命运的主要渠道 之一,大多数人仍旧通过这一渠道得以上升。在社会看来,虽然娱乐圈、体育圈等也存在不经高考而成功过的案例,但这仅仅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大多数人还是要经 历“读书成才”的主流途径。虽说学历对于个人的影响日渐成下降趋势,但在高等教育入学率日渐提高、社会高学历日渐普及的今天,虽然是一张小小的高等教育学 历,若是缺失的话,更加彰显立足社会的困难。当然,高考只是进入社会的众多通行证中的一张,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还有许多通行证需要获取。但没有了高考,对 于其他通行证的获取或许就会止步于此。如今求职,虽说重在能力,但高等教育学历还是最起码的通行证,不论是公务员招考,还是一般的企业招聘,具有高等教育 学历还是基本前提之一。
       虽然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出国留学等途径也分流了一部学生。但鉴于出国留学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担负得起的,辍学打工的前景有可想而知,进入娱乐圈和体育圈则需要天赋和机遇,而这些,对于作为普通人的社会大部分人来说,有些高不可及,有些则太低不屑于。由此看来,个人上升渠道的狭窄逼仄,导致了大家对高考的狂热。尽管高考有着太多的似是而非,尽管高考引起了众多的批判和指摘,但不得不承认,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于公平 正义的吁求,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仍旧是这个时代的个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主流渠道。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再社会尚未提供更加公平正义而且普遍的途径来改变普 通人的命运之前,即便高考的成本一再攀升,它仍旧受到社会热捧。高考的成本,或许被看做为改变命运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一边是高成本,一边是命运无法改变的 痛苦,两害相权,付出高成本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也是无奈的选择。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微博调查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