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湖南省召开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发布会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卿立新主持。
湖南省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春,湖南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高立冬,湖南省医疗救治高级专家组组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危重症科教授胡成平出席,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们来看看发布会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问
湖南的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怎样?
答
自7月28日湖南省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以来,截至8月4日12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例,分布在7个市州12个县市区。
目前,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
问
张家界的疫情防控情况怎么样?
答
疫情发生以来,张家界市进行了全员实施核酸检测。
自7月29日启动到8月3日,张家界市完成了两轮核酸检测共计809331例。
目前全市已建立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由每日2万管提升至11万管。
同时,张家界市组建23支流调队开展疫情溯源和传播链分析,以“大数据+网格化”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8月3日,累计摸排管控密切接触者1564人,次密接者1715人。
7月28日、29日、30日,张家界分三批次关停重点场所383个,关闭“三站一场”和高速通道,停止所有团队接待和大型活动。所有社区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组织社区服务队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所有在家待命的公职人员,在社区小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
对于确诊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被第一时间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省级医疗专家组驻点指导,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施治,目前确诊病例病情平稳。为了防止疫情向外传播,当地还将滞留市区的游客全部安全转移至定点酒店,提供精准精细服务和心理疏导。
目前全省抽调557名医疗救治专家、院感、流调工作、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等支援。
问
全省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情况怎样?
答
截至8月3日,全省共接种新冠疫苗6781.7万剂次,其中3564.4万人接种了第一剂次,2553万人完成了全程接种。
全省设置接种点3001个,大型接种点88个,实现了每个街道、乡镇接种点全覆盖,城区5公里内至少有1个接种点。
安排医务人员、安保人员超过10万人,不断提升接种进度,有效维护接种秩序。
安排驻点医疗救治人员、救护车、急救设备和药品,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保障接种者医疗安全。
同时,不断创新接种方式方法,优化接种服务模式。如一些地区启用了移动接种车开展上门接种,建立周末接种、夜晚接种、农闲接种等工作方式,最大限度便民利民。
下一步,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扩大接种范围,在持续开展18岁以上人群接种基础上,稳步推进12—17岁青少年接种,力争早日实现12岁以上人群92%完成接种的总体目标,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一场新闻发布会,除了公布的各种数据外,其实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 态 度 #
湖南的态度无疑是十分诚恳的,新增了多少病例、涉及哪些地方,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十分透明。这是自信的表现,也是明智的选择。
从这轮疫情开始,湖南上下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张家界的“壮士断腕”,网红长沙的“一夜换档”,各个市州的积极作为,都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虽会有恐慌,但不会像之前那样。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让大家心里有数,有利于配合疫情防控。而确保群众知情,能够增强对防疫职能部门的信任,提升群众主动抗疫的参与度。同时还能鼓舞士气,提振大家的信心:即便是“德尔塔”也是可防可控的。
# 效 果 #
前面提到了,湖南自信是因为效果好。
其实,截至今天湖南仍有新增,但是新增的病例基本是无症状感染者确诊,而且涉及的范围逐步压缩至2个市州。这说明疫情扩散的势头已经被初步遏制,没有继续扩大的迹象。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的大规模核酸检测还在进行,这种拉网式排查,能够将潜伏的感染者尽快甄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关键的就是,在感染者变成传播者之前找出来。而新增的病例基本是无症状感染者确诊,说明筛查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
# 作 为 #
湖南的疫情在这么短时间就能得到初步控制,自然不是凭空而来的。这场硬仗,湖南是坚持以“严、快、紧、实、细”的战术思维来打的,而最关键的就是责任能不能压实。
我们注意到,为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这两天湖南的纪检监察系统果断发力。张家界市纪委问责了一批疫情防控不力干部,郴州市纪委约谈了10家疫情防控不力的单位,许多纪检监察干部同样深入防疫一线,进行督察检查。
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所有该做的全都做好。这个时候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就是一道确保“底线”的“底线”。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场新闻发布会能透露的内容其实有限,但从这场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依然能够找到湖南抗疫背后的逻辑,和不断向前向好的密码。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